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梅州各级林业部门紧紧围绕“生态梅州”和“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发展战略,加快发展现代林业,大力推进山区绿色生态屏障建设,不断巩固和提升生态优势,有力促进了生态名城创建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目前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827.33万亩,有林地面积1597.42万亩,森林覆盖率68.6%,活立木总蓄积3468.8万立方米;全国绿化模范县2个,省林业生态县4个。
领导重视,确立林业的重要战略地位
近年来,梅州市委、市政府先后作出了实施“生态梅州”发展战略、开展“绿满梅州”大行动、建设全省重要生态屏障等一系列决策部署,特别是提出“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构想,明确了创建“生态、平安、文化”名城的目标,使林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越来越突出。为了推动林业加快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市政府主动争取省林业局的大力支持,2008年9月,市长与省林业局局长签订了全省第一个省市共建生态文明(林业)示范点的合作协议。各级党委、政府把林业工作作为推动“绿色崛起”的基础和前提,纳入考核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落实了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责任。同时,发动全社会为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捐款,广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林业生态建设和保护森林资源的良好氛围。
突出重点,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近年来,梅州市通过实施绿色通道、森林围城、林分改造、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绿色工程,推进了森林资源的培育。其中:梅城十万亩群山森林围城工程自2006年启动以来,投入近2000万元,完成造林作业面积3.5万亩;市通县十条绿色通道工程投入1000万元,完成造林2.1万亩;林分改造工程实施两年来,投入5000多万元,完成改造面积12.3万亩。在造林过程中,坚持选用优良阔叶树种,加强监督检查和抚育管理,有效地保证了造林质量。此外,加强了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升级申报和建设管理工作,全市已建立自然保护区51个,建成各级森林公园65个。
理顺体制,加强林业队伍建设
一是解决了基层林业站的体制经费问题。市政府于2008年下发了《关于理顺基层林业站管理体制的意见》,明确规定林业站为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林业站人员工资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这一举措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林业部门的老大难问题。最近,木检站人员经费也基本得到解决,大部分已纳入财政预算。二是加强了护林队伍建设。全市共配置生态公益林专职护林人员2140人,兼职护林员2471人,基本上做到每村都落实了护林员。特别是把“十万群山”和“十条绿色通道”的护林队伍纳入了正规化建设轨道,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分别落实了53人和244人。通过健全管理制度,落实管护地段、管护责任,并提高待遇,加强考核,极大地调动了护林人员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效果。
加大力度,依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一是严格控制林木采伐。2008年,对林木采伐指标的下达、审批和采伐监督、验收等环节进一步作出严格规定,更好地规范和控制了林木的采伐。二是加强木材运输管理。在严格执行凭证运输制度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原木出市运输,并对外来木材的经营管理进行了全面规范,严禁以罚代放、以补(费)代罚。三是重拳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坚持依法治林,以查处“团伙”盗伐案和大要案为切入点,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分子。
下足决心,彻底整治木材经营加工企业
2008年梅州作出决定:用两年时间,对木材经营加工企业进行全面整治,以彻底解决木材经营加工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厂点过多过滥、布局不合理、管理不规范、资源浪费大等问题,实现木材经营加工行业有序、规范、合理、适度发展,提升林业产业层次,从根本上遏制乱砍滥伐,为“绿色崛起”提供良好生态保障。按照 “依法依规、以管促关、以情疏导”的原则,科学制定实施方案,搞好宣传发动,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加大监管力度,鼓励引导企业转产转业,依法查处非法木材,坚决取缔关闭无证、证照不齐企业,从严打击涉林违法犯罪。目前,全市已关闭各类木材加工企业902间,占整治任务的80%,取得了明显成效。
强化措施,全力抓好森林防火工作
一是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制定下发《梅州市森林防火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实行重心下移,落实镇村两级责任,并加大检查考核力度。二是加强宣传教育。通过电视播放防火公益广告,发送手机短信,制作宣传挂历等各种形式,增强全民森林防火意识。三是加强野外火源管理。组织镇村干部、护林员、林业干部、森林公安干警加大野外火源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和严肃查处违规用火行为。四是加强山火案件查处工作。发生山火后,森林公安及时介入调查,侦破案件。近两年来,全市共依法查处山火肇事者37人。五是加强扑火队伍建设。全市已建立专业(半专业)扑火队102支、共2061人,提高了扑火能力。六是加强设施设备建设。近两年来,全市共投入资金2060万元,用于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和建设通信系统、购置打火把、风力灭火机等机具。已落实资金,购购置“以水灭火”式消防车,专门用于梅城十万亩群山的森林防火。
彰显特色,加快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
近年来,梅州把油茶产业作为兴林富民的一个特色项目来抓,通过引入民营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实行集约化、产业化经营,不断提升油茶产业化水平。同时,确立以加工带动种植的发展理念,建立完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培育了2间较大型的油茶加工龙头企业,在加工生产茶油这个主导产品的同时,加强对加工副产物的开发利用,有效地延长了产业链。目前,全市油茶总面积已达到28万亩。市政府出台了优惠政策, 2009至2011年,梅州市财政每年拨出350万元扶持油茶产业发展,力争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油茶种植和加工基地。(梅州林业局)
