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育文:林业在建设生态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

    编者按:由国家林业局、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主办,广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林业局承办的2008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高层论坛5月30—31日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广东省林业局局长张育文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在论坛上作了《试论林业在建设生态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主题演讲,全面阐述了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以创新的林业举措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路。为便于学习贯彻,现全文刊登如下: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深刻认识,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积极吸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发扬。不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影响,而且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发达的林业已经成为国家文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具有特殊地位并肩负光荣使命,应当充分发挥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明的起源、文明的延续以至文明的衰亡,大都与支撑文明的生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森林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林业以森林为经营管理对象,是生态建设的主体。从文明形态的历史变迁、经济社会的现实需要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可以看出,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历史变迁证明,任何一种文明都离不开森林。世界上没有一种自然资源能够像森林那样,在人类文明生活里具有如此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原始文明时期,人类的生存繁衍依赖森林,但由于工具简陋、人口稀少,人为活动对森林的实际影响并不大。在殷末周初,广东是山川连结、森林茂密;在秦汉之前,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等一些滨海平原低湿地区也是树海茫茫。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对森林的开发利用日渐增多,有些地方还因森林破坏导致文明衰退和重心转移。从唐宋开始,因为大规模采伐森林,中华文明的重心从黄河中上游地区逐渐移至长江中下游。在唐宋时期,广东大部分的丘陵山地仍然是“山林翳密”,直到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由于森林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不断加剧,原本分布很普遍的大象、孔雀等野生动物在此时基本绝迹。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在范围和强度上都远远超过农业社会,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达到空前的规模和程度,生态破坏和污染问题加速发展,超越了地球自净能力的极限。联合国《2000年全球生态环境展望》显示,由于人类对木材和耕地的需求,全球森林减少了50%,原始森林80%惨遭破坏。世界粮农组织《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指出,全球森林面积仍继续减少,从2000年到2005年,每年约净损失730万公顷。工业文明破坏森林等生态环境,给全球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危机,难以为继、不可持续。从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不难看出,森林是人类的摇篮,是文明发展的基石。
  (二)现实需求表明,建设生态文明更离不开森林。生态安全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前提。目前,我省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珠三角地区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中等发达国家,对生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但是,我省生态环境依然脆弱,生态安全形势严峻。一旦台风、风暴潮、洪水等自然灾害来袭,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如今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全省林业受灾面积1191.87万亩,占总面积的8.2%,生态全面恢复至少需30年。环境问题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老百姓对部分城市的空气质量差、灰霾天气时间长、饮用水质量较低表示不满。我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生态环境差距是多方面的。发挥森林的作用,减小生态差距,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选择之一。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自然界最丰富、最稳定和最完善的贮碳库、资源库、蓄水库,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减少污染等多种功能。研究表明:森林每长出1立方米的蓄积量,大约可吸收350公斤二氧化碳,释放263公斤氧气;1公顷森林可以涵养1000吨水源。从根本上说,没有森林生态功能的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的维护和改善就难有保障,其他各业的发展势必受到制约,建设生态文明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和一条难以实现的口号。
  (三)科学发展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必须高度重视林业。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党确立的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生态良好,维护和改善人的生存发展条件;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各方面协调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崭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谐共生、和谐发展。为此,在思想观念上要从传统的“征服自然”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转变;从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传统粗放型向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模式转变;从GDP增长为中心向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目标转变。实现上述转变,必须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重视林业。林业承担着培育、管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自然和人文景观,提供多种森林产品的任务,肩负着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林业的多种功能与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相对应,发挥其生态功能以满足有关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实现生态良好的本质要求;发挥其经济功能以满足有关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本质要求;发挥其社会功能以满足有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的本质要求。
  二、实践证明林业对生态文明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生态文明的概念正式提出不久,但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早已开始。党的十六大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把“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作为核心内容,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从生态文明的理论提出到确定为我党执政理念之前,我省林业进行的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与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是一致的,为我省率先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
  一是森林文化建设推进了生态意识文明。生态意识文明是生态文明的精神依托、道德基础和重要内容,是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观点和看法,是处理眼前和长远、局部和整体、经济和生态、开发和保护、生产和生活、资源和环境等关系时应具备的观念和常识。广东省委、省政府历届领导高度重视林业工作。全省各级党政军领导率先垂范,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增强全民自觉植绿、护绿、爱绿的意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的省委书记林若,亲自抓林业改革和发展的大局,广泛动员全省干部群众全力投入造林绿化。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李长春同志带头在“拒食野生动物”承诺书上签名,在人民群众中兴起保护野生动物高潮。各级林业部门充分抓住“植树节”、“爱鸟周”、森林防火紧要期等林事活动,通过及时发布生态信息、举办文艺晚会、新闻发布会等多种形式,利用各种媒体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注重发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自然博物馆等森林文化载体的作用,增强人民群众的绿化意识、生态意识和文明观念。
