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兰科植物保护迫在眉睫
发布日期:2006-02-27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一个物种的消失往往会引起几个甚至几十个物种消失的连锁反应。我国野生兰科植物正面临这样的危机。”日前,一些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疾呼,“野生兰科植物保护迫在眉睫!”
兰科植物(俗称兰花)是植物界最大的家族之一,是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观赏、药用、科研、文化和生态价值,是极其珍贵的野生植物种质资源。长期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兰科植物需求与日俱增,国内外贸易日益繁荣,受利益驱动,乱采滥挖、非法贸易和走私等破坏野生兰科植物资源的现象极为严重,致使我国兰科植物资源数量急剧减少,大量兰科植物种类处于濒危状态,挣扎在灭绝的边缘。
1975年,兰科植物被全部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严格禁止和控制国际贸易。我国2001年启动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将兰科植物作为15个重点野生动植物类群之一予以保护。最近,我国又将兰科植物列入第二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并已报请国务院批准发布,以争取早日纳入《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的保护范围。1月10日,我国第一个兰科植物基因库——中国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在深圳市梧桐山苗圃总场正式揭牌,成为国际上保存野生兰科物种最多的机构。
“保护兰花不能就保护谈保护,必须一手抓保护、一手抓发展,在保护中发展,以发展促保护。”这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
据国家林业局保护司野生动植物保护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01年启动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以来,我国野生兰科植物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随着市场需求逐步扩大,采挖野生兰花仍然是一些地区农民的生存手段。
如何实现野生兰花资源的永续利用?野生动植物保护处相关负责人说:“首先,要管好野外资源;其次,积极鼓励和引导兰花的人工培育,按照谁培育、谁利用的原则吸引社会力量的加入,通过发展人工培育,反过来缓解野生兰花种群的生存压力,最终实现野生兰花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