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下午,省局召开第四季度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会,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深刻理解《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深入学习中央《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以及我省《关于贯彻〈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育文强调,要充分认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和深刻领会全会的精神实质,在此基础上,要认真总结“十一五”林业工作,科学制定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会议由局巡视员陈俊勤主持,省森防指副总指挥杨胜强就我省林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作了专题发言。
张育文指出,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中央《建议》,是指导全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我们编制好广东林业“十二五”规划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工作指引。
10月19日,省委召开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汪洋书记提出,编制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应注意做到“六个突出”:一是要突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二是要突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三是要突出深化改革开放。四是要突出区域协调发展。五是要突出全方位提升软实力。六是要突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对此,张育文强调,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常务(扩大)会议精神,落脚点是推动我省林业科学发展。要在认真总结“十一五”林业工作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好林业“十二五”规划。
张育文指出,我省“十一五”林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呈现全方位、多层次的良好发展态势。一是造林绿化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全省共完成造林作业面积1332.94万亩。全省森林面积增至1.4967亿亩,比2005年增加260万亩;森林蓄积量增至4.3859亿立方米,比2005年增加74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57%,比2005年提高1.4个百分点。
二是林业生态建设成绩斐然。实施了林分改造、水源涵养林、沿海防护林及红树林等八大重点工程,共投入6.19亿元,完成建设任务327万亩。积极创建林业生态县,目前已有4个地级市、63个县(市、区)被省政府授予“林业生态县(市)”称号。实施森林生态修复工程,完成森林生态修复重建面积402.4万亩。加强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加强了碳汇林业发展。
三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任务基本完成。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基本完成了明晰产权的主体改革任务,完成1.4亿亩集体林地的外业勘界,占林改面积的95.2%;已对1.36亿亩集体林地进行了林权登记(第二榜)公示,占林改面积的92.7%;已发放林权证66.2万本,发证面积1.08亿亩,占林改面积的73.5%;已对4638.5万亩集体山林发放股份权益证书347.2万本,涉及农户300多万户。林改以来,韶关、河源、清远等8个林业大市农民涉林收入人均从2009年的1191元增加到1833元,增幅53.9%。
四是国土生态安全保护体系基本形成。严格执行《广东省“十一五”期间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责任书》,实行林地定额管理和用途管制制度。大力加强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圆满完成省人大自然保护区建设议案,新建自然保护区34个,全省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增加到265个,广东被列为全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建设示范省。圆满完成省人大生物防火林带建设议案,正式开展航空护林和扑救山火,全省林火年均受害率0.17‰。加大松材线虫病、薇甘菊等林业重大有害生物除治力度,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5‰以下。加大山林纠纷调处力度,全省积存的山林纠纷案件从3万多宗下降至8183宗(涉林面积291万亩),调处成效明显。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全省共受理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案件约3.4万起,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近2亿元。
五是林业产业在抗击金融危机中不断壮大。我省林业产业致力于加快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不但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而且产业体系更趋完善。2009年林业产值达2200亿元,位居全国第一。预计2010年总产值达2450亿元,比2005年增加3.2倍。大力推进油茶产业发展,全省油茶林总面积达到200万亩。大力推进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全省共建立森林公园422处,总面积1478万亩,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5%。
六是生态文化体系建设进展顺利。从建设文化强省和生态文明的高度构建生态文化体系。举办《绿色惠南粤》大型文艺晚会、全国生态文明高层论坛、第五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积极开展“爱鸟周”和“野生动物宣传月”等专题宣传活动,分别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州鳄鱼公园建立我省首个湿地教育基地和湿地科普教育基地。
七是支撑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期间,国家和省共投入我省林业建设资金82.27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了119.83%。林业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基本建成四级林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建立了广东森林生态状况监测体系,获得省科学技术奖的林业科技成果17项。依法治林力度不断加大,省人大常委会先后颁布了全民义务植树条例、湿地保护条例、封山育林条例和森林公园管理条例等4部地方性法规。国有林场改革稳步推进,“十一五”期间省属林场总收入共16.2亿元。圆满完成“十百千万”工作任务,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和汪洋书记的高度肯定。党建工作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加强。
八是现代林业发展格局基本成型。“十一五”期间,广东林业按照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创造性地提出建设“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文化林业、创新林业、和谐林业”的新思路。科学发展“五个林业”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切合广东省情林情,并在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我省现代林业的发展格局。
张育文提出,我省林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改革创新和生态建设双轮驱动,实施生态屏障、固碳抵排、产业振兴、增绿惠民、繁荣生态文化五大战略,以科学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文化林业、创新林业、和谐林业作为着力点和抓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强林业综合效能,大力培育森林资源,增加森林碳汇,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促进绿色发展,建设现代林业强省,争当全国科学发展现代林业的排头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森林面积比2009年增加900万亩,林木蓄积量增加1.32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58%,森林资源综合效益总值达17600亿元,建立具有广东特色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建成6000万亩高效生态公益林和6400万亩商品林基地,全省各县达到林业生态县标准,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资源丰富、优质高效、管理先进的现代林业体系,增强森林生态功能、提升林业经济实力、提高林业管理水平、繁荣岭南森林文化,提前五年基本实现林业生态省,当好全国科学发展现代林业的排头兵。
