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2年晚造,省林业厅扶贫产业项目——东阳村156亩优质水稻亩产逾800斤,为农户增收30万元,引起了南方日报的深切关注,派出记者实地采访!采访全文如下:
|
“哒哒哒——”
大货车在离上坪镇东阳村委会还有五十米的地方,就开始大叫起来。坐在副驾驶室上的赖新民,手里捏着去年与村民签订的156亩优质水稻回购协议,心里却不免有点忐忑。
作为广东连平县第一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的老板和“订单农业”的积极推广者,赖新民这几年每到收稻的季节,都必须亲自压阵,生怕“车进了村,单却跑了”。
这些年随着优质米在市场上越来越走俏,赖新民深感“锁住”一批可靠的上游供应商至为关键。然而每到履约的季节,还是会遇到一些让他头疼的烂单、废单、麻烦单。
●文/图 南方日报记者 冯善书
1 桃农种水稻闲置土地增收
订单农业也叫契约农业,这一模式由于能有效降低市场风险,让农民获得更稳定和优厚的收益,因而近10年来在全国各地的农业主产区悄然兴起。然而,由于合同签订不规范、农民违约率高等原因,也使得“农业订单”成为当前困扰我省各地农业企业的一个突出难题。
有专家指出,各地的龙头企业或其他产业组织在推广“订单农业”时一定要注意机制创新,探索如何解决旧机制在协调各方利益矛盾上的短板。
2年前的赖新民,从未想过到全国有名的鹰嘴蜜桃之乡去发动桃农种粮。
上坪是105国道入境广东的第一站,这个农业人口比例超过94%的小镇,种植3万多亩的鹰嘴蜜桃,肥绿鲜甜的桃子一直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早在十多年前,种粮就已被当地农民看成是非主流了。
然而,2011年秋,省林业厅扶贫开发“双到”工作驻村干部龙永彬的一次拜访,彻底改变了这个农民企业家的看法。
“每个农民都是天生的经济学家,桃农不愿种粮是觉得种粮没比较优势。”当时,驻东阳不到半年的龙永彬跟赖新民说,“你们公司这些年引进和试验了那么多优质粮种,难道就没有适合上坪的品种吗?”
“当然有。”赖不假思索地说,“‘华农丝苗’就很不错,米质好,产量高。现在连平市面的普通稻谷是1.2元一斤。如果东阳愿意种新种,我可用翻倍的价钱来回收。”
“那就是两块四一斤?”看到赖点头后,龙永彬喜形于色,马上回东阳找村干部开会,并在当晚就开始入户摸底调查,了解农户的意见。
为稳妥起见,驻村干部和村干部一起商议,由工作组先在东阳试种一造给村民看。
说干就干。半年后,工作组的1亩试验田,居然收获了900斤的稻谷,试吃过新米的谢炳潜等村民当场就拍板要和赖老板的九连山源丰农业生态公司签约。没几天,合同就落实到了156亩。
2 “订单农业”曾订不到货
实际上,赖新民刚在东阳签下大单,就有几个朋友来劝告他,让他多留心眼,这个订单靠不靠谱还很难说。“近些年,连平、翁源与你们公司签过约的村庄少说也有几十个,违约农民有多少,你还记得吗?”
