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创新实践,科学发展现代林业成效显著

  张育文局长在工作报告中指出,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我省科学发展现代林业的重要一年。全省各级林业部门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科学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总体目标,创新实践科学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文化林业、创新林业、和谐林业新举措,积极构建林业生态、产业和文化三大体系,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全省林业工作呈现持续、协调的科学发展态势。全年落实中央和省财政对林业的投入近18亿元,比上年增加50%,其中中央投资5亿多元,省级资金近13亿元。2008年全省森林覆盖率56.3%,活立木蓄积量4.03亿立方米,林业总产值达1380亿元。全省完成造林作业面积253.94万亩,新发展珍贵树种11.5万亩。全省参加义务植树2909万人次,植树9749万株。

  继续解放思想,科学发展现代林业确立新思路

  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立足林业发展大局,全省林业系统大力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既认真完成“规定动作”,又主动开展“自选动作”,组织开展13项专题调研,查摆出一系列束缚林业科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提出科学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文化林业、创新林业、和谐林业的“五个林业”新思路,作出12项改革创新重要决策,出台《关于贯彻〈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与梅州市政府共建生态文明(林业)示范点,启动“建设林业生态文明万村绿大行动”。全省各地也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林业工作的创新思路和举措,如:珠海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梅州提出“绿色崛起”,河源提出“建设生态发展示范区”,韶关提出“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着力构建绿色生态屏障,科学发展生态林业取得新成效

  认真实施《广东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继续抓好林分改造、东江流域水源涵养林、沿海防护林及红树林、绿色通道及农田林网、城市林业和水土流失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先后召开救灾复产、林分改造、造林绿化、沿海防护林建设等4个现场会,大力推进全省造林绿化工作,完成省林业重点生态工程27.01万亩,其中东江流域水源涵养林3.22万亩,林分改造13.7万亩,沿海防护林10.09万亩。完成国家重点防护林工程4.94万亩。开展以“营造绿色家园,建设生态文明”为主题的义务植树活动,启动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造林项目。稳步开展林业生态县创建活动,对9个县(市、区)进行了检查验收。省级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标准进一步提高,省政府同意在2008年每亩10元的基础上,从2009年起每年每亩增加2元,至2012年达到18元。林业救灾复产取得初步成效。组织编制了生态修复工程规划,派出专家组到各地现场指导,并落实2850万元国家和省林业救灾资金,6500万元粤北生态修复专项资金。受灾地区广大干部职工积极行动,全力抗灾,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了林区生产生活秩序。

  积极打造惠民产业,科学发展民生林业取得新进展

  全省造林营林、木材生产、林产工业和多种经营等林业产业化工作稳步推进。制定《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引导林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开展省级林业龙头企业评选,新评定32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进一步辐射带动林产企业提升整体素质。协调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落实贴息贷款3亿元,争取中央财政贴息资金1306万元,主要扶持梅州威华、广东绿洋、湛江晨鸣等3家大型林业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扶持非公有制造林,2008年全省营造速生丰产林110万亩,现已建成速生丰产林基地2100万亩。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贯彻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精神,我局组织编制全省油茶发展规划,大力推动我省油茶产业发展,目前全省油茶面积160万亩,年产油茶籽3.5万吨。梅州市2008年新种油茶3.7万亩,并决定连续三年市财政每年拿出350万元扶持油茶产业发展。茂名市积极实施“山上茂名”发展战略,林业从业人员近30万人,林业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业。全省各地深挖生态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天井山、揭阳市大北山两处森林公园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全省412处森林公园2008年接待游客超过5000万人次,直接旅游收入超10亿元,分别比2007年增长10%左右,对地方财政贡献5000多万元,带动地方经济产值近70亿元,带动400多个村脱贫致富,受益农村人口200多万人。全省涉及野生动植物资源培育及其产品经营利用单位近万家,年产值达到266亿元,就业人员超过10万人,带动一批农民增收致富。启动“送珍贵树苗下乡、增农民绿色财富”活动,向12个试点县(市、区)的5万户农民赠送珍贵树种苗木70多万株。

