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书记重墨阐述保护绿色生态屏障的发展之路

  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从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将全省国土空间划分为都市发展区、优化发展区、重点发展区和生态发展区四类,通过确定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韶关是全省三个生态发展区之一,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生态发展之路。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清水绿山

  生态发展区是区域性的复合系统工程,具有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护土壤、保育生物多样性等功能,能够维持和庇护生物生存繁衍,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因此,作为生态发展区,必将承载着维护较大区域内生态安全的责任,生态资源的开发必将得到更加严格的控制,产业发展的准入门槛必然更高。韶关作为生态发展区,承担着珠三角地区乃至全省生态屏障的重要责任。
  韶关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是广东最大的天然生物基因库和最重要的生态屏障,是全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省委、省政府把韶关列为生态发展区,不仅是全省科学发展大局的客观需要,也是韶关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是加强生态保护的目的和保障。没有发展,经济就会停滞不前,人民生活就无法改善,生态环境也难以得到保障。但是,强调发展必须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要求、为目的,瞄准最佳的发展方向,选择最优的发展方式,走集约发展、创新发展、生态发展之路,使发展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清水绿山”。

  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社会优势

  结合韶关实际,生态发展区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自觉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并依托资源优势,积极推进传统产业向生态型产业转变,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社会优势,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大力发展特色工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产业发展的基本取向,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按照废物“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原则,建设循环经济型企业(小循环)、生态产业园区(中循环)和城市资源循环型社会(大循环),构建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树立环保示范企业,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三废”的综合利用,推广清洁能源、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用环境管理体系来保证企业生产的清洁化和对环境污染的减量化、无害化,使污染防治由末端治理转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达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企业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建设一批新的生态型项目,实现废物再利用再循环,努力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和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完善多层次的资源循环利用系统,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推动、法律规范、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的资源利用运行机制,促进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充分发挥韶关优良的水土和气候优势,坚持以循环经济理念谋划农业,以产业化方式推进农业,以产品加工带动农业,以龙头企业联结农户和牵动产业。实施生态保障、基础先行、科技支撑和产业化推进四大战略,重点开发蔬菜、优质稻、畜禽、竹子、速生林等六大产业;开发资源潜力,拓展农业功能,重点培植休闲观光农业;着力建设农村能源、现代标准农田、生态农业示范区、农产品加工物流、石灰岩及红砂岭地区生态治理五大工程,完善农业基础服务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实行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积极实施优质农产品认证制度,打造绿色农业品牌,努力把韶关建设成为珠三角和港澳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韶关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地理区位优势,以“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和“禅宗祖庭”南华寺两大品牌为龙头,优化整合旅游资源,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开发旅游文化精品;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多元化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建设,重点打造以车八岭自然保护区、南岭森林公园、天井山森林公园和韶关森林公园为代表的绿色生态旅游品牌;大力发展温泉度假、都市休闲、旅游商品等休闲服务业,着力打造“丹霞之乡、禅宗之源、休闲之都”的品牌形象,推动韶关旅游由观光型向休闲观光型转变,努力打造成为珠三角首选、全国一流、海内外知名的休闲旅游基地。充分发挥韶关的交通区位优势,整合改造和提升物流资源,壮大专业批发市场,建设物流项目,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支持粤钢松山、广东亿华和韶峰等物流企业做强做大,并在优势企业、重点产业集群所在地建设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努力把我市培育成为粤湘赣三省边际商贸物流中心。
  大力建设宜居城乡。韶关作为全国第一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要通过广泛深入开展各种生态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打造宜居城乡。一是积极开展城市生态文明创建活动。通过开展以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生态文明城市为重点的创建活动,遵循生态规律,从环境容量和资源保证能力出发,加强城市环境基础建设,加大对“水、气、声、渣”的治理力度,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严格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抓好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抓好危险废物的监管,消除环境隐患;大力建设城市公园,提高园林绿化水平,确保优良的空气质量,打造良好的城市人居环境。二是努力提高农村生态文明水平。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供电、供水、通信、广播电视等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加快改厕、改水、改灶、改圈、改路和沼气池建设,5年内解决农村特别是石灰岩地区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实施村镇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人畜分居等净化工程,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不断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加强人力资源培训和配置的力度,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本地二、三产业和珠三角等发达地区转移,实现生态移民,减少对农村资源的消耗,有效保护农村生态。广泛开展以文明镇村、文明家庭为重点的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农村文明程度。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和宜林灭荒活动,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努力构筑对广东起重要保护作用的生态大屏障。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