焱焱夏日,漫步在通化大街小巷,灌乔搭配的生态廊道、绿树掩映的美丽村庄、层峦叠翠的座座青山……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宛如置身于一幅清新多彩的山水画卷,入目之处皆是美景。
一直以来,吉林省通化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高质量实施国家重点林业工程,高起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生态文明建设释放出巨大的“绿色力量”。通化市先后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市等荣誉,如一张张熠熠生辉的烫金名片,展示了通化这座城市的绿色魅力。
逐绿前行——
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通化市紧紧围绕《吉林省第三个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规划(2021—2030年)》,坚持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搞绿化基本方针,紧扣建设绿色通化总目标,以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为依托,以稳步增加全市森林资源总量为核心,以提高造林绿化生态和经济双重效益为重点,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促进全市绿量、绿质、绿效全面提升,为实现通化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生态保障。
今春,全市完成造林6.96万亩,新建和完善提升村屯绿化57个,实施绿化面积296亩,新植乔灌木6.3万余株。河流绿化完成34.7公里,廊道绿化完成165.8公里,城市(县城)绿化完成425亩。义务植树栽植各类乔灌木3.4万余株。
目前,全市有林地1317万亩、活立木蓄积939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6.64%,绿色成为通化最亮丽、最厚重的鲜明底色。
“林长”治林——
守护好每一寸绿色
通化市以全面推行林长制改革为抓手,以“制”明“责”,以“制”促“治”,高位推动森林防火、狠抓森林病虫害防控、严格森林资源监管执法,全力守护好每一寸绿水青山。
截至今年春季森林防火期结束,全市实现森林防火零火灾工作目标。持续开展保护森林资源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毁林开垦、毁林采石、挖沙取土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各种涉林违法犯罪得到有效遏制,保障了林地、湿地资源安全。
科学施策,精准发力,有效减少和降低有害生物对森林资源的危害,切实维护全市森林资源安全和国土生态安全。扎实开展保护野生动植物专项行动,通过“专业执法+联合行动”模式,聚焦清山、清网、清套。重点在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有林场及野生动物集中越冬地、候鸟栖息地、迁徙通道等重点部位、重点区域,严厉打击和整治非法猎捕、杀害、出售、收购、运输、食用、经营利用野生动物等活动,加大野生动植物栖息地、迁徙地和原生地保护力度,推动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中华秋沙鸭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在通化有了新记录,白鹭、苍鹭等鸟类频现民众视野。
葱郁的绿色连绵不绝,在通化大地尽显芳华。
深耕林业——
兴产增收助推绿富同兴
建设绿水青山,就是筑好金山银山。通化市坚持把绿化与产业相结合、造林与致富相结合,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路径。
制定印发《通化市促进红松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等,在提升产业规模、深挖森林宝库、“生态+”融合发展上持续发力,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百姓福祉。
全市构建“一名林长、一条林业产业链”工作机制,形成各级林长牵头的“红松+”产业新模式等26条产业链。全市已形成林下种植、林下养殖、采集加工、森林康养旅游等四大类36个品种立体式、复合型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林业特色产业框架初步形成。
目前,全市特色养殖示范基地350万亩,红松、大榛子、山核桃等培育总面积80万亩,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45万亩。现有涉林企业200余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及产业基地8家。2024年上半年,全市林业产业实现产值99.8亿元,同比增长6%。
改革赋能——
凝聚新动力激发新活力
通化市以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暨东北东部林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对标国家、省目标任务,不断深化林业改革,林业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为加快推动通化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注入勃勃生机与活力。
制定印发《深入推进通化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建设九项实施方案》,在森林资源培育、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推进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创新“两山”转化路径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破坚冰、解痛点、疏堵点,构建全方位改革创新体系,引领现代林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通化全市31项林业发展改革重点工作任务全部完成。依托国储林项目建设国家储备林示范基地总投资35.2亿元。目前,通化县红松国储林建设项目已获贷款授信额度7亿元、到账2亿元。柳河县、集安市已完成项目建议书和建设方案编制。借助“三权分置”改革,推动集体林地有序流转,通过定向培育、幼龄林抚育、迹地更新等方式,建设完成红松果林基地13个。现有林蛙养殖沟系707条,梅花鹿养殖存栏近1万头。林蜂养殖182户、1.2万余箱,产值3.8亿元。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绿色大道”越走越宽广,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在通化大地徐徐展开。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