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时报》张育文署名文章:探索林业科学发展新路 促进现代林业建设发展

  “十一五”时期是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5年。我省林业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突破、在创新中发展,顺利完成了各项指标和任务,取得显著成绩。
  站在两个五年规划的交叉点上,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未来5年,将是我国科学发展的关键期,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时机,紧紧依靠省委、省政府的领导,紧紧依靠全省林业系统的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不断推进林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把未来5年作为探索林业科学发展新路的5年,促进广东现代林业建设蓬勃发展。

思路是林业发展的“根”

  广东林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改革创新和生态建设双轮驱动,实施生态屏障、固碳抵排、产业振兴、增绿惠民、繁荣生态文化五大战略,以科学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文化林业、创新林业、和谐林业作为着力点和抓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强林业综合效能,大力培育森林资源,增加森林碳汇,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促进绿色发展,建设现代林业强省,争当全国科学发展现代林业的排头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森林面积比2009年增加900万亩,林木蓄积量增加1.32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58%,森林资源综合效益总值达17600亿元,建立具有广东特色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建成6000万亩高效生态公益林和6400万亩商品林基地,全省各县达到林业生态县标准,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资源丰富、优质高效、管理先进的现代林业体系,增强森林生态功能、提升林业经济实力、提高林业管理水平、繁荣岭南森林文化,提前五年基本实现林业生态省,当好全国科学发展现代林业的排头兵。

规划是林业发展的“魂”

  “十二五”期间,我们要突出一个“干”字,振奋精神,狠抓落实。
  ——加强生态林业建设。致力提升生态建设综合效益。加快实施碳汇林业建设,建设碳汇林300万亩;建设和改造“四江”水源涵养林250万亩,建设和改造沿海防护林300万亩;加强北部生态屏障带建设,保障北江、东江、西江、韩江水源的生态安全;加快林业生态县建设步伐,全省各县(市、区)基本建成林业生态县;加强森林经营,提高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成效,提高生态公益林的整体生态效能;加快主干道两侧山地绿化。专注生态修复,加快雨雪冰冻灾害修复、石漠化治理、矿区复绿。潜心生态保护。加强林地和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强化生态公益林管理和效益补偿,大力开展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
  ——加强民生林业建设。建设六大基地:商品用材林基地、竹林基地、种苗花卉基地、油茶林基地、珍贵树种基地、名特优稀经济林基地。培育十大支柱产业:木竹浆纸业、木竹材加工业、木竹家具业、林产化学工业、木本种苗花卉业、森林生态旅游业、森林食品药品和油料生产加工业、野生动植物资源培育业、森林资源培育业、林产品市场流通业。促进木材高效循环利用。积极推进木材加工企业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产品质量和环境认证工作,建立绿色环保标志和市场准入制度,倡导健康生活,推广生产、使用环保木材产品。力争到2015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达3300亿元以上,2020年达4500亿元以上,继续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
  ——加强文化林业建设。推进万村绿大行动。全省每年建成2000个林业生态文明村,到2015年建成10000个以上林业生态文明村。推进森林公园建设。全省新建14处国家级森林公园,27处省级森林公园,42处市(县)级森林公园。推进城市林业建设。城市绿化面积16.5万亩,乡镇绿化面积40.5万亩,校园绿化面积10.5万亩。推进义务植树及古树名木保护。每个市、县在所辖区域每年建立1个300亩以上的义务植树基地。加强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建设,传授生态知识、传播生态文明、倡导绿色生活,提高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加强创新林业建设。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构建现代林业产权体系,大力推进配套改革,充分发挥林业体制改革的综合效益。加快采伐管理创新,建立便捷高效的森林采伐审批机制。推动林业机制创新。推动林业科技创新,加快林木良种选育,加强林业信息化建设和林业教育人才培养。积极推进国有林场改革,促进国有林场的科学发展。
  ——加强和谐林业建设。加强森林防火建设,构筑全方位预防、扑救体系。落实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全面提升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水平。加强野生动植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做好野生动植物病源病疫监测防控工作。推进森林、湿地等资源监测与评价体系建设。加强林业法制建设。加快制定林木种子、古树名木、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等地方性法规,出台有关森林林地和林木流转、野生植物保护、陆生野生动物肇事补偿等省政府规章。

实干是林业发展的“本”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我省林业体制改革见成效、现代林业发展上水平的关键一年。为确保“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认真查漏补缺,确保林改程序合法、结果有效、群众拥护。积极推进林业体制机制等配套改革,进一步巩固和扩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要组织全面、细致、严格的验收,确保明年年底前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
  二是全面加强国土绿化和林业生态建设。进一步推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向深度广度发展。积极参与低碳示范省建设,组织开展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大力发展碳汇林业,营造碳汇林100万亩。以重点生态工程带动林业大发展,全年造林作业面积300万亩以上。加强种苗示范基地和林木良种基地项目建设。继续抓好林业生态县创建工作,2011年组织验收10个以上林业生态县。大力开展林业生态文明万村绿大行动,新建2000个林业生态文明村。继续推进铁路、国道、省道、高速公路等沿线绿化,构筑覆盖全省的绿色通道森林网络。全省5815万亩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全部列入补偿范围,确保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落实到位。
  三是全面提升林业产业质量和效益。推动出台《广东木材加工经营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木材加工业管理。大力发展珍贵树种、油茶、林果、林药、森林食品以及林下种养业,不断提高林地产出率和林地产值。扎实推进以油茶产业为主的木本粮油工程,着力打造森林生态旅游品牌,大力培育省级林业龙头企业,进一步落实林业产业贴息贷款、政策扶持等有效措施,扶持林产企业升级改造。
  四是全面构建科学有效的资源管护体系。编制林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严格执行年度森林采伐指标限额,改革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认真组织实施林地年度定额管理制度。加强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对山火易发多发地区实行重点管理。成立广东省航空护林管理站,积极开展航空护林工作。全面提升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水平,强化疫区及疫木管理。完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制定湿地公园管理办法、重点湿地评审制度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办法。加快林业信息化建设,以数字化平台为抓手,推动自然保护区示范省建设。加大林业执法力度,保持对破坏森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高压态势。积极抓好重大山林纠纷案件的督办和协调处理,确保林区社会和谐稳定。
  五是全面保障各项林业建设顺利进行。积极争取各级林业建设资金,加强项目管理和资金监管。加大林业行政执法和行政许可监督力度,推进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大力创建全国林业科技示范省,推进林业科技创新,加大重点科技攻关和技术推广。全面完成8527户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任务,推动林场改革与发展。稳步推进局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继续做好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