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局提出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深刻内涵

  11月23日,国家林业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学习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重点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展开深入讨论。会议强调,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情况的战略选择。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进程中,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和光荣的任务,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坚持科学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新贡献。   国家林业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李育材主持学习会。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局纪检组组长杨继平,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祝列克、张建龙,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参加学习并发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单位局办公室、人事教育司、直属机关党委、监察局、宣传办公室、林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负责同志参加学习会。   局党组同志结合自己的经历交流了学习十七大报告的体会,并对生态文明的内涵及特征、人类文明的进程、林业在建设生态文明中的巨大作用等谈了自己的认识。   党组同志认为,十七大报告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作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作为党执政的新理念,是一个很大的创新。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林业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每个务林人来说都是极大的激励和鼓舞。   党组同志认为,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果的总和,是人与自然交流融通的状态。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从内涵上看,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法制文明、生态行为文明。从外延上看,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向覆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领域,并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中发挥引领和约束作用。   党组同志认为,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更高级形态,必然替代以索取和破坏自然为代价换取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29年来,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付出了巨大的生态环境代价,资源与生态环境容量已不足以支撑现在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长久持续下去,必须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上进行大的转变。建设生态文明,从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政绩观、消费观的层面解决问题,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治本之举。   党组同志认为,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人类既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也不能有高度的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最深刻的生存危机。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内在地要求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平衡发展、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内在地包含着保护生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法规;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内在地包含着生态保护和平衡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   党组同志认为,生态良好、生态平衡是建设和谐社会系统的基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保障,既为和谐社会提供资源支撑,又为和谐社会创造维护稳定的条件。生态文明的主要内涵是人与自然和谐,这恰恰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必然条件。因此,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正确理解和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会议指出,生态文明作为新的社会文明形态,必然经历一个长期复杂的历史进程,其建设任务将是长期而艰巨的。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思想意识上实现三大转变:必须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观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必须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方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转变;必须从把增长简单等同于发展的观念、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转变。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决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   会议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大力加强生态文化建设。要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文化,绿色消费文化等生态文化来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要大力宣传生态文明的理念,弘扬生态文明观念,规范人们的行为,在全社会树立热爱自然、保护生态、建设生态的良好气氛围。   会议指出,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林业提出了新的目标任务,林业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过程中,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着力构建林业三大体系,充分发挥林业的三大功能,不断提升林业的三大效益,努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