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造林再造林项目方法学获批准
发布日期:2005-12-08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中国林科院研究员张小全与世界银行等机构合作开发的“退化土地再造林方法学”,于11月25日由国际清洁发展机制(简称CDM)执行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正式批准通过,成为全球首例获得批准的清洁发展机制造林再造林项目方法学。
《京都议定书》第十二条确立了清洁发展机制,允许《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附件Ⅰ国家即工业化国家通过在发展中国家的项目活动,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量或汇清除(俗称碳汇),用于抵消其在《京都议定书》中承诺减限排的温室气体指标。2001年通过的《马拉喀什协定》规定,在2008年到2012年的第一承诺期内,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清洁发展机制仅限于造林再造林项目。2003年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九次缔约方大会通过了清洁发展机制造林再造林项目的方式和程序。
世界银行为推动此项目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设立了生物碳基金。2004年3月我国林业专家向生物碳基金管理委员会递交了在广西开展清洁发展机制再造林项目的建议,并于当年6月获得认可,成为世界银行从119个项目建议中遴选出的首批预备项目。
今年3月,张小全等专家就广西项目起草并递交了碳融资文件。4月专家组开始起草方法学并于6月向国际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递交了方法学建议。10月31日到11月2日国际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造林再造林工作组第六次会议通过该方法学,并向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建议正式批准。
根据规定,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必须在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获得注册后,其产生的减排量或碳汇才是有效的。而在申请注册时递交的项目设计书中所采用的基线方法学和监测方法学,必须是经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正式批准的方法学。
目前,经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批准的方法学达31个,但集中在能源、工业生产、城市废弃物和农业等领域。专家分析,这是由于造林再造林项目涉及比其它领域的项目复杂得多的技术问题,如基线、额外性、非持久性、泄漏等。据悉,这就极大地限制了清洁发展机制造林再造林项目的开展,方法学问题成为清洁发展机制造林再造林项目的瓶颈。许多国家也为此对清洁发展机制造林项目持谨慎和观望态度,有的发达国家甚至不接受此类清洁发展机制项目。
有关专家认分析,此方法学的批准不仅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林业科技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中国在准备和实施清洁发展机制造林再造林项目的能力,有助于中国在国际上吸引更多的清洁发展机制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而且对正处于低谷的全球清洁发展机制造林再造林项目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一些国际网站撰文提出,由于该方法学的批准,一些发达国家正在调整思路,重新考虑清洁发展机制造林再造林项目。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