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肇庆鼎湖山

   位于肇庆市东北郊的鼎湖山保护区,是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1.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8.7%,植被代表类型为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

   1956年2月,根据华南植物研究所第一任所长陈焕镛教授的建议,广东省委批复在鼎湖山设立华南总植物园鼎湖山树木园。同年6月,由钱崇澍、杨惟义、秦仁昌、陈焕镛等5位著名科学家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了《请政府在全国各省(区)划定天然禁伐区、保存自然植被以供科学研究的需要》的议案(亦称92号议案),指出我国天然森林已经不多,应在各省(区)划定若干自然保护区。议案获得通过。

   1956年的6月23日起,中共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连续刊登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所《重要启事》:“本省高要县的鼎湖山自然林区,业经本省领导机关划归我所作为一个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最早明确提出并建立自然保护区的记载。当时周恩来总理、华南局第一书记陶铸,以及后来的广东省委书记任仲夷等,均对这个“绿色孤岛”做过批示,要求加强保护。

   建区初期,正值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遵照陈焕镛所长提出的“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所辖范围内的森林进行严格保护管理”的要求,科研人员采集植物标本,对鼎湖山的植物资源和森林生态系统进行调查和研究,对珍稀濒危植物进行研究和引种驯化,筛选出了一批适合本地造林绿化和林分改造的优良树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共采集植物标本两万多份,基本摸清了鼎湖山的植物资源,并于1978年编辑出版了《鼎湖山植物手册》。

   1979年,鼎湖山自然保护区被批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的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为我国3个首批国际生物圈保护区之一。

   截至目前,全国共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395处,面积151.5万平方公里,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5.16%,初步建成了布局较为合理、类型较为齐全、功能比较健全的自然保护区体系。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