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5.31”讲话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
抓好六大工程 推进五大转变
不断开创林业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在全国林业厅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周 生 贤 (2002年7月31日)
同志们:
在全党上下、各行各业深入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5.31”重要讲话,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的时候,在江泽民同志发出“再造秀美山川”伟大号召5周年之际,在林业第六大工程启动前夕,把大家请来,开一个座谈会,主要是想就当前的林业形势与任务做一次全面研讨,进一步统一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因此,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领会“5.31”讲话精神,以“三个代表”要求为指针,分析新形势,研究新问题,明确新任务,全面抓好六大工程,加速推进五大转变,不断开创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
下面,根据局里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问题,供大家讨论。
一、深入学习“5.31”重要讲话,用“三个代表”要求统领林业工作全局
江泽民同志“5.31”讲话是在党的十六大即将召开的重要时刻发表的。讲话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纵观国际风云,立足国内实际,科学地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进一步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贯彻落实的根本要求,深刻地回答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论述精辟,是继去年“七一”讲话之后的又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它标志着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基础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体系的日臻完善和不断成熟,为党的十六大的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论基础。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讲话精神,对于更好地团结和动员全党全国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完成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而奋斗,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江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并告诫全党,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贯彻“三个代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始终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领导和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如何用“三个代表”统领林业工作的全局呢?我们认为,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结合林业实际,把这“四个必须”和“四个新”认认真真地领会好,扎扎实实地贯彻好。
(一)用“三个代表”要求统领林业工作全局,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创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
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思想解放意识,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林业事业的大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三个代表”要求的思想精髓,是我们取得工作新成绩、开创事业新局面的“金钥匙”。当前,林业改革和发展面临的很多难题,之所以迟迟得不到突破,主要原因之一是我们思想还不够解放,观念还比较陈旧,开拓创新意识还不够强。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习惯于用老思维想问题,用老办法干事情;对林业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足够的敏感性,甚至反应迟钝,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对工作中长期得不到解决的疑难杂症,不思突破,敷衍塞责,缺乏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胆略。没有思想上的大解放、大飞跃,就不可能有事业上的大发展、大跨越。因此,我们一定要尽快从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不合时宜的错误观念中解放出来,从已经过时的林业政策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林业跨越式发展的理论。林业跨越式发展,是我国林业为赶上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的水平,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选择的一个发展模式。其目的,就是要缩短在常规状态下恢复和发展森林资源所需要的时间,用5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过去要用100多年才能完成的林业建设任务,使我国林业早日跨入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提出及其内涵的不断完善,充分吸收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林业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很好地体现了当今世界最前沿最先进的林业发展理论,完全符合我国的国情林情和世界林业发展的大趋势。当然,林业跨越式发展的理论还要靠我们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使之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好地指导林业改革和建设的实践。
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快林业改革步伐。随着六大工程的全面启动,我国林业事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是有目共睹的。越是在事业兴旺发达的时候,我们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增强忧患意识。应该看到,现在林业工作出现的大好局面,主要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得益于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支持。而长期束缚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尚未从根本上解决,林业自身蕴藏的巨大潜能还远未释放出来。目前的林业发展,基本上还是一种数量扩张型、资金推动型的发展,与我们所期待的质量效益型、需求拉动型的发展尚有很大距离。如果我们因为投资多了点而沾沾自喜,因为有了点成绩而不思进取,因为有了点荣誉而不敢正视问题,那就会停滞不前,甚至连已经展现的这一点前景都有可能被丧失掉。所以,大家务必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苦练内功,锐意改革,促进林业尽快从旧体制、旧机制的羁绊中解放出来,加速实现历史性的转变和真正意义上的跨越。
(二)用“三个代表”要求统领林业工作全局,必须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林业建设的第一要务。
