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中旬以来罕见雨雪冰冻灾害造成我省粤北地区大面积林木折干、断枝、撕裂甚至倒伏,大量苗木冻死、冻伤。据统计,至3月底,我省重灾地区韶关、清远、河源、梅州、肇庆等5个市和省直属林场、自然保护区林业受灾面积1191.87万亩,重灾区受灾森林面积占全省森林总面积的8.2%,直接经济损失达74.06亿元。
受害的森林,林木长势衰弱,遍布伤口,林间存在大量的枯死枝干,加之大量的害虫天敌冻死,一些次生性、衍生性蛀干害虫以及弱致病菌如: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粗鞘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sinoauster)、小蠹虫等蛀干衍生性害虫和松梢枯病等病害极有可能大发生。特别是松墨天牛,是松材线虫病的重要传播媒介,其虫口密度的急剧上升,非常有利于松材线虫病的扩散与蔓延,导致更大面积的松林受害。同时,雨雪冰冻灾害损毁了大量的基础设施设备,其中以通信和电力网线最为严重,在应急抢险救灾和全面恢复重建中使用了大量的电线、电缆、电线杆,重建、增建了一定数量的电网塔、通讯信号台等,大量的松材质电缆盘和包装材料随之带入林间,这些包装材料在产地可能未经检疫或者检疫除害不彻底,可能携带有松褐天牛和松材线虫病活体,由于抢修任务紧,有关部门施工完毕后,极有可能将带疫材料散落或者遗弃在广大的林区山上。
为此,我省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在灾后重建中高度重视,严防衍生性灾害暴发。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家林业局和省政府有关指示精神,省林业局迅速向市县林业局转发国家林业局《关于抓好灾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林发明电[2008]18号),全面部署灾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着重抓防控钻蛀性害虫暴发和松材线虫病扩散。
二是以改革疫区管理机制为着力点,全面加强松材线虫病等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做好当地政府防控松材线虫病工作的参谋,谋划防控有害生物的具体对策措施,关键是将疫区控制责任制落实到镇级人民政府。各级森防检疫机构在灾后复产工作中要主动负起工作责任,包括组织编制防治预案和实施方案、认真开展疫情监测和疫木流通的检疫监管、除治进度和除治质量的督查考核,以及加强疫木源头管理等工作。
三是认真开展灾害评估和疫情监测,做好防治基础工作。迅速调查、统计和上报灾后林木受损情况,组织灾害评估和病虫情监测,并研究、制定异常恶劣气候灾害之后的次生、衍生性病虫害监测调查规程、预防暴发的措施方法和除治应急措施方法,加强对基层人员的培训和指导,落实应对措施,松材线虫病疫区县结合春季疫情调查对全县以小班为单位进行调查,非疫区县在全面踏查的基础上,将全县松林分成若干类型后,设样地进行详细的调查,确保早期发现新疫情。
四是依法加强检疫执法,落实除害处理措施,防止疫情传播蔓延。组织各地将电力、电信应急抢险后遗留在林地的电缆盘等松木质包装材料和承垫物清理下山,集中除害处理或销毁,防止这些材料和物品遗留在抢险施工线路沿线、地段,引发松材线虫病新疫点或扩散蔓延。各地林业检疫机构对调入的松木及松木质包装材料开展复检工作,实行登记制度,严防带疫材料随抢、修复施工带入林区。我省北部的松材线虫病疫区县,如乐昌、乳源、曲江、始兴、梅江、梅县、封开等地,在清理冰雪灾害的松木工作中,把疫区和疫木管理作为灾后松材线虫病治理的重要环节来抓,疫区县在清理灾后受害松木的工作中,加强疫木除害处理和疫木监管,防止因清理冰雪灾害木导致疫木流失。
五是实施综合治理,防止疫情暴发。全面清理林地,减少疫源虫源。应用诱捕器和诱木防治,大幅度减少松褐天牛数量。最适流行区每10-20亩1套,较适流行区每20-50亩1套,其他按每50-100亩1套设置。因地制宜利用折干和雪倒木设置诱木诱杀天牛,在第一代天牛羽化前清理并进行彻底的除害处理,该方法可节省材料,又可大幅度降低天牛密度。施用高效低毒化学药剂,防治松褐天牛,保护名木古树。
六是加强疗伤抚育,提高森林抵抗力。结合灾后重建复产,对受伤松树进行疗伤,将枝干伤口锯平后涂硫酸铜或石硫合剂等保护剂。加强封山育林和中幼林抚育,充分利用自然界的自我修复能力,不断提高松林对有害生物的抵御能力。同时,受灾松林更新,要大力营造非松类混交林,改善林分结构。
七是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对2008年可能发生的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制定防治预案,积极做好防治药剂器械采购,做好药剂、药械等应急防控物资储备,省林业局委托省政府采购中心采购防治药剂共计74吨,调拨市县使用。(森防站)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