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林业厅印发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要点

3月15日,省林业厅发布了《关于印发〈广东省2012年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要点〉的通知》(粤林函[2012]124号),明确2012年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重点工作。

通知指出,2012年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要按照“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刘昆副省长重要批示和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围绕国家林业局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确保森林生态景观和森林资源安全,全力服务建设全国一流、世界先进现代林业大省目标。

通知指出,2012年重点工作有八项。一是切实落实防治责任和任务。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层层签订《2011-2013年松材线虫病和薇甘菊防控目标责任书》,开展责任书落实情况的专项检查,确保各项目标、责任落实到位。印发《广东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2011-2013年松材线虫病防治总体方案》、《2012-2015年松材线虫病疫点林分改造规划》、《2012-2014年薇甘菊防治总体方案》、《2012年松材线虫病防治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部门防治联动协作机制,组织联合督导,完善松材线虫病、薇甘菊防治工作联系人制度,确保防治任务落实。

二是强化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除治。以松材线虫病和薇甘菊防控为重点,积极采取综合除治措施,减轻灾害。强化除治进度通报、限期除治通知书制度,加强疫情监测和春、秋季普查,落实省际间、区域间联防联治机制,与广西、海南等实施重大病虫害的联防联治,做到统一行动、互相监督、共同防范。大力推广应用飞机喷施噻虫啉防治松褐天牛技术,在肇庆、清远等地实施飞机防治。严格疫木监管,加大疫木安全利用,减少灾害损失。与重点生态造林工程相结合,全面推进疫点林分改造,大力压缩老疫区,拔除新疫点。全力抓好松突圆蚧、椰心叶甲、刺桐姬小蜂、桉树枝瘿姬小蜂、红火蚁、松毛虫、萧氏松茎象、竹蝗、桉树尺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除治。

三是加强林业植物检疫执法。按照国家林业局要求全面开展“绿盾2012”林业检疫执法检查行动,不断提高林业植物检疫执法水平,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经营、使用、运输林业植物及其产品行为。规范林业植物检疫管理,加强承办省际间森林植物调运检疫业务市、县的管理,认真开展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和检疫复检工作。加强林业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用苗检疫,确保生态建设安全。严格引种检疫审批许可工作,增加认定普及型国外引种试种苗圃数量,并进一步加强监管。开展林业植物检疫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逐步构建从引种到流通、销售的全过程、可追溯的检疫引种管理体系。

四是强化监测和信息管理。全面落实联系报告、应急事件周报制度,提高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定期预测有害生物发生趋势,及时通过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或短信、政府信息网等平台发布预报和预警信息。大力推广应用PDA和视频监测技术,探索遥感技术在监测工作中的使用,积极实施航空监测,提高监测精度和效率。强化省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指挥中心和区域测报中心建设,规范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的管理。认真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信息系统》的应用,以县为单位,做好乡镇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和检疫数据的管理和上报工作,理顺“四率”相关数据的统计与计算工作。

五是加强防治检疫机构队伍建设。按照《植物检疫条例》、《广东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抓住当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的有利时机,明确职责,强化行政管理和执法职能,积极推进森防检疫机构列为行政类事业单位或实行“参公”管理单位。落实财政经费和人员编制,按照编制配备专职人员,确保人员相对稳定。加强人员队伍的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提高队伍的执行力。

六是强化服务保障能力建设。启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专业委员会认定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公司资质和从业人员资格工作。升级广东省网络森林医院,落实市、县级专家坐诊,总结推广阳春、四会试点经验,全面开展便民服务。强化行业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多种载体宣传防治地方法规、技术标准、防治工作形势和优秀森防人物事迹,营造良好的防治氛围。积极推进非行政管理和非执法事项向社会购买服务。

七是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装备建设。认真清理中央投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实施检疫御灾、沿海防护林防控等已下达资金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强项目的管理与运作,尽快组织自查与验收,做好迎接国家林业局检查的准备。组织编制林业有害生物立体监测、珠防林有害生物防控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2012年中央林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八是强化防治新技术创新和推广。开展利用病原微生物锈菌、田野菟丝子防治薇甘菊技术的研究、示范与推广,优化薇甘菊综合除治、松褐天牛飞机防治、松材线虫病疫木安全利用等技术,建立示范点,推行科学除治。建立监测预警智能指挥系统,建立健全航空、车载摄像监测和人工野外监测系统相统一的立体化监测体系。启动广东省森防办公平台,建设广东森防信息网和电子展示系统,完善广东省林业有害生物数字标本馆,提高森防信息化水平。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