大力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就必须重新构造新的林业生产力布局和积极调整落后的林业生产关系。在新时期的林业建设中,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要任务就是要大力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只有林业得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才能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林业日益增长的多种需求,才能凸显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解决林业在前进中的矛盾与问题。发展先进的林业生产力,就必须根据我国的国情林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建设的要求,来科学地确定林业生产力布局。我们通过系统整合确定的六大工程,就是为了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推动林业跨越式发展而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而要发展先进的林业生产力,就必须适时调整和完善不适应的林业生产关系。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从顺利推进六大工程的实施出发,正在着手研究和调整各方面的林业政策措施,积极为召开全国林业工作会议做准备,并初步完成了代党中央、国务院起草的《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目前已正式上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如果把六大工程看作是带动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新的生产力载体的话,那么,这个《决定》就可以看作是保证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新的生产关系载体。这两者相互匹配,相得益彰,共同支撑着跨越式发展的大厦。
大力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就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一方面,林业在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要素——人口、资源、环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没有林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就不可能有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林业也是世界林业发展的大趋势,是我国林业跨越式发展所要追求的宏伟目标,代表了先进林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实施六大工程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程建设任务,而且要积极探索保证工程长期稳定发展的模式和机制;不仅要坚持生态优先的方针,确保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而且要注意考虑建设主体的经济利益,使其具有参与林业建设的原动力,形成良性循环。同时,我们还要深刻地认识到,林业要大发展,出奇制胜在科技。要通过大力采用当代科技的最新成果,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实现我国林业生产方式的与时俱进。要时刻把科学技术摆到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的首要位置,使六大工程建设始终得到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用“三个代表”要求统领林业工作全局,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林业建设。
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林业建设,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道路。应该看到,我国林业目前的发展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极不适应,已经成为“木桶效应”中的短板。要实现到205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6%的目标,需净增森林面积13.6亿亩,加上弥补消耗,需要新成林的面积将大大超过这个数量。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只靠国家的投入是不够的,必须广泛吸纳各种社会投资,包括外资;只靠200多万林业职工的奋斗是不够的,必须坚持依靠亿万人民群众的踊跃参加;只靠林业部门一家孤军奋战是不够的,必须紧紧依靠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的齐抓共管。通过各种形式,把尽可能多的人组织起来,把尽可能多的生产要素组织起来,投入林业建设,形成千军万马齐上阵、竞相投入搞林业的生动局面。
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林业建设,就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引入利益驱动机制。义务植树是我国加快造林绿化步伐的成功做法,必须继续坚持和不断完善。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体制逐步建立的今天,要把思想觉悟、文化水平和社会分工有着千差万别的人们都发动起来,自觉自愿地、长期不懈地投入造林绿化事业,还必须认真贯彻物质利益原则,运用经济杠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本身就是承认和运用物质利益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利益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没有活力。因此,我们必须时刻注意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吸引和鼓励尽可能多的投资主体参与林业建设,在其理直气壮地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加速国土绿化的推进步伐,实现“双赢”。同时,要下决心在调整和完善林业政策上做文章,认真落实“谁造谁有”、“谁管护谁受益”的政策,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要取消一切歧视政策,促进平等竞争。要改进林木采伐管理,落实林权所有者的财产处置权。要减轻林业税费负担,还利于民和让利于民,使经营者有利可图,有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
(四)用“三个代表”要求统领林业工作全局,必须增强执政兴国观念,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好林业工作。
增强执政兴国观念,就要求我们必须保持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心里时刻装着人民。毛主席说,“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江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是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我们实施六大工程、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组织社会造林、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亿万人民群众谋利益、求发展。反过来,我们制定的政策好不好,实施的改革措施对不对,取得的建设成绩大不大,最终都要用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这三条根本标准来检验,这是我们现在和将来一切林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增强执政兴国观念,就要求我们必须严格执行“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方针,为党和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权力从来就有两面性,按照党纪国法行使权力,就是为人民服务;带着私心杂念用权,就会使权沦为谋取私利的工具。现在,国家每年投入林业建设的资金高达数百亿元,由林业部门负责执行的法律法规有十几部,执法行为达上百种,我们的权力应该说是很大的。这是党和人民对我们的信任,给我们的重托,我们没有理由不掌好这个权、用好这个权。所以,我们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切实把“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要求,贯彻落实到林业工作的方方面面,贯彻落实到林业建设的各个环节,真正把六大工程建成为造福于人民的“德政工程”、“富民工程”、“精品工程”。
二、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大力推进林业五大转变
