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我国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重大变革。2008年,在始兴县、博罗县和四会市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之后,我省摸索出“明晰产权、量化到人、家庭承包、联户合作、规模经营”的林改新路。汪洋书记指出,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另辟蹊径,为全国提供了新鲜经验,得到中央的高度肯定。
2009年9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林业工作会议,全面部署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两年来,全省各地全力以赴、全面推进,林改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省20个地级以上市、108个县、1317个镇成立了林改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各地财政累计投入林改资金4.3亿元。全省17556个村开展了调查摸底(第一榜)公示,涉及集体林地1.47亿亩,占全省林改面积的99.6%;17169个村票决通过林改方案,涉及集体林地1.43亿亩,占全省林改面积的97.5%;完成集体林地外业勘界1.32亿亩,占全省林改面积的89.7%;15386个村开展林权登记(第二榜)公示,涉及集体林地1.26亿亩,占全省林改面积的85.8%,目前已全面进入业内整理和打证发证阶段。我省将如期于年底前基本完成林改主体改革任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全面铺开,充分激发了广大农民兴林致富的积极性,有效激活了林业生产要素潜能,逐步理顺了林业体制机制,初步呈现出林业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可喜局面。
一是森林资源进一步增长。林改后,山林权属更加明晰,农民造林育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不少地方出现了村民争苗种树、租地造林的良好势头,广大农村初步呈现植树造林、山绿林茂的喜人景象。沿海防护林、林分改造、水源涵养林等一系列重点生态工程顺利推进,森林资源稳步增长。四会市林改两年来共造林6.6万亩,年均增长50%,去年全市森林蓄积量净增7.2%。据统计,2010年全省完成造林作业面积223.78万亩,再创历史新高。预计2010年全省森林面积达1.4967亿亩,森林蓄积量达4.3859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6.9%,同2009年相比,分别增加165万亩、2059万立方米和0.2个百分点。
二是农民增收开辟新途径。明晰产权使农民真正拥有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赋予农民充分的占有、使用、处置、收益权。农民对山林有了实实在在的产权,自然有加大投资、盘活资产的内在动力,林地产出效益和林地租金就会明显提高,农民的生产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就会大幅度增加。据统计,韶关、清远等8个林业大市农民涉林收入人均从2009年的1191元增加到今年的1833元,增幅达53.9%。龙门县在林改过程中依法依规将48个联办林场归还村民经营,农民得利7500多万元。始兴县司前镇温下村沙河村民小组林改后通过林木产权交易中心拍卖700亩青山,户均收益达2万多元。德庆县通过林改促进了林业经济快速发展,2009年全县林业产业总产值达30.2亿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931元,其中60.6%来自林业。饶平县通过林改促使当地非公有制林业企业纷纷增资扩产,直接带动每年劳务收入增加1800多万元。
三是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林改让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农民群众将山林当作自己的钱袋子,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山林。广大农民自发成立了林业专业合作社、森林防火协会等民间组织,促进了林业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并协助森林消防部门开展森林防火工作,降低了森林火灾发生率。同时,国家和省里出台了造林和种苗补贴等一系列鼓励政策,实施了万村绿大行动和风景林建设等有效措施,推动农民群众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发展油茶和珍贵树种。东莞市在林改中,进一步明确了镇、村、股民的责、权、利,促进了森林公园建设,全市森林公园年均接待游客达1500万人次。城乡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到处呈现出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景象。
四是林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大多数地方都把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贯穿于林改工作全过程,扎实抓好山林纠纷调处,将纠纷和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实现“小纠纷不出村,大纠纷不出镇,疑难纠纷不出县”。同时,在林改过程中,重点排查、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化解潜在的不稳定因素。许多地方还采取“以奖代补”等创新性举措,充分发挥基层农村老党员、老干部、老同志的作用,调处山林纠纷和邻里之间的矛盾,取得了较好效果。英德市采取领导包案、集中调处等多种措施,目前已调解山林纠纷案件1071宗,其中协商调解1058宗,司法裁决13宗,涉及林地面积9.7万亩,占总任务量的82.1%。全省调处山林纠纷14596宗,涉及争议面积281万亩,没有出现因林改而发生突发群体性事件,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是配套改革稳步推进。省编委出台了《关于加强基层林业工作站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基层林业工作站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人员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相关部门也积极配合,陆续出台了林业支持保护、林业金融支撑、林业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强林惠农政策措施,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创业平台和广阔的致富空间。河源、梅州、云浮市及龙门、始兴、四会、博罗、封开、信宜、新会等县(市、区)率先完成基层林业体制改革,稳定了基层林业工作队伍。河源市林业系统由改革前的6218人精简到改革后的1307人,甩掉了沉重的历史包袱,实现了“轻装上阵”。新兴县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社,探索林业经营新机制,调动了广大农民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肇庆、云浮两市及四会等14个县(市)建立了林业产权交易中心,流转林地面积1766万亩,流转金额达7.88亿元;全省67个县(市、区)开展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累计发放贷款25亿多元。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