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绿色油库”图再起
油茶产业成为朝阳生态产业

  今春,仁化县周田镇八村村委的龚厘崇将果园才种下两年的部分春甜桔树拔了,间种了2000棵左右的油茶树苗,这让清明回乡扫墓的外出村民长了“见识”。
  3月16日,由仁化高坪自然保护区采购的2万株大果红花油茶树苗运抵红山镇鱼皇村后,村民们纷纷前来免费领取树苗。鱼皇村干部说,全村250多户,家家都领取了树苗,多的种了上10亩,全村共种植300多亩。
  一股加快发展油茶产业的热潮正在粤北韶关涌动。      

  “像抓粮食生产一样抓油茶发展”

  韶关曲江区枫湾镇小笋村地处大山深处,当地一直以来都有种植油茶的习惯。今年67岁的村民林贵茂说,他祖上就已经种油茶,平日生活以茶油为主,种植10亩左右的油茶可以榨150斤茶油,需要用大水缸来盛,拿去市场上卖可以卖到20多元一斤。
  曲江林业局的一位副局长给林贵茂算了一笔账:老林平时只需要给油茶除除草,不用施肥,人工也就是50元一亩,这样粗放的管理也能给他带来每亩250元以上的收益。
  朴实的老林也许还不清楚,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油茶产品的认识和科技开发能力的提高,“油茶全身都是宝”的概念日渐清晰,经加工制成的茶油有“东方橄榄油”美誉,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以上,而衍生的高附加值产品更是花样繁多。
  韶关曾经是全国油茶主产区之一,油茶种植历史悠久。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韶关全市油茶种植面积就达140多万亩。但至2008年,全市仅存油茶林面积4.96万亩。
  韶关市林业局局长罗育平说,这几年来,省委、省政府对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十分重视,省长黄华华强调,广东要大力发展油茶种植和精深加工,特别要充分利用山坡地大力推进油茶产业化经营,提高山地的综合效益,要“像抓粮食生产一样抓油茶发展”。
  据有关资料显示:新品种的油茶林,3年可以试果,5年后为丰产期,生长期50年以上。按保守数据计算,亩产茶油30公斤,每公斤30元,亩产值可达900元。“实际上,目前油茶种植如果改变过去树龄老化、品种混杂、粗放经营、只取不予的状况,亩产值可达3000元;如果全市发展到50万亩,那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效益”,罗育平说。
  目前,省已明确韶关为全省4个重点发展区之一。韶关将油茶产业定位为一项朝阳生态产业,规划到2013年,全市将发展高产优质油茶50万亩以上。
  为了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从2009年起,韶关将在5年内每年由市财政安排200万元的种苗扶持专项资金,各县(市、区)根据当地的财力状况适当安排资金。乳源今年安排了200万元专项资金,组织了90万株良种油茶苗木免费送给农户种植;仁化县也提出每年安排不少于30万元的油茶发展专项资金。

