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国家林业局、贵州省人民政府第六次林业工作联席会议在贵州省毕节市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我国是以山区为主的国家,一半以上农村人口生活在山区,山区是我国林业建设的主战场,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和难点,必须充分发挥林业的多种功能满足社会对林业的多种需求,充分认识林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作用。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赵学敏、贵州省省长石秀诗分别讲话。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局纪检组组长杨继平,贵州省委副书记黄瑶,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庹文升出席会议。贵州省副省长肖永安主持会议。
许嘉璐说,我国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9%,沙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8.1%,自然湿地占国土面积的4%,特别是林业用地面积达43亿亩。目前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较慢,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差距还比较大。而发展林业对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民主建设,具有特殊的作用。要充分利用山地、沙地、湿地这些非耕地资源的潜力,拓展农村生产发展的空间;要充分发挥森林在防灾减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稳产高产的功能,大力发展果品、竹业、桑蚕、药材、木本粮油、林木种植和种苗等传统林业产业和森林旅游、森林食品、花卉、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等新兴林业产业,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新的途径;要通过绿化宜林荒山、构筑农田林网、绿化村庄和发展庭院林业,实现村民家居环境、村庄环境、自然环境的和谐优美;要通过倡导森林文化、弘扬生态文明,为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提供物质保障;要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林业产权制度,推动农村民主管理。
许嘉璐指出,贵州是我国惟一一个没有平原的纯山区省,石漠化面积占全国的1/4,目前仍呈加速扩展的趋势,生态建设任务艰巨。加快贵州林业发展,对于探索林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主力作用,促进西部贫困地区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典型示范作用。特别毕节地区作为我国第一个“扶贫开发、生态建设”示范区,生态恶化的趋势还没得到根本遏制,经济贫困的局面还没有完全扭转,必须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加快石漠化等生态灾害的治理,按照“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要求,坚持不懈地推进山区开发、石漠化治理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尽快实现兴林富民的目标。
许嘉璐指出,森林文化体系是与林业生态体系、产业体系同等重要的林业建设第三大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挥森林文化在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和人的身心健康的巨大作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高素质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赵学敏说,全面落实1988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扶贫开发、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思想,必须持之以恒地抓好林业各项工作落实,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在推进贵州林业建设的作用,发扬“一如既往、一抓到底、一往情深”的作风,真正见到生态建设实实在在的成效。他高度评价国家林业局与贵州省政府自2001年开始建立的林业工作联系点和联席会议制度以来贵州林业和生态建设取得的长足发展,体现在贵州营造林成效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成效好、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好、林业产业建设成效好、林业改革起步成效好、为国家林业局机关培养干部制度化成效好等方面。
石秀诗高度赞扬联系点工作给“十五”期间贵州林业发展带来的巨大作用,对“十一五”全省林业建设规划做了介绍。他强调要继续抓住并用好建立省级林业联系点的机遇,坚持实施“生态立省”战略不动摇,切实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坚持把林业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省局沟通协调机制,加快推进全省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确保实现“十一五”林业规划的各项目标。
会议听取了国家林业局计资司和贵州省林业厅关于联系点工作汇报,研究了“十一五”联系点工作指导思想,确定了2006年国家林业局支持贵州省林业建设几个方面的工作。国家林业局有关司局、单位和贵州林业厅以及毕节地委、行署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5月31日至6月1日,许嘉璐一行还深入毕节地区金沙县、黔西县、纳雍县乡镇村庄和田间地头,实地考察了石漠化危害现状和治理成效。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