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湿地:红树婆娑鸥鸟翻飞丰润美如画

 
  在深圳中心城区的边缘,分布着一块全球重要的湿地资源,这也是全国唯一处在城市腹地、面积最小的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广东内伶仃岛—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4年10月,总面积约922公顷;2002年2月,深圳市政府制定了《深圳市内伶仃岛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定》。
  如今,为了更好地保护红树林,深圳已将位于其西侧、面积22公顷海滨生态公园作为保护区外的缓冲区域对外开放,每年来此休闲观光者达数百万人次。
  红树被增选深圳第二市树
  时光回溯到2007年,红树在继荔枝树之后被增选深圳第二市树。一时间,红树的生态价值、人文价值和文化价值等方方面面,引起整个城市的瞩目:
  茂密的红树林东起新洲河口,西至海滨生态公园,形成沿海岸线长约9公里的“绿色长城”,北面是基围鱼塘,南面是广阔的海岸滩涂,这三者共同构成福田红树林湾湿地,与对岸的拉姆萨尔国际重要湿地香港米埔红树林共同组成深圳湾湿地。
  红树知名度高。每逢节假日、闲暇时,漫步深圳湾海岸,观赏红树以及栖息其间的鸟群已成为深圳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深圳有着可观的红树资源,几乎涵盖了高纬度地带各种红树种类,是世界上唯一红树生长在市区中心地带的城市,已成为深圳的标志性“名片”,成为来深游客争睹的自然景观。
  海风习习,树影婆娑。原来人迹罕至、荒凉落寞的红树林,如今已成为深圳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经典范例之一,是深圳建设园林城市、宜居城市的得意之笔和精彩亮点。为了更好地保护红树林,深圳市政府将位于福田红树林西侧、面积22公顷的海滨生态公园作为保护区外的缓冲区域,每天都吸引上万名市民和游客前来休闲观光,据介绍,每年接待游客超过450万人次。
  重要科研和环境教育基地
  采访中了解到,世界上的红树林大致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内,仅有两个分布中心,一个在东亚,一个在中南美洲,以东亚的较为繁盛。全世界红树林面积约为1700万公顷,最大的红树林位于孟加拉国,面积达100万公顷,我国的红树林占全球红树林总面积的比例不到0.1%,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海南、香港、台湾和福建。
  红树林具有防风防浪,保护堤岸,为鸟类提供繁衍、越冬和觅食的场所,维护大气碳氧平衡,净化大气和水体环境等作用,在物种起源、生态适应、环境保护等方面均具研究价值。如今福田红树林,已成为环保志愿者、中小学生物爱好者、摄影发烧友留连忘返的“圣地”。
  福田保护区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共有103种,其中软体动物最多,为37种。红树林中的底栖生物是一特殊的生态群体,是红树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作为林内树叶碎屑的主要消费者,还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料,在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非常显著的作用。
  作为我国重要湿地,每年有10万只以上的多种候鸟在深圳湾湿地觅食和歇息,其中许多是来自西伯利亚和澳洲的候鸟,是东半球国际候鸟通道上的“中转站”和“加油站”。据记载和生物学家们多年的实地调查表明,福田红树有鸟类194种,其中卷羽鹈鹕、白肩雕、黑脸琵鹭、黑嘴鸥等23种为珍稀濒危物种,国家I类保护鸟类2种,国家II类保护鸟类21种。
  湿地生态系统泽被现代都市
  千磨万击还坚劲。对于陆地木本植物来说,红树林生长的环境可以说是“恶劣之致”:不稳定的底泥、缺氧土壤、高盐度海水、水位变化大等,但在这种恶劣的生态环境中,红树植物却顽强地生存下来,构造出一个海河交界处的沼泽乐园。
  目前全世界的生物学家普遍认为,红树林湿地是生产力最高的湿地生态。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红树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制造有机物质,它的凋落物作为鱼、虾、蟹等动物的饵料被利用,鸟类又以这些小型动物为食物,鸟类的排泄物可作为红树林的肥料,鸟类还捕食红树林的害虫,保护红树林茁壮成长。
  红树象征着深圳精神。誉为“海岸卫士”的红树,可以抵御台风、海啸,并能降解废物、净化污水,有着深圳精神的深刻内涵,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它所蕴含的激浊扬清、浩然磊落的品格,团结互助、众志成城的信念,顽强拼搏、生生不息的斗志,朴实无华、甘于奉献的境界,成为深圳精神的集中体现。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