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时报1月14日报道 (记者:黎明 通讯员:柯琳)近年来,广州市在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的基础上,全面推进“花园城市”建设,保护“亚运”绿化成果,进一步加强城市林业和园林绿化管理,巩固提升城市绿化景观和生态环境水平,城市绿地规模增加,绿化质量逐年提升,林业园林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道路绿化升级改造。广州组织实施17条“四位一体”道路、16条亚运通道、珠江新城道路以及机场高速路绿化改造。各区组织实施迎宾大道、华南快速干线三期、人民北路等81条道路绿化升级改造工程。道路绿化升级改造以广州大道工程为代表,广州大道原来有“绿量”无“景观”,缺乏岭南园林艺术和“花城”特色。在进行升级改造时,广州将其定位为“岭南园林”式的带状公园,在绿化带内布置步道、座椅、休闲平台等,引导行人在绿化带内步行,让广州市民能够就近享受公园带来的靓丽和舒适;营造地形,置石配景,增加遮阴大树,配植乡土植物和丰富的花卉,体现岭南特色。经过改造,广州大道带状公园面貌一新,植物、景石、园建等各方面都较好地体现了岭南园林的内涵、艺术和文化,舒适美观效果令广大市民满意。广州市林业与园林局还在广州大道和临江大道建设茶室,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和“城市在公园中,公园在城市中”的规划建设理念。
城市出入口景观节点建设。市林业园林局组织完成32个城市出入口建设任务。各区园林绿化部门组织完成12个城市出入口建设工程。出入口景观改造工程以种植乔木为主,配以观花乔灌木,较好地改变了原有绿化杂乱、平淡的观感,同时充分考虑行车观赏的需要,在重要节点种植美丽异木棉、秋枫、香樟等亚热带树种大树2000余株,形成大气有致的景观带,有效提升了广州生态化岭南园林城市的形象。
城市开放性公园绿地建设。组织建设完成了二沙岛广州传祺公园、花果山公园、东风东路绿化广场、等一批城市开放性公园绿地。以二沙岛公共绿地为代表,改造了岛内绿化面积29.3万平方米,建设了环境优美的二沙岛环形绿道。积极组织实施珠江新城47万平方米的花城广场、电视塔南广场12万平方米绿地建设。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共建,同时广泛发动市民参与建绿、爱绿活动,探索出社会捐资建绿的新模式。
公园拆围透绿。继综合性公园免费开放后,市林业园林局组织实施了公园拆围透绿工程,累计完成白云仙馆、珠江公园等14处公园绿地的改造,改造绿化面积约12万平方米。运用岭南园林手法使公园的绿化景观“显山露水”,形成上层遮荫、中层通透、下层繁花似锦的疏林草地景观,充分体现了“还绿于民”的理念,增加了城市公共绿地的亲和感和空间感,实现了“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效果。
城市桥梁绿化建设。2004至今,在广州市绿化公司、园林科研所等单位的不懈努力下,广州在天桥绿化植物选育、种植、养护、花期调控、施工等方面已形成一套系统的规范模式,在全国起到了示范作用。目前,全市已完成市区198座桥梁的绿化整饰,绿化总长度达230公里,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辐射全市的绿色长廊。
河涌、河岸沿线绿化升级改造。各区组织实施东濠涌、驷马涌、石井河沿岸等河涌、河岸沿线绿化升级改造。东濠涌绿化建设采用多项生态和环保新技术,恢复岭南水乡的河涌风貌,两岸呈现一派生气盎然的自然生态景象。东濠涌采用宾格石笼在水中种植滴水观音、风车草、水生美人蕉等多种水生植物,实现水体的自我净化;沿岸道路广种具有岭南特色的多根系乔木和地被植物,构筑多个高低错落、远近分明、疏密有致的中、小型绿化用地,打造出贴近自然、清新怡人的绿色生态空间。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