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岭县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蕉岭县围绕“生态立县、绿色兴县”总体思路,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全力打造生态屏障和绿色经济,呈现出经济与生态双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喜局面,“绿色品牌”效益逐渐凸显。日前,经国家科技部等18个部委联席会议评审通过,该县被批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近年来,蕉岭县委、县政府把保护生态环境、培育绿色产业、增进民生福祉摆在重要位置,着力打造青山绿川、蓝天碧水的美丽家园,塑造“绿色品牌”。该县牢固树立“生态立县”的理念,于2005年底确立了“环境友好县”发展战略,致力保护和建设好生态屏障。2006年1月,该县被广东省科技厅批准建立“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该县致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深入实施“绿满蕉岭”大行动,重点抓好县城周围5万亩群山林分改造和镇山国家森林公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皇佑笔市级自然保护区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全县拥有活立木蓄积量55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8.6%,名列全省第三,形成森林围城、生态长廊绕城、绿色庭院遍城的立体生态格局,成为名副其实的岭南绿洲。去年11月,该县被省政府批准成为全省3个“南岭生态区生态发展试点县”之一。   绿色经济与生态保护共同发展,是该县的重要经验之一。通过培育塔牌上市、引进贤成实业和固特国际(香港)集团2家上市公司,利用上市公司的强大融资能力和先进管理方式,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寻求一条“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道路,目前形成旋窑水泥绿色建材产业与清洁电力、酒业、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等五大特色生态工业。引进上市公司青海贤成集团战略投资10多亿元,整体开发长潭,力争建成远近闻名的“岭南日月潭”;同时发挥4A级旅游景区长潭旅游区龙头作用,按照“一区三线”的县域旅游规划思路,形成“全县大景区”的旅游大格局。致力发展生态富民产业,2007年以来,全县投入名贵树木扶持资金和贷款1300多万元,发展名贵树木2.7万亩;投入毛竹扶持资金836万元,新种和抚育毛竹13.5万亩。全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该县“金珠牌”有机米、有机花生油和“桂岭牌”有机蜂蜜得到国家认证,全县建起优质水果等9大农产品生产基地。   在推动生态和经济发展的同时,该县还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民生福祉。“十一五”期间,该县投入3800多万元建起新农村示范点132个,投入沼气、太阳能、篮球场补助资金1012万元,在全县97个行政村建起123个篮球场,沼气覆盖率34.6%,居全省第一。投入8000多万元全面推进强镇强校工程,建成广东山区首个教育强县。从2008年起,连续4年全县农民参加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1853万元由县财政解决,在全国率先做到农民参加新农合不用缴费。该县累计投入1.5亿元,先后实施了“三场、五馆、五中心、十园”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初步构筑起比较完善的城乡文化设施网络,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单位。   按照实施《蕉岭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总体规划》要求,该县计划用5年时间,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县”目标,依托生态和文化优势资源,实施“绿色转型”和“绿色再造”,推动以生态工业、旅游先锋产业和精致高效农业为主导的绿色经济快速发展,把蕉岭打造成为生态经济名城,树立“绿色品牌”,为粤东、赣南和闽西山区的绿色发展及南岭生态区建设树立典范。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