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七目嶂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秘语”系列(15)

 
“石马生成在惠州,仙人遗下几千秋。满山青草不张口,铁鞭任打不回头。狂风瑟瑟毛无动,细雨纷纷有汗流。借问牧童何处宿,天地为栏夜不收。”
  相传苏东坡在被贬至惠州,途经五华县(当时属惠州管辖)“石马顶”山时,有感于自己处境,自嘲为牧童而留下“石马诗”一首。如今,“石马嘶风”与“东坡吟诗”已经成为位于梅州五华县境内的广东七目嶂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两处胜景。保护区以一大片桫椤群为核心。这里传承下来的优美风景和保护印记相互辉映。该保护区发展,对贫困县区保护生态有着标本意义。
  □寻访“桫椤国” 树在水中生水在树间流
  “桫椤群在核心区,到那里没有现成的路。”五华县林业局副局长陈启鹏说,他是对保护区最了解的人员之一。2008年7月10日,雨后的早晨,我们开始了探访桫椤王国的旅程。
  溯溪而上,脚下是很滑的石头和潺潺的流水,走起来十分吃力。因刚下过雨,一些平时可以搭脚的石头已经被溪水浸没。
  在河溪的两边,记者看到分布了好几个已经废弃的“埕”,陈启鹏介绍说,那是保护区成立以前,当地许多山民靠山吃山,利用山上有林木的优势,在这用石头和山泥搭建的、用来烧煤炭的窖。保护区成立以后,政府管得严了,这里也就被废弃了。“你有没有发现,这个埕窖周围的树木都比较小?那是因为此前大一点的林木都被砍伐用于烧炭了,新的树木因为年限的关系,长得没有那么大。”陈局长指着埕窖周围的树木说。
  七目嶂是韩江上游琴江支流与东江支流的发源地,也是五华人的主要水源,这里的山泉水没有任何污染,清甜可口。还有商家在山脚下建立了一个矿泉水厂,据称销量不错。
  这段平时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竟然足足走了两个小时。
  当我们到了一个叫做粗石坑的山谷,看到沿着河溪两边密密麻麻生长着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我们陡然兴奋起来。
  桫椤曾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与恐龙一样,同属“爬行动物”时代的两大标志。但经过漫长的地质变迁,地球上的桫椤大都罹难,只有在极少数被称为“避难所”的地方才能看到。事实上,记者并不是第一次见到桫椤树,南方不少地区都有少量分布,但是,像粗石坑这样以桫椤为主组成的群落十分罕见,其更新层、演替层、成林层各个不同龄级的桫椤搭配非常完整。
  桫椤性喜温暖湿润,常生长在河边、溪谷两旁的阴湿之地。远远看粗石坑的桫椤群,竟是“树在水中生,水在树间流”的景致。
  □探秘“桫椤王” 年龄无人知“王妃”常相伴
  保护区工作人员对这片桫椤群灌注了浓重的感情,几乎每个人都对这片林子耳熟能详。这里生活着上百株桫椤树,其中成林的树有10多株。
  桫椤树形美观,茎苍叶秀,高大挺拔:树干呈圆形,笔直向上,表面布满六角形的斑纹。株形亭亭玉立,根细长,无主根,树上不分枝杈,没有枝条。叶形如凤尾,巨大叶子从树干上向四周伸展,远看像一把大伞,撑在地面之上。在两亿年前,它是恐龙的主要食物。两亿年过去了,恐龙已经灭绝,但桫椤仍在我国南方各地生长,成了国宝。
  在粗石坑,我们看到了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桫椤单株,被誉为“桫椤王”。它是桫椤王国的统治者。据介绍,这棵树在1989年测得的高度是8.2米,在1998年测得的高度是9.1米。桫椤树没有树轮,它不像普通树木那样可以以树轮计算实际年龄,因此它的实际年龄没有人知道,只能由它树身的青苔估测有上百年之久。
  “桫椤王”周围,还有几株高四五米长相漂亮的桫椤,枯落下垂的叶片像是她们披着的黑色长袍,这些树被工作人员称为“王妃”,溪边几株小桫椤则被称为顽皮戏水的“王子”。更为出奇的是,在“这一家子”的附近,有一棵近4米高的双丫桫椤。《植物志》记载,桫椤是不开丫的,因此这株双丫桫椤可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株双丫桫椤的一个主干被人砍掉了,留下的断口证明它曾经拥有。
