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网纵横、基塘遍布,红树林一度一万亩计,“海上森林”蔚为壮观,这样的画面却只存活在东莞人的记忆中,那是湿地资源极其丰富时的东莞。如今,东莞红树林仅存数百亩,湿地资源岌岌可危。酝酿已久的《东莞市湿地资源调查与规划》(下文简称《规划》)目前出炉了征求意见稿,规划提出将在5年内恢复200公顷红树林、建成2-3个湿地保护示范区等目标。
东莞湿地将分三大区
去年12月,广东省林业规划院组成调查规划组,对东莞全市范围内的湿地资源进行了历时近一个月的实地普查。在此基础上,规划组目前已完成了《规划》初稿的撰写,并交付市林业局征求意见。
历史上湿地资源极其丰富的东莞,目前全市红树林湿地面积约73.3公顷,仅在虎门、长安、沙田等镇有一定规模的分布,受人为干扰和破坏较多。旨在恢复和重建东莞湿地资源的《规划》将东莞湿地划分为三大区。
规划七大湿地重点工程
一林业专家曾对东莞红树林现状忧心忡忡:“再不加强保护,红树林将永远从东莞人的视野中消失!”《规划》规划了七大湿地重点工程,其中两项是针对红树林而进行恢复和重建的工程。
据广东省规划设计院实地调查,目前东莞现存的红树林主要分布在沙田,虎门、长安三地。其中长安面积最大,为800亩,且分布范围最广。而位于虎门南面的50亩红树林则是现存最完好的野生群落。但由于周边围坝造塘、私建酒楼现象普遍,两处红树林已被严重破坏。规划中的长安沙头、虎门南面红树林保护工程将重点对这两处湿地进行重点恢复,待红树群落形成规模后,建立长安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及虎门南面湿地公园,申报省市重点湿地。
除了恢复原有湿地资源,《规划》还提出要在具有生长条件的地方对红树林湿地进行重建。据了解,早在2003年,东莞市已开始每年在虎门、长安等地开展红树林营造工程,但存活率一直不佳,如2006年种植600亩,存活下来的仅100多亩,存活率仅接近20%.经实地考察发现,虎门威远岛、麻涌新沙里两地现有连片淤泥海滩,总面积约200公顷,自然条件良好,很适合红树林生长,因此将规划在两地实施红树林恢复工程。
谢岗将建保护示范区
挖土为塘,塘里养鱼;堆土筑基,基上植桑;蚕沙喂鱼,塘泥肥桑;这种“栽桑、养蚕、养鱼三不误”的形式被称为“桑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形式,因其生产上形成良性循环而出名,也是湿地合理保护利用的一个典范。
然而,随着东莞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基塘面积大幅减少,目前仅在谢岗大厚村一带有较大规模的经营。为了形成湿地基地的示范作用,《规划》明确将保留谢岗大厚村的基塘,并将其建设成东莞市湿地合理保护利用示范区。
《规划》指出,至2030年,将实现东莞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达20个、湿地公园10个、建立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区5处的目标。5年内,东莞将新建湿地主题公园3-5个;恢复重建200公顷红树林宜林地;建设2-3个湿地保护利用示范区。
日前,市林业局正对规划初稿开展评审,形成意见后将进一步修改。据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规划正式稿最快将在4月正式出台实施。
早知道 三大湿地区
西部沿海湿地区:包括麻涌、沙田、虎门、长安4镇在内,拥有全市现存最大面积的红树林沼泽湿地、潮间带淤泥滩涂湿地、水产养殖鱼塘,该区规划重点在红树林湿地及沿海滩涂的保护和恢复;
西北三角洲湿地区:包括莞城区区及石排、石龙、石碣、高埗、中堂、望牛墩、洪梅、厚街、道滘9个乡镇在内,将规划以河涌污染整治、水源林建设为重点;
中东部库塘湿地区:为面积最大湿地区,涉及大岭山、寮步、茶山、樟木头、塘夏等镇,该区将规划加强水源林保护、江河流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