赖当然记得。这些年,有关订单农业违约率高的问题,报纸和电视上经常说。这里边的原因很复杂,有合同本身的规范问题,也有当事人的诚信问题。本地另一位农业公司的老总就透露,近年来,烂单和麻烦单已经严重威胁到了该公司的供应链。
源丰公司的所有农业订单,都是赖新民亲力亲为去跟村干部和农民谈的,“这里头五味杂陈。”连平周边的几个县都是传统山区,农业人口比例超过80%。然而,随着这些年山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来源比以前丰富了,纯粹靠农业为生的农民已经不多,靠种粮谋生的农户就更是少之又少,尤其是在上坪这种桃子可以卖到每斤六七块钱的地方,一纸合同是很难让桃农老老实实给他种这156亩“华农丝苗”的。
几年前,县里好几条村因为农民违约率高的问题而中止了与他们的合同。有的农民宁愿让耕地搁荒也不愿意跟公司合作。赖新民私下调查过,实际上是“公司+基地+农民”的模式在实践中出了问题。多数收不到粮的村,都是因为村委会在扮演基地组织者的过程中把公司的一部分让利切割走了,大大伤害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在这种背景下,东阳的单能签下来,赖认为全凭农户们对省林业厅的信任。据了解,省林业厅几年来在东阳投入的扶贫资金高达800多万元,把村里的硬件、软件升了N个级。谢组织等几个原本在村里穷得叮当响的农户,被厅里一扶,都成了种养专业户。
然而,订单农业失败的剧情会否被东阳的村干部重演,赖新民说他签约那天还是没有底。
3 新机制让农民不再违约
赖新民的忐忑,龙永彬比谁都更清楚,但他并没有担心过。
“与农民合作,不是合同一签就行了”,龙永彬曾经调研过广东多地的“订单农业”项目,发现很多农民违约,虽可以归咎于当事人法律意识不高、合同签订不规范,但本质上还是因为双方的合作不到位,农民签了合同之后,看不到这种合作模式给他们带来的实际好处。
所以,他认为,要想在东阳突破这个瓶颈,必须建立新的合作方式。“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虽然可以降低公司的交易成本,但是,也会带来公司和农户间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此外,只要村委会作为基地的代表方在合同上签了名,就会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因此,必须解决村委会的利益诉求,才能避免农户利益受侵犯的问题。
事实上,记者也调查发现,只要销路和价格有保障,东阳的桃农是有种粮积极性的。东阳是全省3407个贫困村之一,下辖9个经济合作社,是离上坪镇墟最近的行政村之一,虽说是山区,但人均不足5分耕地。村民谢组织就表示,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村民要想致富,唯有把每一寸土地的价值地用到极致。近十年来,种桃的确让很多盘活了荒山的上坪农民脱贫了,但是,随着鹰嘴蜜桃销售一片看好,越来越多的村庄加入到这个产业。今年全县的种桃面积就已经扩种到了5万亩以上,目前面积还在大幅扩增。
在很多桃农看来,如果现在还不采取应对策略,“滞销”是迟早的事。因此,村民从心里是希望有龙头企业或者产业组织出来,帮助农民尽早调整种植结构,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市场风险。
龙的说法得到了赖新民的极大认同。他决定改变以前“签约后当甩手掌柜,把后续全盘打包给基地”的做法,派出专门的种植技术指导员,加强与农户的日常沟通,以全方位的服务确保农户增产增收。此外,在龙永彬等驻村干部的建议下,同意由省林业厅提供20万的扶贫资金,以东阳村的名义入股源丰公司,这一方面解决了村集体(基地)的利益诉求问题,另一方面也使得公司与基地的关系更加紧密。
“驻村干部想出来的办法,系统解决了当前农业订单违约率高的问题。”当地一位管农口的官员对记者,“这一模式是否可以复制到其它村庄或许值得商榷,但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却非常值得引起我们的思考。”
■记者观察
尊重农民利益的订单会被农民遵守
看着一袋袋沉甸甸的稻谷被农民托着装上了货车,赖新民黝黑的脸庞终于绽开了灿烂的笑容。
据九连山源丰公司统计,2012年晚造,东阳村农户种植的156亩优质水稻,总共产出了12.5万斤优质稻谷,平均亩产超过800斤,直接为农户增收了30万元,比种植传统杂交水稻的回报足足翻了一番。
对于一个有着1829人的村庄来说,30万元也许并不多,却让农民真实感受到了这种产业模式给他们带来的好处。赖新民这次在东阳没跑单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省林业厅工作组通过机制革新,理顺了基地和农户间的利益矛盾。
在龙永彬看来,这156亩优质水稻,则让他看到了振兴山区农业的希望:一是,推广良种是农业增产增收的法宝;二是,任何产业项目都不应与农民争利,否则不会长久;三是,产业组织和龙头公司推动产业发展的火车头作用不容忽视。
诚然,小农单靠种粮不足以致富。因此,这些年,龙永彬和他的同事还在东阳大力推广养猪、种油茶、种桃等其它项目,趁机组织农民开展自身能力建设,提升他们捕捉市场信息和抱团发展的能力。当农民真实感受到这种新模式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他们才会去拥护它。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