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纪行(之二)
从无到有:汕头红树林发展风头正健

  9月11日下午,一到汕头,林业局的陈主任就兴冲冲地告诉我们一个喜讯,就在今天上午,汕头市政府发布了2002年度汕头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励的决定,市林业局无瓣海桑的引种试验与应用项目获得了一等奖。
  这的确是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尤其是在我们知道汕头的红树林建设4年前才实现“零”的突破之后。据介绍,汕头市从98年5月起,先后在澄海引种原产孟加拉国的无瓣海桑、广西的木榄和福建的秋茄获得成功,进而提出了“向大海要森林”的总体构想。至2001年底,全市经核实共种植面积1027.73公顷。
  “向大海要森林”,光听这口号,就够叫人振奋的了。于是,我们马上就定下了第一个采访目标:澄海沿海滩涂上人工种植的红树林,看看这“森林”怎么个“要”法。
  第二天一早,我们驱车前往澄海。遇上台风登陆,这海边的天气真是说变就变,刚刚还湛蓝透亮的天空,一会儿就布满风雨欲来的阴霾。尽管如此,空中仍时有几只白鹭飞过,似在赶路,又似在追逐嬉戏。同行的专家告诉我们,汕头沿海湿地面积大,并且是国际区域侯鸟迁徙重要的“中转站”,鸟类资源十分丰富。因此,开展湿地保护和建设,发展红树林资源,尤其具有独特的意义。
  到达澄海市林木苗圃,已经稀稀落落地下起了小雨,但这并没有浇灭我们一行人的兴致,简单了解情况后,便径直去到海边,看到了工人们在滩涂上抚育红树林幼苗的场景。苗圃场的场长向我们介绍说,汕头市在大面积人工种植红树林的过程中,十分注重现有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和借鉴省内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同时结合本市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实际,大胆创新,解决了无瓣海桑、海桑两个品种常年造林、就地育苗及苗木常年出圃等技术难题,实现了无瓣海桑、海桑北移成功及种子贮藏、出苗整齐、常年供苗等方面的突破。
  由提出构想到论证规划,再到实施推广,大胆的创新成就了今天“零”的突破。说到那些98年种植的无瓣海桑,目前已高约五六百厘米,身边苗圃场的工作人员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我也不自觉地感染了他们的情绪,举着相机四处寻找合适的角度,希望见证这些幼苗的茁壮成长。可是没等我深入下去,场长就急促地推着我往回走,原来一大片乌云已经飘到了我们头顶,看来这阵台风雨是躲不过了。果然,伞还没来得及撑开,“哗”的一下,我们已经被浇了个透湿。当时的情况是狼狈之极,但我仍不甘心地回头望了望,只见大片的红树林在风雨中坚强地摇摆,似乎风雨越大它们就越是起劲。下意识的,“风头正健”这四个字出现在我的脑海中,细想,用它来形容汕头红树林的发展应该是合适的吧。(图为台风雨中的红树林幼苗)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