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用三年时间把广州的绿化覆盖率增至55%

  从1985年开始,广州分三步走实现了“森林围城、森林进城”,目前广州已呈现由内圈、中圈和外圈等3圈构成的城乡一体化绿化大系统,实现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下一步,广州还将以发达国家和先进城市为标杆,以“绿色亚运”建设为动力,进一步实施“森林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宜居城市增绿行动计划”和“花园城市建设行动纲要”,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把广州的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到55%,全面提升城市环境的绿化、美化、生态化和艺术化水平,为建设“首善之区”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昨天,第五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进入专题论坛阶段,包括广州、新乡、阿克苏等3个新晋“国家森林城市”,杭州、重庆、武汉、无锡、威海、本溪、宝鸡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内的全国12个城市的书记、市长、专家和学者代表“广州论剑”,共同探讨交流城市森林建设经验。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广宁代表广州首先阐述了在“建设国家森林城市、打造宜居生态”方面的经验做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长、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副主任赵学敏,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中纪委驻国家林业局纪检组组长、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副主任兼执委会主任杨继平以及广州市副市长陈国等出席了昨天的专题论坛。国内130多个城市的市长或市长代表以及海外23个国家的城市市长代表、驻华使节和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
  广州“三步走”实现“森林围城进城”
  张广宁介绍说,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对林业发展及森林建设的认识先后实现三次战略升级转型,确立了“森林围城、森林进城”的森林城市发展战略。第一次是从生产型林业向绿化型林业的转型。从1985年开始,广州把林业从传统以砍树为主转变为造林种果为主,取得了“四年消灭荒山、八年绿化广州”的成就。第二次是从单一的山上种树向森林分类经营转型。从1993年开始,广州重点对林分进行改造,按照培育商品林和生态公益林的不同目的实行不同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第三次是实现城郊型林业向城市型现代林业转型。从2003年开始,广州根据建设生态城市的总体目标,经过不断努力,全面实现了“森林围城、森林进城”和城乡绿化一体化战略,让林业融入城市,为城市服务。

  张广宁表示,从2003年起,广州开始全面实施“青山绿地、碧水蓝天”工程。其中,2006年完成的一期工程建设投资达180多亿元,目前正在推进的二期工程建设投资更是超过200多亿元。近5年来,全市财政对林业的投入平均每年增长22.48%。“比如昨天我们论坛嘉宾参观广州市区时经过的二沙岛广场,很多绿化原来已经把地卖出作为房地产项目开发。后来政府又把它收回来,重新规划建设城市绿地。在全市范围内,有很多地方都进行了这样的规划。很多烂尾楼也进行了恢复绿带的整治。”张广宁脱稿讲道。
  他表示,经过几年的城市森林建设,广州树立了“林带+林区+园林”的森林城市规划理念,实施了“项目林业+大工程带动”的森林建设举措。张广宁说,近年来广州编制了《广州市城市绿化系统规划》、《广州市林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广州市林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等15个规划,提出了具有鲜明广州特色的城市森林建设新模式。形成“一城、三地、五极、七带、多点”的森林总体布局,重点构建“三林、三园、三网、三绿”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在先进的理念和规划指导下。全市林业迅速下山、上路、进城、入村、拓海,基本形成了“山上山下统筹、农村城市并举、平原沿海兼顾”的现代林业发展新格局。近年来,全市围绕“青山绿地”工程,大力实施道路林带、绿化隔离带、工业防护林、农田林网、森林公园、森林片区、城市公园等重点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效果。“青山绿地”工程一期建成绿地131平方公里,建设了16条城市主干道林带、13个近郊森林片区、119个森林景观节点,整治复绿640个采石(泥)场,新建和改造33个绿化广场、55个城市公园、121条道路(河涌)绿化带,立体绿化105座立交桥、人行天桥。“青山绿地”工程二期正在大力建设环城森林、沿海防护林、新农村绿色家园和花卉苗木产业等项目。目前,广州已基本形成以中心区城市公园、绿化广场、居住绿化、立体绿化为“内圈”,以白云山、万亩果园及近郊森林公园、防护林为“中圈”,以远郊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为“外圈”的城市一体大绿化系统。继获得“国际花园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后,又实现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标志着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力争3年内绿化率再增10个百分点
  “领了‘国家森林城市’牌子,我们觉得这个牌是沉甸甸的,我们认为这个牌是一个起点,不是终点。”张广宁强调,广州下一步将以发达国家和先进城市为标杆,以“绿色亚运”建设为动力,进一步实施“森林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宜居城市增绿行动计划”和“花园城市建设行动纲要”,力争用三年时间把广州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到55%,全面提升城市环境的绿化、美化、生态化和艺术化水平,为建设“首善之区”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