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切的目光关注着林业

两天来,参加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代表和委员,围绕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展开热烈讨论,建言献策。林业和生态建设的多个关键词频频受到关注。 关键词一 巩固和发展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今年要“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抓紧研究制定后续相关政策。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风沙源和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 陕西代表张社年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成果,为我们以后开展工程建设指明了方向。” 张社年代表在延安做了9年副市长和市长,亲眼目睹了当地的生态变化。他说,1986年刚到延安时一片荒凉。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陕北黄土高原黄色的基调变成了绿色的基调。据测算,退耕还林工程使陕西黄土高原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减少2.86亿吨。 张社年代表说,陕西退耕高达3000万亩,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巩固和发展”的要求,切中要害。对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张社年代表提出,国家要拿出资金为退耕农户人均造2亩高标准农田,这样退耕还林的成果才保得住。退耕还林后,林地封禁是长期任务,必须解决农民的烧柴问题,要发展沼气,要以天然气、电、煤代柴,政府要提供服务。 来自河北坝上地区的袁妙枝代表说:“总理报告提出要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我特别高兴。我今年带来了好几个建议。” 来自吉林的柏广新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风沙源和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我非常支持,生态建设必须保持政策的连续性。” 据统计,从1999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国家已经累计安排退耕还林任务3.44亿亩,中央共投入1030亿元。 关键词二 森工下岗职工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加大对军工、森工等困难行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支持力度”。 柏广新代表说:“听到这个消息,我们非常振奋。政府工作报告草案在吉林征求意见的时候,我们就提出,要振兴森工,就要把森工困难企业像军工企业一样来对待,没想到我们的意见被中央采纳了。” 林区有很多资源,不仅是林木资源,还有山野菜、中草药、矿泉水、石材和矿产。柏广新代表建议,国家要建立相关基金,支持国有林区向非林非木产业转移,并赋予森工企业所辖资源的优先开采权。 王萍委员去年曾经到吉林10个林业局调研。她说,天保工程的后续产业要给予应有的重视,将来国家投资减下来后,林区也能依靠自身的发展搞好森林资源的保护,增加森林覆盖率。 关键词三 两个转变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要“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点要从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从人工建设为主向自然恢复为主转变,从源头上扭转生态恶化趋势。” 沈国舫委员说:“自然恢复加上一点人工辅助,就是自然修复。” 陈昌洁委员说:“这种提法符合我国目前的环境条件和经济实力。” 沈国舫委员说,怎么修复原来的生态系统,过去过于强调人工,从结果看有些弊病。在南方石漠化地区,栽树非常困难,自然封育效果非常好。但是,问题不要绝对化,自然恢复本身需要人工辅助。有的地方草种、树种不理想,生态恢复速度太慢,不要完全排斥人工建设。人类对自然将来有经济利用的目标,而经济利用完全靠自然做不到,板栗、核桃、山杏、良种竹子等经济林靠自然恢复更不可能。 陈昌洁委员说,人工修复的方法建设成本会非常高,效果还不一定好,我国的国力也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 关键词四 生物质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加快开发生物质能,支持发展秸秆、垃圾焚烧和垃圾填埋气发电,建设一批秸秆和林木质电站,扩大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生产能力。并网风电装机、生物质发电装机分别达到500万千瓦和550万千瓦。” 沈国舫委员说:“这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很有意义,林业大有可为。” 据悉,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都在着力发展生物质能。我国目前已经选出了包括麻风树、黄连木、文冠果等能源植物,并在安徽、四川开展了造林试验,生物质柴油也已开发成功。 沈国舫委员提醒:“生物质能开发进入大规模生产还属于未来时,许多基础研究亟待开展,不要一算账很大就盲目乐观。”他说,哪些树种的纤维适合做成颗粒燃料用于发电,哪些树的种子适合用于生产生物柴油,都要研究。 陈昌洁委员提到,黄连木的种子出油率很高,但需超前研究采集设备,如果采集成本太高,会影响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五 森林覆盖率20%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中,到2010年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达到20%,成为约束性目标。 柏广新代表说:“我觉得问题不大,现在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18.21%。虽然我们吉林森林覆盖率增加的空间有限,但全国范围内没问题,甚至可能更多、更快。” 王萍委员说:“过去5年,林业取得的成绩很显著,森林植被得到了保护,森林覆盖率增加,还推动了林业体制的改革。我相信,只要国家拿出相应的政策和资金,不仅‘十一五’规划的林业目标能够如期实现,本世纪中叶林业所定的目标还能够超额完成。”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