1997年8月5日,江泽民同志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再造秀美山川”的伟大号召。几年来,在这一伟大号召的指引下,我们奋发图强,扎实工作,通过系统整合完成了林业生产力布局的战略性调整,确定了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的工作思路,全面启动了六大工程,把林业改革与发展事业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今年是六大工程全面实施、林业跨越式发展进入实质性阶段的第一年。半年来,各地紧紧围绕年初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的部署,狠抓落实,辛勤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六大工程的实施。截止6月底,全国共完成造林面积7773万亩,为全年计划的70.7%,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0%以上。其中,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完成造林851万亩,为计划任务的68.9%,落实森林管护面积13.9亿亩,为计划任务的100%;退耕还林工程完成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3816万亩,为计划任务的51.6%;三北和长江中下游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完成造林1189万亩,为计划任务的91.5%;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完成治理面积380万亩,为计划任务的232%;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新增自然保护区57处;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完成造林84万亩。特别是随着六大工程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全社会关心林业、支持林业、参与林业建设的大环境、大气候正在形成,林业真正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
一是林业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并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现在,林业已经被看成是一项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公益事业,而不仅仅被视为一项概念狭窄、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基础产业。国务院领导同志明确指出,在贯彻整个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应该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整个生态环境建设中,应该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整个西部大开发中,应该赋予林业以根本地位。全国人大将林业作为关心的重点对象,不断加强对林业工作的指导,几次听取国家林业局的工作汇报。全国政协把生态建设作为参政议政的重要领域,给予了极大关注,多次组织以副主席为首的考察团,深入各地对六大工程建设进行实地调研。地方党政领导对林业建设倍加重视,将发展林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促进“三农”问题解决的战略措施来抓。特别是江苏省作为一个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明确提出,林业要由“四旁”挺进“大堂”、由“另册”改入“正册”、由“副业”变成“主业”,可谓是我国林业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的一个生动写照。
二是六大工程建设更加深入人心,林业跨越式发展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六大工程的全面启动,进一步激发了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大家越来越关注工程实施的内容、政策的“含金量”、自身权益的保障等,并且正在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工程建设。我们欣喜地看到,实现朱镕基总理提出的“五年初见成效,十年大见成效”的目标,已经在全国很多地方初现端倪。山东省今年计划造林160万亩,上半年就完成了260万亩。陕西省延安市从2000年开始,每年仅完成的退耕还林任务就超过以往一年全部的造林面积。全国很多地方现在一年完成的造林任务都是过去一年的两三倍甚至更多,过去两三年森林覆盖率提高一个百分点都感到很困难,现在一年就是一个百分点。这都是实实在在的成绩,都是林业发展步伐加快的标志。
三是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广大务林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应该说,过去50年,我国林业建设有过辉煌,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但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国有林区出现了“两危”局面,部分林场甚至因为发不出工资而到了“散摊子”的地步,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广大林业职工的积极性。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六大工程,有了自己的“航空母舰”,使社会生产要素正在加速地向林业这个财富基数大、流动快的地方聚集,从而再造了林业发展的新优势,呈现出一派蓬勃向上的盎然生机,整个行业和广大务林人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正在以昂扬的斗志为林业建设奉献着自己的心智和汗水。
四是各地积极探索,锐意改革,为林业跨越式发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近两年来,各地根据国家林业局的总体部署,紧密结合六大工程建设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加快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步伐,进一步破除了制约林业生产力发展的各种障碍。广东由省财政拿钱,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广西对商品人工林建设,减半收取林业“两金”。山东就林业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江苏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有力地促进了平原林业的发展,等等。所有这些,都为新时期林业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林业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阻碍着林业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一是林业政策不活、机制不灵的问题仍很突出。前些年发展起来的造林大户,由于政策原因而“抱着金碗要饭吃”的矛盾正在从不同渠道集中反映出来。二是资金使用和管理上的漏洞还很多。少数地方和单位胡花乱用工程资金的现象让人触目惊心,严重影响了林业行业的声誉。三是国有林区经济状况还有待改善,林业职工生活困难。特别是今年以来的集体上访接连不断,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四是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林木种苗管理和品种结构调整、基层林业工作站建设的压力仍然很大,制约着林业发展的速度。五是六大工程建设中暴露出来的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后续和替代产业的培育工作亟待摆上重要日程。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通过上面的形势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前的林业发展,形势喜人,形势逼人。林业正在经历着一场极其深刻的历史性变革,正处在一个十分关键的转折时期,这是一个充满痛苦和希望的过程,我把它叫做“蝉蜕时期的痛苦与希望”。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如何才能抓住机遇,趋利避害,乘势而上?我看,最关键的就是要大力推进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这是林业处在这个重要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在这个阶段里,林业正在加速实现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由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的重要转变,这是林业处在这个重要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我将它们统称为林业的“五大转变”。
