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林木种苗革命取得重大成果

结合生产实际,立足现有科研平台,按照整合资金、项目、技术和力量的新理念,整合投入1000多万元,吸引省内外40多个单位、254位专家和生产技术人员参加,聚集和整合了林木种苗生产、技术、资金及人才要素,采取招标方式和项目首席主持人制、进展情况跟踪制、责任追究制、成效评估制和奖惩制等管理办法,对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优良乡土珍贵树种、传统用材树种、沿海防护林树种等4个方面、9个课题、53个专题,涉及木质利用、非木质利用11个(类)树种开展多目标良种选育、工厂化快繁技术、种子加工贮藏技术等相关配套技术攻关。经过3年的实施,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 一是进一步丰富了全省林木种质资源。收集桉树、木麻黄、红豆杉、西南桦等优良种质资源2608份,新建基因库1078亩,并利用这些种质材料建设种子园1377亩、采穗圃253亩、繁殖圃243亩、试验林3574亩、示范林1560亩,使全省木麻黄、马尾松育种材料收集的数量与规模居全国前列,杉木率先进入三代改良及利用。 二是增加了全省的主栽树种、品种。初步筛选出适宜福建省推广且前景良好的邓恩桉、巨桉、赤桉、巨尾桉、尾巨桉、卷荚相思、厚荚相思、西南桦等20多个外来树种(无性系),选育出可供生产应用的红心杉、红心松、高脂松等树种优良无性系10多个。 三是非木质利用的种苗选育取得突破。选出的马尾松高产脂优树平均日产脂量比普通单株提高12倍,红心松红心率达69.2%(普通单株为20%);选出芳樟优良无性系26个,平均得油率提高26%,最高得油率2.5%,提高67%,刷新全国记录;筛选出紫杉醇含量大于优树平均数50%的红豆杉优树13株、双酯碱含量大于优树平均数50%的三尖杉优树10株。四是为种苗基地建设和造林提供了优良的种质材料和良种壮苗。初选出优良繁殖材料118个、建园材料233个,提供各类良种11214公斤、优良苗木10788万株。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