为实现上述目标,张育文要求,要突出一个“干”字,狠抓“十二五”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一要加强生态林业建设。一是致力提升生态建设综合效益。加快实施碳汇林业建设,建设碳汇林300万亩;建设和改造“四江”水源涵养林250万亩;建设和改造沿海防护林300万亩;加强北部生态屏障带建设,保障北江、东江、西江、韩江水源的生态安全;加快林业生态县建设步伐,全省各县(市、区)基本建成林业生态县;加强森林经营,提高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成效,提高生态公益林的整体生态效能;加快主干道两侧山地绿化。二是专注生态修复,加快雨雪冰冻灾害修复、石漠化治理、矿区复绿。三是潜心生态保护。加强林地和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强化生态公益林管理和效益补偿,大力开展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
二要加强民生林业建设。一是建设六大基地:商品用材林基地、竹林基地、种苗花卉基地、油茶林基地、珍贵树种基地、名特优稀经济林基地。二是培育十大支柱产业:木竹浆纸业、木竹材加工业、木竹家具业、林产化学工业、木本种苗花卉业、森林生态旅游业、森林食品药品和油料生产加工业、野生动植物资源培育业、森林资源培育业、林产品市场流通业。三是促进木材高效循环利用。积极推进木材加工企业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产品质量和环境认证工作,建立绿色环保标志和市场准入制度,倡导健康生活,推广生产、使用环保木材产品。力争到2015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达3300亿元以上,2020年达4500亿元以上,继续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
三要加强文化林业建设。一是推进万村绿大行动。全省每年建成2000个林业生态文明村,到2013年建成10000个以上林业生态文明村。二是推进森林公园建设。全省新建14处国家级森林公园,27处省级森林公园,42处市(县)级森林公园。三是推进城市林业建设。城市绿化面积16.5万亩,乡镇绿化面积40.5万亩,校园绿化面积10.5万亩。四是推进义务植树及古树名木保护。每个市、县在所辖区域每年建立1个300亩以上的义务植树基地。四是加强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建设,传授生态知识、传播生态文明、倡导绿色生活,提高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四要加强创新林业建设。一是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构建现代林业产权体系,大力推进配套改革,充分发挥林业体制改革的综合效益。二是加快采伐管理创新,建立便捷高效的森林采伐审批机制。三是推动林业机制创新。四是推动林业科技创新,加快林木良种选育,加强林业信息化建设和林业教育人才培养。五是积极推进国有林场改革,促进国有林场的科学发展。
五要加强和谐林业建设。一是加强森林防火建设,构筑全方位预防、扑救体系。二是落实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全面提升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水平。三是加强野生动植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做好野生动植物病源病疫监测防控工作。四是推进森林、湿地等资源监测与评价体系建设。五是加强林业法制建设。加快制定林木种子、古树名木、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等地方性法规,出台有关森林林地和林木流转、野生植物保护、陆生野生动物肇事补偿等省政府规章。
六是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森林公安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森林公安在林业保护和执法中的主力军作用。健全地方政府山林纠纷调处工作机构,完善林业工作站及木材检查站建设。七是加强林区公路建设。
为确保“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张育文还对2011年主要工作作了部署安排。一是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认真查漏补缺,确保林改程序合法、结果有效、群众拥护。积极推进林业体制机制等配套改革,进一步巩固和扩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要组织全面、细致、严格的验收,确保明年年底前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
二是全面加强国土绿化和林业生态建设。进一步推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向深度广度发展。积极参与低碳示范省建设,组织开展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大力发展碳汇林业,营造碳汇林100万亩。以重点生态工程带动林业大发展,全年造林作业面积300万亩以上。加强种苗示范基地和林木良种基地项目建设。继续抓好林业生态县创建工作,2011年组织验收10个以上林业生态县。大力开展林业生态文明万村绿大行动,新建2000个林业生态文明村。继续推进铁路、国道、省道、高速公路等沿线绿化,构筑覆盖全省的绿色通道森林网络。全省5815万亩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全部列入补偿范围,确保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落实到位。
三是全面提升林业产业质量和效益。推动出台《广东木材加工经营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木材加工业管理。大力发展珍贵树种、油茶、林果、林药、森林食品以及林下种养业,不断提高林地产出率和林地产值。扎实推进以油茶产业为主的木本粮油工程,着力打造森林生态旅游品牌,大力培育省级林业龙头企业,进一步落实林业产业贴息贷款、政策扶持等有效措施,扶持林产企业升级改造。
四是全面构建科学有效的资源管护体系。编制林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严格执行年度森林采伐指标限额,改革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认真组织实施林地年度定额管理制度。加强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对山火易发多发地区实行重点管理。成立广东省航空护林管理站,积极开展航空护林工作。全面提升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水平,强化疫区及疫木管理。完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制定湿地公园管理办法、重点湿地评审制度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办法。以数字化平台为抓手,推动自然保护区示范省建设。加大林业执法力度,保持对破坏森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高压态势。积极抓好重大山林纠纷案件的督办和协调处理,确保林区社会和谐稳定。
五是全面保障各项林业建设顺利进行。积极争取各级林业建设资金,加强项目管理和资金监管。加大林业行政执法和行政许可监督力度,推进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大力创建全国林业科技示范省,推进林业科技创新,加大重点科技攻关和技术推广。全面完成8527户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任务,推动林场改革与发展。稳步推进局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继续做好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会上,张育文还提出了深化我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需要认真研究、思考解决以下“五个重点问题”:
一是研究制定局属单位领导班子分类管理办法,理顺省森林公安局和国有林场对森林公安分局、派出所的管理关系。
二是进一步加大竞争性选拔力度,拿出若干领导职位进行公开选拔。
三是健全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完善干部选拔任用考察、改进年度考核、强化平时考核的考核评价办法,用好干部考核成果,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四是加大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和下基层锻炼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我局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办法,积极创新培训理念和模式,建立网络学习平台,推进自主选学,增强教育培训实效,促进干部知识结构转型升级。研究制定我局机关干部下基层锻炼的具体办法 。
五是继续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深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严肃整治。坚持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干部任用前征求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制度。健全组织人事部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内部监督机制。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