  桫椤不长花,也不结果实和种子。它的叶片背面有许多孢子囊,孢子成熟后随风飘散,有幸存活的孢子,从萌发至形成幼孢子体这一过程,费时达1年以上,湿度、温度等环境变化,都可能影响孢子的生或死。
  □调查“保护经” 山区虽贫困倾力扶桫椤
  五华是全国贫困县,但县政府及林业部门为保护七目嶂不遗余力。上世纪80年代末,政府就开始对七目嶂进行调查和保护。1990年7月5日,五华县政府批准建立七目嶂天然次生阔叶林保护区。1998年12月28日,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五华县林业局局长兼保护区主任曾如松介绍,到目前为止,保护区里面还有居民101户,686人,这些居民因为没有什么收入来源,靠山吃山,砍山上的林木做柴烧,不时还会猎捕野生动物,这影响了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又增加了保护区的管护压力。
  “别人也要生活呀,没有钱,他们不靠山吃山该怎么办?这肯定不能硬来。”曾如松说,“我们只能通过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来改变他们的习惯。”
  林业部门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召集在外做生意有成的五华老板,让他们带着保护区里及周边的一些青年外出打工。林业部门鼓励附近的居民养猪、养牛、养鸡,林业部门负责提供幼苗并组织商家上门收购。当地政府还从窘迫的财政里挤出一笔钱,每户补贴800元建沼气池。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可以满足一家5口的生活用燃气。
  “增加居民的收入,提供更好的生存方式,让他们放弃旧有的不当的行为,同时辅以法律上的规范,这样就容易让居民接受和真正改变。”曾如松说,“事实上,近两年来,上山盗猎的现象已经得到了明显的遏制。”
  ■人物 桫椤“守护神”
  粗石坑的桫椤群落曾遭重创。2002年前后,五华民间流行一种传说,说桫椤可以医治癌症。“那段时间,桫椤的盗伐严重”。“等人们知道桫椤并不能治癌后,又有人看上它漂亮的树形,高价求购回家种植,桫椤群遭到重创,一度只剩下十几株”。
  保护区于是在2002年在桫椤群旁搭建了一个木屋做管护所,3名护林工轮番看护。2005年,木屋倒塌,后又在粗石坑的出口处搭建了水泥房做新所。
  今年56岁的张钜挺是保护区的护林员,在很多人眼中,他就是粗石坑桫椤王国的看护神。他是五华长布镇青岗村人,家有老伴、儿子、儿媳四口人。他在这里待了5年了,虽然已年近六旬,但他精神和身板都十分好。
  粗石坑,这个没有电、没有手机讯号的山谷看上去一片死寂。这种环境对护林人员的心理和精神都是一种考验。“在这里呆一两天,觉得是天堂,如果呆上一周半月,一般人可能会发疯”。看到记者一行,张钜挺十分高兴拿出自己采集的高山茶招待。护林员的月薪只有600元,他怎么在这一呆就是5年?“一是他对这里有感情,二是他耐得住寂寞。”陈启鹏说。据介绍,管护人员实行轮换制的,不过张钜挺却没有轮换过。
  “我每天白天要查看桫椤群,有时深夜也会去看看。”张钜挺说。5年来,除正常休息时间回家外,他几乎都在这里,“我看过山猪、野山羊、蟒蛇等,单蟒蛇我就见过4次,大的有三四十公斤重”。
  事实证明,桫椤群的管护哨所的设置是成功的。张钜挺说,他到哨所以来,一株桫椤也没有被偷盗过。现在他觉得主要任务不再是防贼,而是要为桫椤群提供更好的环境。才初中文化的他,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努力自学,坚持在保护区培植桫椤,5年来,他共培植了60多株桫椤。在管护哨所的周边,十几株桫椤旺盛地生长着,这是他3年前种植的,如今已经有一人多高。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谭林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张志韬
■保护区档案
  1998年12月28日批准升格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850公顷。
  ◎保护对象:植物种类:有维管束植物191科601属1055种
  动物种类:23目53科130种。
  ◎访客中心电话:0753-4758636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