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下旬,江西鄱阳湖水落滩出。成群结队的白鹤、灰鹤、小天鹅、白额雁等候鸟或在草洲湿地上觅食嬉戏,或在白荻花间翩翩起舞,场面优美动人。
丰水一片、枯水一线;水草丰美、蝶湖洲滩……美丽神奇的鄱阳湖每年冬季为160种70万只越冬候鸟提供安全稳定的栖息环境,是全球瞩目的候鸟越冬地。
鄱阳湖为何能受到候鸟的钟爱,这背后有怎样的人鸟和谐共处的动人故事?首届鄱阳湖国际观鸟周前夕,记者走进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候鸟天堂——鄱阳湖。
自然馈赠的候鸟天堂
行驶在通往南矶湿地的公路上,两旁是一眼望不到边界的芦苇和南荻,随风摇曳,景象壮观。当地人告诉记者,在夏季,这条路全部被水淹掉,村民出行要坐船,“鱼就从你头顶游过”。
这正是大自然馈赠鄱阳湖的神奇之处。冬春枯水季节,鄱阳湖水落滩出,形成广阔的湿地草洲。而夏季是鄱阳湖浩瀚的水满季节,河湖一体,水天一色。自然保护专家闻丞评价,这种以年为单位的盈枯变化剧烈程度在世界的各大湖泊中都是罕见的。
随着水位的涨落,鄱阳湖呈现出湖泊湿地、洲滩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湖岸湿地、三角洲湿地等多种湿地类型,满足了多种水鸟不同的生境需求。“小天鹅、白琵鹭等水鸟喜欢浅水,白额雁和灰鹤以草洲生境为主,白骨顶和凤头则习惯在深水。”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管委会主任刘新喜向记者介绍道。
今年江西旱情严重,鄱阳湖水位比往年同期偏低。“不必担心,鄱阳湖是一个吞吐型、时令性很强的湿地生态系统,从整个鄱阳湖来看,候鸟的整体数量不会有很大变化。”刘新喜说。
浩浩鄱阳湖,南北长173公里,东西最宽处约7公里,地跨九江市、南昌市、上饶市、抚州市4个设区市和15个县(市、区),就像一条蓝带,横卧在赣北地区。
自然的馈赠,让鄱阳湖天然成为全球最佳候鸟越冬地之一。
上下联动的最严保护
11月下旬的一天早晨,万松贤和另一位同事6点半出发去巡湖,8点多回来,开始鸟类监测。
他一边架起高倍望远镜,一边准备好点数机,“昨天我们监测到1000多只白鹤,看看今天运气怎么样”。
白鹤是鄱阳湖的明星鸟类,也是江西省的省鸟。全世界目前约有4000只白鹤,98%都在鄱阳湖越冬。
巡湖坐的是气垫船,显得有些高级。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胡斌华介绍说,这是江西唯一的巡护用气垫船,它让巡护时间从原本5-6小时缩短到15分钟。“不仅速度快了,而且通过和卫星影像、无人机巡护相配合,缩小了安全死角。”
在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巡护员范干华每天也要进行日常巡护。虽然没有气垫船,但是他有“协会”的帮助。鄱阳县在今年成立了候鸟保护协会,110多名会员包括县里的媒体记者、摄影爱好者、各界人士以及邻近的村民。
江西民间的候鸟保护力量非常强大。全国第一家民营的候鸟医院、南昌市西门候鸟保护采茶剧团、小天鹅保护协会等一大批爱鸟护鸟机构相继成立,开展伤病候鸟救助、生态保护宣传和湖区巡护。
在江西,候鸟保护上下联动,是全省的大事。1996年以来,江西先后出台了《江西省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候鸟保护规定》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健全鄱阳湖湿地候鸟保护的法律保障。
2010年,鄱阳湖岸线15个县(市、区)共同成立了鄱阳湖区越冬候鸟和湿地联合保护委员会,构建了省级政府主导,地方政府主责,林业部门牵头指导,公安、渔政、市场监督等部门各负其责的保护机制,共抓大保护格局逐步形成。
鄱阳县位于鄱阳湖东岸,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发展压力和脱贫任务都很重。但鄱阳仍然坚持工业筛选发展战略,为了保护好鄱阳湖的水和鸟,将风力发电、地产开发、养殖等产业拒之门外。
鄱阳县委书记张祯祥说:“发展不能只算经济账,还得算生态账。为保护让路,经济短期内会受到影响。但从长远来看,绿色永远是最持久的竞争力。”
社区共管实现人鸟和谐
“鄱阳湖是文明的起源,人和湿地的关系一直很紧密。”胡斌华说,自古以来鄱阳湖周边就是人口密集区,保护区与社区共管共建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南矶国家级湿地公园南山管理站,连续几年实施“中央财政湿地补贴项目”,采取“点鸟奖湖”“智慧管湖”“协议管湖”和“以田补湖”组合的保护管理模式,实现了鱼鸟双赢、人鸟和谐。
在特定的时间内到渔民承包的湖区内,清点候鸟数量,按不同种类候鸟的奖励标准给予补贴,这就是南山站探索出的“点鸟奖湖”模式。“协议管湖”是指只要按照保护区管理部门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给候鸟留下水面就给予奖励。
候鸟和渔民的个人利益挂上了钩,渔民对候鸟从“要我保护”到“我要保护”。
2014年,鄱阳湖被列为全国首批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地区。至今,湖区沿线12个县(市、区)共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37亿元,专项用于补偿因候鸟保护造成损失的湖区群众,直接受益群众14万人次。今年,中央第二批林业改革发展资金下达后,江西省统筹安排2700万元,专项用于补偿鄱阳湖湿地周边12个县(市、区)因候鸟保护造成损失的湖区群众、社区及相关保护区。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比2018年多出了700万元。
2020年底前,鄱阳湖等通江湖泊将实施为期10年的禁捕。除了获得生态补偿,沿湖的渔民有的做好了外出打工的准备,也有的希望能在当地转行另谋生路。
永修县吴城镇正在打造全国首个国际候鸟小镇,将为渔民上岸提供更多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吴城候鸟小镇以保护候鸟为基本点,推出观鸟、鸟类科研、青少年研学等延伸业态,辅之发展全域生态旅游,探索“观鸟经济”的发展新模式。
“鄱湖鸟,知多少。飞时不见云和日,落时不见湖边草”。今年最佳观鸟期已经到来,鄱阳湖首届国际观鸟周也即将开启,这将是江西联通世界的一扇新窗口——推介大美鄱阳,展示候鸟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