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5月22日是第十三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据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透露,由于环境条件恶劣,加之人类不合理经济开发活动的影响,使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严峻挑战,许多物种处于濒危之中。
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保护干旱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占全国面积的52.5%,这些地区不仅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而且还生活着大约2亿人口。这一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有其独特的性质与意义。但由于降雨变化无常,其生态系统非常脆弱。人类活动,特别是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生态环境变化,造成干旱地区多达20%的生态系统的退化和荒漠化的加剧,2311个物种濒危。
据专家介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生物多样性在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遗传多样性3个层次上都受到严重的威胁。2004年出版的《中国物种红色名录》采用2001年《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标准》,对我国范围内10211种动植物的灭绝危险程度进行了新的评估。结果表明,我国的物种濒危情况远比过去评估的比例高,各类生物物种受威胁的比例普遍在20%~40%,特别是植物的受威胁物种比例远远超出了过去的估计。(中国绿色时报 2006-5-24)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