辽宁省“十一五”锁定林业三大工程
发布日期:2005-11-22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十一五”期间,辽宁省林业将重点发展辽东果材林富民、辽中南平原区重点村镇(乡)绿化示范和辽西北沙漠化土地治理三大工程。据悉,三大林业重点工程几乎覆盖了全省农村,涉及到千家万户林农的切身利益,堪称解决辽宁“三农”问题的绿色民心工程。
辽东果材林富民工程将在5市14个县(市)区实施,拟采用嫁接改造、垦复、抚育等技术措施,加强对红松、板栗、榛子等经济林的科学管理,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实现兴林富民目标。计划在5年内,新植果材兼用林9万公顷,改培果材林13.67万公顷,建立育苗基地57.33公顷,建设良种采穗园533.33公顷。预计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实现纯收入18.9亿元。
辽中南平原区重点村镇(乡)绿化示范工程涉及6市30个县(市、区)及铁岭市部分平原地区的1500个重点村镇(乡),主要任务是建设景观美化型村屯150个、生态防护型村屯850个、经济增效型村屯500个。通过对居民庭院、村屯四旁、周边四荒、农田林网、河流沟渠等区域统一规划建设,实现农田林网化、村屯园林化、道路林阴化和庭院花果化。工程建成后,将新增有林地面积5.9万余公顷,新增森林蓄积量118.16万立方米,建设区的林草覆盖率可提高10个百分点,对区域内的水源涵养、空气净化、土壤保育、农田保护等方面将产生重大影响。
辽西北沙漠化土地治理工程涵盖7市20个县(市、区),计划用5年时间,通过人工造林、封山(沙)育林(草)等措施,构建以防风固沙林和水土保持林为主体,乔灌草相结合的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宽100米—1000米、长342.64公里的辽宁内蒙古边界阻沙林带,在流动、半流动沙丘和重度荒漠化土地上,实施封山(沙)育林(草)13.12万公顷,治理现有衰退樟子松固沙林1.11万公顷,建立饲料林示范基地3个—5个,建设饲料林1.33万公顷。工程建成后,将新增林草面积20万公顷,沙区植被覆盖率将增加6个百分点,科尔沁风沙南侵趋势将得到有效遏制,规划区域内所有流动、半流动沙丘得到全面治理。
东部山区是辽宁省重点林区,现有森林面积237.13万公顷,占全省森林面积的46%,森林蓄积量占全省的72%以上。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森林资源,为辽东果材林富民工程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南部平原区是辽宁省主要粮食生产基地,但由于开发较早、大面积垦植,原生植被破坏殆尽,内涝、风沙和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辽西北地区现有沙漠化土地123.68万公顷,明显沙化趋势面积60.66万公顷,尤其是西北部与科尔沁沙地接壤地区,风沙危害极为严重。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