  二是林业生态建设推进了生态行为文明。生态文明不仅是一种思想和观念,同时也是一种体现在政府、企业和公民行为中的过程。没有生态行为文明,生态意识文明和生态制度文明就无从表现出来。政府是整个社会人类生态文明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从1985年开始,我省启动实施“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广东”的造林绿化运动,在全省范围兴起植树造林高潮,5800万亩荒山披上绿装,1991年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荒山造林绿化第一省”的称号,1993年提前两年全省实现绿化达标;1994年逐步推动森林分类经营,1998年开始对生态公益林进行效益补偿,标志着全国林业分类经营改革在广东首先取得突破;2003年开展创建林业生态县活动,至去年底,全省被省政府授予林业生态县42个、林业生态市2个。2005年出台加快建设林业生态省的决定,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2007年发展现代林业取得良好开局。上述行动是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推动生态文明的生动实践。
  三是林业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推进了生态制度文明。生态制度文明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规范建设成果,是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我省林业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已制订有关义务植树、资源管理、湿地保护、封山育林等多方面的地方性法规,细化和补充了《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省人大1994年4月通过的《广东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以立法形式将全省森林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进行经营,首次突出强调森林的生态效益。省委、省政府出台一系列有关林业工作的决定以及政府规章和省人大议案,为在全省以政策措施强力推动林业工作和依法治林提供了依据。1998年出台的《广东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效益补偿办法》明确,补偿资金由省级财政安排。省委、省政府与各地政府建立并全面落实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有效推动林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林业的这些制度建设与生态建设紧密相关,实质上是与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
  四是林业产业的蓬勃发展推进了生态产业文明。生态产业文明是指生态产业建设,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物质基础。包括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经济形态。从总体而言,林业产业属于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因而属于生态产业文明。我省基本形成造林营林、木材生产、林产工业、森林旅游等多种经营的林业产业化新格局。2007年全省林业总产值1375.5亿元,林产品进出口157.54亿美元。全省现已建成商品林基地4010万亩,其中:速生丰产林850万亩,工业原料林1030万亩,竹林665万亩,经济林1465万亩。我省木材加工业在国内一直保持着较强的竞争优势,多年来,木制家具产值、出口创汇均稳居全国第一,2007年人造板产量达660万立方米,名列全国前茅。全省已建成大中型林产品市场110多个。全省已建成各级森林公园412处,总面积1470万亩,占全省国土面积5.2%。2007年森林旅游收入达20.86亿元。2007年11月,省林业局、省旅游局联合举办森林生态旅游推介会暨投资项目签约仪式,22家旅游投资公司与22个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签订了合作意向书,签约63亿元打造我省休闲渡假旅游新王牌。
  三、林业在率先探索我省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上大有可为
  生态文明所奉行的是新型文明发展观,要求选择新的发展道路,建立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即生产力不仅是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人们协调自然、保护自然、适应自然的能力。今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在珠海进行专题调研时强调,要以不一样的指导思想、不一样的产业内容、不一样的发展模式和不一样的发展条件,率先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我们广东务林人将以坚定的信心和扎实的作风,按照汪洋书记的讲话精神,积极发挥林业的重要作用,为率先探索我省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做出贡献。
  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现代林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总目标。贯彻落实国家林业局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总体部署,结合广东实际,以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文化林业、创新林业、和谐林业作为着力点和抓手,坚持科学发展现代林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总目标,强化创新与和谐两项措施,积极构建林业生态、产业和文化三大体系,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近期目标是,通过今后8年的努力,到2015年,对全省大部分针叶纯林进行林分改造,发展优良乡土阔叶树种特别是珍贵树种1000万亩以上;基本建立具备抵御台风、风暴潮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基本修复粤北受灾森林;在市区、县城周边、主要道路、大江大河两旁,构建高质量、多品种、多色彩的森林景观,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二是发展生态林业,构筑生态屏障,加快生态行为文明建设。加快广东生态建设步伐,改善我省生态状况。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生态公益林建设。大力实施林分改造工程,推广乡土阔叶树种,提高生态功能等级。重点抓好基干林带缺口补植、低效林更新改造和红树林恢复,提高沿海防护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启动雨雪冰冻灾害地区森林生态修复工程,以及水土流失和岩溶地区石漠化生物治理工程,重点抓好林草植被恢复工作。大力发展城市林业,提升珠江三角洲的城市绿化水平,让森林入城、下乡、进山、上路、扩海。实行重点工程营造林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资金投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组织实施《广东省封山育林条例》。深入开展林业生态县创建活动。积极开展碳汇和生物质能源造林。组织发动全社会力量,大力推进城乡国土绿化工作。
  三是发展民生林业,打造绿色经济,推动生态产业文明发展。把促进山区农民增收和保障林产品供给作为发展现代林业的核心内容,整体谋划,分类指导,合理开发,实现林地价值最大化。重点培育能真正带动农户致富的林业龙头企业,培育名牌产品。认真研究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千方百计增加林业投入。大力培育珍贵树种,增加农民绿色收入。努力探索涉林收费制度改革,减轻林区农民负担,增加经营林业的利润空间。鼓励和引导农民参与商品林、森林旅游、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等产业发展。
  四是发展文化林业,营造文明环境,促进生态意识文明进步。全面开展森林文化建设,构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富有感染力的生态文化体系。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探索完善以资代劳、认种认养绿地、保护古树名木、植造纪念林等义务植树形式,增强全民自觉植绿、护绿、爱绿的意识。组织以“繁荣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广东省森林生态系列宣传活动。强化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的生态教育功能,完善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宣教中心设施设备。
  五是强化创新与和谐两项措施,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动力和保障。创新林业、和谐林业是发展广东现代林业的两项措施,如同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必须加以强化。发展创新林业,增强发展动力。大力推进观念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确立新坐标,提出新举措。发挥科技的先导和引领作用,延伸林业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全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力求在林业要素市场建设、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业政策性保险等方面取得突破。创新森林防火预防与扑救机制。抓好国有林场改革和发展。解决林业基础队伍的机构编制和经费保障等问题。发展和谐林业,维护生态安全。全面推进基层基础建设,加大对重点林业市、县的投入,协调解决“十年绿化广东”遗留债务,下大力气调处山林纠纷等问题。推进森林公安“三基”工程,加强林业工作站、木材检查站标准化建设。大力宣传扎根基层、带头创业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大力推进依法行政、政务公开、优质服务的业务建设,努力建设一支为民、务实、廉洁的林业队伍,建立和谐、稳定的林区秩序。
  我们将以此次高层论坛精神为动力,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现代林业,率先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