附件:
领导重视,确立林业的重要战略地位
近年来,梅州市委、市政府先后作出了实施“生态梅州”发展战略、开展“绿满梅州”大行动、建设全省重要生态屏障等一系列决策部署,特别是提出“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构想,明确了创建“生态、平安、文化”名城的目标,使林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越来越突出。为了推动林业加快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市政府主动争取省林业局的大力支持,2008年9月,市长与省林业局局长签订了全省第一个省市共建生态文明(林业)示范点的合作协议。各级党委、政府把林业工作作为推动“绿色崛起”的基础和前提,纳入考核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落实了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责任。同时,发动全社会为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捐款,广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林业生态建设和保护森林资源的良好氛围。
突出重点,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近年来,梅州市通过实施绿色通道、森林围城、林分改造、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绿色工程,推进了森林资源的培育。其中:梅城十万亩群山森林围城工程自2006年启动以来,投入近2000万元,完成造林作业面积3.5万亩;市通县十条绿色通道工程投入1000万元,完成造林2.1万亩;林分改造工程实施两年来,投入5000多万元,完成改造面积12.3万亩。在造林过程中,坚持选用优良阔叶树种,加强监督检查和抚育管理,有效地保证了造林质量。此外,加强了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升级申报和建设管理工作,全市已建立自然保护区51个,建成各级森林公园65个。
理顺体制,加强林业队伍建设
一是解决了基层林业站的体制经费问题。市政府于2008年下发了《关于理顺基层林业站管理体制的意见》,明确规定林业站为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林业站人员工资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这一举措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林业部门的老大难问题。最近,木检站人员经费也基本得到解决,大部分已纳入财政预算。二是加强了护林队伍建设。全市共配置生态公益林专职护林人员2140人,兼职护林员2471人,基本上做到每村都落实了护林员。特别是把“十万群山”和“十条绿色通道”的护林队伍纳入了正规化建设轨道,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分别落实了53人和244人。通过健全管理制度,落实管护地段、管护责任,并提高待遇,加强考核,极大地调动了护林人员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效果。
加大力度,依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一是严格控制林木采伐。2008年,对林木采伐指标的下达、审批和采伐监督、验收等环节进一步作出严格规定,更好地规范和控制了林木的采伐。二是加强木材运输管理。在严格执行凭证运输制度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原木出市运输,并对外来木材的经营管理进行了全面规范,严禁以罚代放、以补(费)代罚。三是重拳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坚持依法治林,以查处“团伙”盗伐案和大要案为切入点,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分子。
下足决心,彻底整治木材经营加工企业
2008年梅州作出决定:用两年时间,对木材经营加工企业进行全面整治,以彻底解决木材经营加工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厂点过多过滥、布局不合理、管理不规范、资源浪费大等问题,实现木材经营加工行业有序、规范、合理、适度发展,提升林业产业层次,从根本上遏制乱砍滥伐,为“绿色崛起”提供良好生态保障。按照 “依法依规、以管促关、以情疏导”的原则,科学制定实施方案,搞好宣传发动,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加大监管力度,鼓励引导企业转产转业,依法查处非法木材,坚决取缔关闭无证、证照不齐企业,从严打击涉林违法犯罪。目前,全市已关闭各类木材加工企业902间,占整治任务的80%,取得了明显成效。
强化措施,全力抓好森林防火工作
一是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制定下发《梅州市森林防火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实行重心下移,落实镇村两级责任,并加大检查考核力度。二是加强宣传教育。通过电视播放防火公益广告,发送手机短信,制作宣传挂历等各种形式,增强全民森林防火意识。三是加强野外火源管理。组织镇村干部、护林员、林业干部、森林公安干警加大野外火源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和严肃查处违规用火行为。四是加强山火案件查处工作。发生山火后,森林公安及时介入调查,侦破案件。近两年来,全市共依法查处山火肇事者37人。五是加强扑火队伍建设。全市已建立专业(半专业)扑火队102支、共2061人,提高了扑火能力。六是加强设施设备建设。近两年来,全市共投入资金2060万元,用于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和建设通信系统、购置打火把、风力灭火机等机具。已落实资金,购购置“以水灭火”式消防车,专门用于梅城十万亩群山的森林防火。
彰显特色,加快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
近年来,梅州把油茶产业作为兴林富民的一个特色项目来抓,通过引入民营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实行集约化、产业化经营,不断提升油茶产业化水平。同时,确立以加工带动种植的发展理念,建立完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培育了2间较大型的油茶加工龙头企业,在加工生产茶油这个主导产品的同时,加强对加工副产物的开发利用,有效地延长了产业链。目前,全市油茶总面积已达到28万亩。市政府出台了优惠政策, 2009至2011年,梅州市财政每年拨出350万元扶持油茶产业发展,力争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油茶种植和加工基地。(梅州林业局)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