  全面革新品种与生产方式

  2009年至今年春天,韶关新种植油茶面积达10.65万亩,其中今年新种9.4万亩,按目前油茶种植的“热度”,2013年达50万亩以上可期。但如何避免重蹈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覆辙”呢。韶关的办法是产业转型升级,走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的路子。
  发展油茶产业,种苗是基础,良种是关键。韶关市林科所经过三四十年选育的6个油茶优良品种,填补了广东省油茶良种的空白,适宜在我省北部和东北部等地区种植,盛产期每亩产油50至65公斤。曲江区小坑林场也在加紧建设600亩的粤北大型良种油茶繁育基地,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向粤北及周边地区提供油茶良种苗500多万株,可带动种植油茶5万多亩。
  过去油茶良种少产量低,而农民土榨的茶油算不上市场化的商品,经济效益低,农民没有积极性。近两年来,韶关先后引进了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有竞争力的油茶加工龙头企业,实行“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采取种苗补助、保护价收购等优惠措施,激发周边地区农户种植油茶的积极性,扩大油茶种植规模。
  2008年9月,仁化县引进了广东富然农科有限公司。该公司计划在丹霞山旅游区南部投资2.5亿元,打造以红花油茶产业为核心的开发基地。乳源则引进了广东宝华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计划总投资2.8亿元,首期投资6000万元建设一个年产加工茶籽10000吨、精炼山茶油3000吨、茶粕5000吨的生产线。目前,这两家企业都已经投产。
  宝华公司董事长宋梓诚告诉记者,为尽早解决企业“吃不饱”的问题,企业需要将种苗繁育基地、油茶种植示范基地等与油茶深加工基地配套建设。为此,他们与当地村民的合作模式有三:一是向村集体或农户承包土地搞企业基地,聘请村民管理;二是“公司+农户”,提供种苗,强化跟踪服务和技术指导;还有一种就是直接卖种苗给村民,对茶果保护价收购。
  龚厘崇说,他之所以拔掉桔苗种油茶,也是看到油茶种植没有销售的“后顾之忧”。小笋村村主任李远先也说,如今大企业进来了,今年村里将成立油茶专业合作社,开展联户种植、技术推广等,也可以考虑在保留土榨自产自销的基础上卖茶果给加工企业。
  据宋梓诚介绍,该公司目前已经注册了山茶油商标等,企业还将与科研院所合作,进一步向茶籽洗涤用品、茶皂素、生物农药、有机肥料等产业延伸。该公司在试产阶段就别出心裁地推出了小包装的初榨茶油,“虽然还不能直接食用,但涂抹在皮肤上用于妇幼保健是再好不过的了”。
  富然公司也朝着红花油茶的深度开发方向发展。该公司负责人说,红花油茶虽然出油相对白花油茶少,但茶果果壳质地坚硬,公司可以上马茶壳活性炭生产线实现有效利用,所以向当地农户按0.8元/斤的保护价收购青茶果,农户会觉得划算。
  两家企业生产的茶粕产品大部分都将出口东南亚用于海鲜养殖。罗育平说,要力争把韶关生产的油茶系列产品打造成特色优势品牌,使精深加工生产的高级护肤化妆品、精油、皂素和茶粕等形成产业集群。

  创新油茶产业发展模式

  一段时间以来,在仁化县丹霞街道胡坑村,村民并没有将结果不多的红花油茶树劈掉当柴烧,而是当成观赏树出卖。
  据记者观察,韶关在发展油茶产业思路上实现了新的突破,提出借助丹霞山知名品牌,对接粤北现代农业示范区,以红花油茶观光休闲游为主体,把油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起来。红花油茶观赏性好、开花期长达3个多月,丹霞山公路沿线的红花油茶基地的茶树在成林后,将与丹霞山旅游区连为一体,成为观光休闲旅游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关方面还计划在红花油茶种植基地内兴建一个油茶博物馆,把名贵稀有的山茶品种也引进基地。
  而著名风景区广东乳源大峡谷所在地的乳源瑶族自治县大布镇,今年开垦种油茶3000多亩,明年将种6000亩,在白坑、埕头等村委建立万亩油茶基地,开设新的油茶观赏景点。
  韶关还将发展油茶种植与当前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今年3月19日,韶关市环保局和韶关海事局就专门带着油茶苗和种植专家,为乐昌市乐城镇大洞村带去了致富的希望。驻村干部说,今年将推广种植油茶100亩,其中清明之前将种植60亩约5400棵油茶苗,“每个农户只要种两到三亩,每年就会额外增收几千元,达到长期脱贫的效果,可以受益几十年”。此外,东莞市还帮扶乳源乳城镇发展种植3000亩油茶基地。
  韶关林业部门也积极与国土部门接洽,将占补平衡异地开发的耕地用于种植油茶,“韶关每年开发的土地最少3万亩,既解决了种什么的问题,不至于荒废;用最好的坡地发展,也对油茶种植起到了示范作用”,罗育平说。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