(一)五大转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必然要求。从根本上讲,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林业建设的原始推动力。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决定着社会对林业的主导需求,决定着五大转变的存在状态和推进力度。建国初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很低,国民经济处于逐步恢复和初始发展时期,社会对林业的主导需求主要是木材,加之受“以粮为纲”思想的影响,使得林地成了扩大耕地面积的重要来源。当时,人们在很大程度上把森林当作一种经济资源,把林业当作一项基础产业,把林业部门当作一个产业部门。相应地,也是以木材生产为中心来组织和安排林业工作。这些经济社会特征都决定了,林业只能是一项基础产业,主要任务是以采伐木材为主,并且基本上是采伐天然林,毁林开荒普遍存在,社会对森林的生态价值不加回报,林业工作全靠林业一个部门单打独斗。五大转变在这个时期不具备任何条件,基本处于零状态,有的甚至是逆向发展。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林业既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又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同时兼有三大效益。这个时候,社会对林业的主导需求仍然是木材,但对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也日趋迫切。林业建设的主要特征是,在肩负着木材生产重任的同时,逐步加强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开始实施了以“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为代表的生态工程,提出了建立两大体系的目标,但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仍然起主导作用。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决定了,林业开始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变为与生态建设兼顾,人工林得到大力发展,毁林开荒有所减缓,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问题提上日程,社会办林业的格局渐具雏形。五大转变在这一时期开始显现,但由于受当时各种条件的限制,推进力度十分有限。
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正在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社会对生态环境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人们对林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产生了质的飞跃,在要求保证丰富的林产品供应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日渐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导需求。相应地,“三大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优先”成了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六大工程的确立和实施为标志,我国林业进入了一个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全面推进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加强生态建设成为林业工作的主要任务,天然林资源受到严格保护,木材生产转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大规模的退耕还林渐次展开,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开始实施,全社会办林业形成气候,五大转变开始进入实质性整体推进的新阶段。
回顾我国林业50多年走过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从不断强化到逐步弱化的过程,是一个对林业认识日益深化和林业定位不断调整的过程,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林业五大转变从发生到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就是说,在尊重林业自身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社会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林业,我们就必须努力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林业。否则,林业就没有生命力,就找不准自己的位置,就无法得到社会的重视,就难以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推动五大转变,对促进我国林业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五大转变,是当前我国林业发展所有特征的集中体现。全力推进五大转变,是对林业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是林业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选择,是对林业工作重点调整的重大决策。六大工程、五大转变、跨越式发展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六大工程是跨越式发展的载体,五大转变是跨越式发展的保证,这二者一左一右,宛如两个车轮,共同驱动着林业跨越式发展这辆气势恢宏的世纪列车。它们共同构建了新时期我国林业发展的理论平台,标志着我国林业进入了在明晰思路指导下加快发展的新阶段。还要看到,实施六大工程、推进五大转变、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过程,就是从根本上调整林业定性定位、指导思想、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政策措施和建设模式的过程。
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是对林业定性定位和指导思想的一次重大调整,是对林业认识的一个巨大飞跃。大力推进这一转变,无论是对林业建设还是对整个行业都至关重要。只有推进这一转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林业的地位和作用问题,真正使林业受到重视;才能实现林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充分对接,进一步廓清政府和市场在林业建设上的分工,明确哪些应该由政府管,哪些应该由市场办,分别找准两类林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正常发展的运行轨道;才能真正建立起作为公益事业的部分以政府投入为主的财政支持体制,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林业发展的投入不足问题。这一转变是五大转变的核心和根本,是纲,没有这一重大转变,就很难想象国家会计划投入几千亿的资金启动六大工程,就很难想象社会各界会给予林业以这么多的关注。其它四个转变是目,是这一转变的重要标志和表现形式,是推动这一转变的重要力量,并且可能随着发展过程的变化而变化。
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的转变,是在尽量满足社会对木材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发挥森林生态、社会效益的战略选择。天然林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人工林所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我国现有的16亿多亩天然林,大部分处于大江大河源头,在维护国土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其生态价值无可估量,保护这些宝贵的天然林资源已刻不容缓。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的需要也在日益增长,据预测,到2015年我国木材供需缺口将达到1.4—1.5亿立方米,矛盾相当尖锐。大力推进这一转变,是对我国森林利用结构的重大调整,有利于林业分类经营改革的深入推进。一方面,它能够促进天然林资源的科学利用,实现其可持续经营的目标;另一方面,它能够促进人工林的快速发展,并形成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政策机制。同时,推进这一转变,对于促进重点国有林区休养生息,加速经济结构调整,尽快摆脱“两危”境地,早日步入良性循环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