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启动湿地资源调查工作

 
  今天(2.2)是第13个“世界湿地日”。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从上游到下游,湿地连着你和我”。为查清我国湿地资源现状,掌握湿地资源动态变化情况,国家林业局决定于2009年起开展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广东省作为第一批开展湿地资源调查的6个省份之一,将首先启动调查工作。
  我省将对湿地开展全面普查
  本次湿地资源调查工作将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三S”技术),对全国(港、澳、台除外)面积大于8公顷(含8公顷)以上的近海和海岸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以及宽度10米以上,长度5公里以上河流湿地进行全面调查,以便及时掌握全国湿地资源的基本类型、面积、分布和湿地主要野生动植物。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将对中国合理利用、科学保护和管理湿地提供决策依据,也是中国履行《国际湿地公约》的需要。
  近年来,我省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湿地保护工作,颁布实施了《广东省湿地保护条例》,出台了《广东省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6-2030年)》,建立了省湿地联席会议制度,建设了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保护体系,开展了“中荷雷州半岛红树林综合保护项目”、“汇丰/世界自然基金会海丰湿地项目”等国际合作项目,并组织了形式多样的湿地宣传教育活动。
  红树林保护堤岸作用明显
  沿海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一直广受我省社会各界关注,其保岸护堤的作用更是在历次强台风登陆显现出来。去年9月24日特大(16级)台风“黑格比”袭击了珠海市,市区的情侣路有2公里长的水泥钢筋构筑的高级路面,以及淇澳岛1公里的岸边水泥钢筋公路被冲毁。而邻近的淇澳岛大围湾约1公里长的土堤和开发区2公里长的简易石土混合长堤,由于有茂密的红树林保护而安然无恙。
  据中国热带林业研究所廖宝文研究员介绍,红树林具有发达的支柱根、呼吸根、板状根、繁茂的枝叶和强壮的树干,被公认为“绿色的海岸卫士”,可以有效地保护海岸,减少强热带风暴和其它极端气候(如海啸)所带来的灾害。2004年底的东南亚海啸后,科研人员对泰国和斯里兰卡受灾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发现:红树林对于减缓和阻止海浪冲击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均为红树林受人为干扰破坏最严重、林相残破,或没有红树林生长的海岸地区。泰国Ranong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在广袤的红树林保护之下,岸边房屋完好无损,居民生活未受大的影响,而与它相距仅70 公里、没有红树林保护的地区,村庄、民宅被夷为平地,70%的居民遇难。
  湿地成为全球关注热点
  1971年2月2日,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海滨小城拉姆萨尔签署了一个旨在保护和合理利用全球湿地的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至2008年10月,该公约已有158 个缔约方。中国于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并成立了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负责履行《湿地公约》的各项工作。
  为了提高人们保护湿地的意识,1996年3月,《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决定,从1997年起,将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今年第13个“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从上游到下游,湿地连着你和我”,旨在宣传湿地保护在河流流域管理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关链接:
  什么是湿地
  湿地是指天然或者人工的,永久或者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者流动、淡水或者半咸水及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海水区。湿地不仅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保护海岸等巨大的生态功能,也保护了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湿地所具有的景观和文化价值也为世界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和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广东湿地
  广东省地处北热带、南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海岸线长,江河出海口众多,内陆地区分布着众多的湖泊、水库、河流、水塘。有湿地类型多达22种,湿地面积达186.4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0.47%,其中,近海与海岸湿地面积108.2万公顷(其中红树林面积1万公顷,是全国红树林面积最大的省份),占全省湿地总面积的58.04%;河流湿地60.9万公顷,湖泊湿地14.1万公顷,沼泽湿地0.1万公顷,库塘湿地3.1万公顷。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