  广泛传播生态文明观念,科学发展文化林业出现新气象

  积极开展“广东省森林生态宣传月”活动,与省绿委、广州军区环绿委、省广电局联合举办《绿色惠南粤》大型文艺晚会,展示我省科学发展现代林业的崭新面貌及最新成果,得到省领导的充分肯定。与广州市政府共同承办全国生态文明高层论坛,省政府与国家林业局、经济日报社联合举办以“城市森林与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广州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林业宣传亮点纷呈,在广东电视台、南方日报等新闻媒体多次发表省领导、局领导的署名文章或专访文章;组织记者深入南岭采访报道受灾情况,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与南方都市报合作开设“森林密语”专栏,介绍了28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举办“世界湿地日”、“鸟节”、“爱鸟周”和“野生动物宣传月”活动,在广州市鳄鱼公园建立我省首个湿地科普教育基地。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纳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开展“我最喜爱的森林生态旅游度假区”评选活动,举办“湿地与野生动植物之美”、“活力广东•森林生态”摄影比赛,促进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大力推动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创新林业取得新成果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战略部署,优化方案,开展试点,积极探索具有广东特色的林改新路子。汪洋书记、华华省长、龙云常务副省长、容根副省长等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就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出重要批示,并提出明确要求。2008年8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对林改作出全面部署。目前已基本完成始兴、博罗、四会三个县(市)的试点工作,初步摸索出一条明晰产权、量化到人、家庭承包、联户合作、规模经营的现代林业改革之路。已落实国家林改工作经费1.465亿元,省财政也将按每亩1.5元给予补助。林改配套改革不断推进。全省初步建立了森林资产评估队伍,226人取得非国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资格。四会、始兴等地建立了林业产权交易服务中心。肇庆市率先在全市全面铺开林改工作。云浮、梅州市基本理顺林业基层管理体制,明确了林业站属县林业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经费全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河源市政府制定了工作方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推进林业体制改革,市属国有林场改革也在积极稳妥推进。不断加强林业科技创新,省财政首次设立林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2008年投入1000万元,开展乡土阔叶树种、珍贵树种和木本油料树种等良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基本建成省级科研示范基地,先后引进重点林业科研、示范推广项目10多个,逐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获省科技奖4项、省农业技术推广奖7项,有19项林业标准通过审定。完成国家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综合监测试点,为全国开展第八次连清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科学发展和谐林业取得新成绩

  全省各地认真执行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采取多项措施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省人大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议案顺利结案,从1999年到2008年10年全省共营造生物防火林带77410公里,面积99101公顷。强化行政首长负责制,在特殊环境采取非常规手段,切实加强野外火源管理,坚决遏制山火多发势头。加大森林消防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森林防火防控能力得到加强。全省发生森林火灾165宗,过火面积2783公顷,森林火灾受害率0.17‰,实现雨雪冰冻灾后“无重大森林火灾”的目标。中山市和德庆县等58个市(县、区)全年没有发生森林火灾。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和治理,开展松材线虫病治理和薇甘菊除治工作,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0.42‰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99%。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不断完善,及时准确上报监测信息,未发现野生动物疫病。认真做好山林纠纷调处和来信来访工作,全年共办结山林纠纷案件3044宗,解决争议面积51万亩,其中领导包案的重点案件17宗,处理来信来访1569件次,妥善处置涉林群体性事件32起,有效维护了林区社会和谐稳定。鳄蜥、苏铁等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取得新进展,在茂名发现鳄蜥野外新分布。组织2次南岭冰雪灾后野生动物放归活动。继续实施人大议案推进自然保护区建设,扎实做好议案结案的准备工作。省政府批准《广东省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6-2030年)》,海丰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大力推进依法治林,不断完善林业法制。多次组织开展专项行动,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收缴国家保护野生动物2万多只、木材4.7万立方米,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000多万元。进一步加强林业行业干部职工的理想信念和业务技能培训教育。协助省委组织部举办绿化广东与生态文明建设研讨班,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发展现代林业的能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各级林业工会、共青团、妇工委工作顺利开展。全省林业系统踊跃捐款支援汶川地震灾区,共捐款1092万元。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