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市,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十一五”以来,林业建设成就斐然。目前,全市林业用地面积2132万亩,其中有林地1701万亩,森林覆盖率从08年冰灾后的64.6%上升到09年的66.8%,活立木总蓄积量达6512.5万立方米,居全省第一。先后有始兴、新丰等6个县(市、区)被省政府授予“林业生态县”称号,乳源、仁化还被国家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林业为筑牢生态屏障和山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农民致富作出了重要贡献。
资源培育取得新成效。“十一五”期间,我市把资源培育作为林业重要基础工作来抓,积极推动全民搞绿化,大力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绿色通道生态修复以及宜林荒山造林,通过办点示范、签订责任书,逐级分解落实任务,全市完成造林作业面积189.52万亩,其中荒山造林42.22万亩,迹地更新36.86万亩,低产林改造110.44万亩。参加义务植树达711万人次,植树30198万株。同时,着力加强资源管护,森林火灾发生次数较“十五”下降了12.3%,受害森林面积下降了23.8%。森林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0.5%以下。
生态建设呈现新面貌。“十一五”期间,实现了林业建设由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转变。实行了森林分类经营,全市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面积664.4万亩,落实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3.56亿元。一、二类生态公益林面积达到79.2%,森林生态功能等级不断提高。完成了403个自然村的“万村绿”建设任务。已建成自然保护区25个,森林公园11个,总面积达488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17.96%。良好的生态已成为我市对外宣传的一张“活名片”。
林业产业迈上新台阶。各种产业扶持政策得到落实,林业产业迅猛发展。非公林业异军突起,成为林业发展的主力军,实现了政府办林业向社会办林业转变。“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建商品林基地406.5万亩;生产木材352万立方米、竹材2500万根。林产品加工企业745家,其中2家入选省“现代产业”500强企业,10家被认定为省级林业龙头企业。林业总产值达106.5亿元,较“十五”增长了232.8%。林业产业发展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林业发展充满新活力。我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从09年底开始启动,目前,全市2040万亩集体林地以明晰产权为主要内容的主体改革,在全省领先基本完成。我们还积极推进配套改革,统一规费征收标准,一年来减少各种涉林收费9890多万元,林农负担大幅度减轻,全社会造林护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同时,还探索建立了林权抵押贷款制度和森林保险风险防范机制,金融部门发放林权抵押贷款2.65亿元,保险机构承保林木面积45.3万亩,保险额度达3.16亿元,有效缓解林农融资难的问题,促进了生产要素向林业聚集。2010年全市新增林业从业人员近5万人,其中外出打工返乡务林的达3.3万多人。林业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劲发展势头。(韶林)
附件:
资源培育取得新成效。“十一五”期间,我市把资源培育作为林业重要基础工作来抓,积极推动全民搞绿化,大力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绿色通道生态修复以及宜林荒山造林,通过办点示范、签订责任书,逐级分解落实任务,全市完成造林作业面积189.52万亩,其中荒山造林42.22万亩,迹地更新36.86万亩,低产林改造110.44万亩。参加义务植树达711万人次,植树30198万株。同时,着力加强资源管护,森林火灾发生次数较“十五”下降了12.3%,受害森林面积下降了23.8%。森林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0.5%以下。
生态建设呈现新面貌。“十一五”期间,实现了林业建设由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转变。实行了森林分类经营,全市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面积664.4万亩,落实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3.56亿元。一、二类生态公益林面积达到79.2%,森林生态功能等级不断提高。完成了403个自然村的“万村绿”建设任务。已建成自然保护区25个,森林公园11个,总面积达488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17.96%。良好的生态已成为我市对外宣传的一张“活名片”。
林业产业迈上新台阶。各种产业扶持政策得到落实,林业产业迅猛发展。非公林业异军突起,成为林业发展的主力军,实现了政府办林业向社会办林业转变。“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建商品林基地406.5万亩;生产木材352万立方米、竹材2500万根。林产品加工企业745家,其中2家入选省“现代产业”500强企业,10家被认定为省级林业龙头企业。林业总产值达106.5亿元,较“十五”增长了232.8%。林业产业发展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林业发展充满新活力。我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从09年底开始启动,目前,全市2040万亩集体林地以明晰产权为主要内容的主体改革,在全省领先基本完成。我们还积极推进配套改革,统一规费征收标准,一年来减少各种涉林收费9890多万元,林农负担大幅度减轻,全社会造林护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同时,还探索建立了林权抵押贷款制度和森林保险风险防范机制,金融部门发放林权抵押贷款2.65亿元,保险机构承保林木面积45.3万亩,保险额度达3.16亿元,有效缓解林农融资难的问题,促进了生产要素向林业聚集。2010年全市新增林业从业人员近5万人,其中外出打工返乡务林的达3.3万多人。林业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劲发展势头。(韶林)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