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报告文学:慧手雄心·美丽中国的广东创造

编者按:报告文学家艾前进,花了一年多时间,足迹踏遍了广东的山山水水,用详实的笔墨,全景式记录了广东人民开展新一轮绿化大行动、建设绿色生态美丽广东的伟大壮举。细细品读,催人奋进!

为什么是广东?高层把关注的目光一次次投向这里。广东是建设绿色生态美丽中国的一个聚焦点。

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肩负领航建设“美丽中国”重任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把履新后首次考察的地方选定唱响“春天的故事”广东省。2012年12月7日至11日,在这片中国改革开放得风气之先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从深圳、珠海、佛山到广州的一路调研中,情钟生态文明建设,目睹越秀区东濠涌水质清澈见底,两岸绿树常青,兴奋地说:“东濠涌以及遍布广东各地的绿道,都是美丽中国、永续发展的局部细节。如果方方面面都把这些细节做好,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就能实现。”

执政放得开,坦诚真性情。习近平总书记在美丽的深圳莲花山公园深情瞻仰邓小平塑像时,亲手种下了一棵高山榕。这看似不太重要的“细节”,不仅展示了他亲民务实的个性,而且推广了广东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本创造,有助于他领航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形象,用他的勇气和政治智慧,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梦。

国家林业局新任局长赵树丛看重广东林业,在半年多的时间里,3次专题调研和研究广东林业建设。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他深入广东全面考察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与省委、省政府深化省部合作战略。2013年春夏季节,他先后再次会见广东省长朱小丹、副省长邓海光等,表示在森林抚育、防护林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等方面重点倾斜,帮助广东大力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在林业转型发展中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改革开放35年来,广东8任省委书记抓生态林业,在全国率先启动荒山绿化,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荒山造林5800多万亩。2012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胡春华履新广东省委书记,他要求全省人民坚定不移推动转型升级,脚踏实地落实习近平南下视察要求,“在未来中国的改革和发展的道路上发挥更大的作用”。2013年3月2日,他带领广州军区、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广州人民群众在番禺区金山湖水库为美丽广东植树添绿,拉开新一轮绿化广东的大幕。2013年,省委、省政府将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作为重点督办工作来抓,要求全省人民凝心聚力,用生态林业建设促进广东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率先建成美丽幸福广东。

民生大于天,民心重如山。深化改革有勇气,谋福广东有胸怀,建设生态有智慧的省长朱小丹,2012年部署启动新一轮绿化广东战略,亲自与各地级市市长签署“军令状”。在“美丽中国”和“中国梦”的目标下,他要求广东林业“打硬仗”,拓展思路和要求,把发展全国一流、世界先进的现代大林业,建设全国绿色生态第一省作为生态建设总目标。2013年5月6日至8日,朱小丹省长深入到惠州、河源、梅州三市,查乡村林地,看城镇绿化,对比20个各具特色的造林绿化现场,与市长们专题座谈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纵深推进情况,鼓励大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实践证明走对的路子坚定地走下去。2013年6月5日,朱小丹省长率领邓海光副省长、林业厅长张育文等一行北上首都,与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深层探讨省部合作之路,将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摒弃只要发展不顾生态和环境的理念,在生态建设、资源保护、产业发展以及森林城市等方面再创广东经验。时不我待,实干兴粤,生态省长朱小丹亲力亲为,全面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瞄准全国一流、世界先进的现代大林业,铁心把广东建成全国绿色生态第一省。

主动作为,拼搏实干。广东省林业厅厅长张育文科学领会省委、省政府“绿色生态革命”的科学决策,带领全省务林人根据美丽广东的内涵和建设目标,科学设计路径图,确立重点和制度保障,把生态修复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并力推进森林碳汇、生态景观林带、森林进城围城“三大工程”,强化持续投入、林权保障、法制保障、绩效管理等“四大机制”,高标准建设建设北部连绵山体森林生态屏障、珠江水系主要水源地森林生态安全、珠三角城市群森林绿地、道路林带与绿道网生态、沿海防护林生态安全“五大体系”,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林地面积、林木蓄积量、林业建设科技含量、现代林业管护水平、林业惠民效益。力争再用5到10年,使广东省的主要林业指标,排至中南地区甚至是全国前列。

建设生态美丽广东,植树造林就是发展。高层把关注的目光一次次投向广东,绝非偶然。广东是全国经济的第一大省,一直在探索富民与强林相统一之道,森林覆盖率达57.7%,森林蓄积量达4.86亿立方米,林业总产值突破4691亿元,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生态效益总值首次超过万亿元,达1.11万亿元,打造出了一系列生态林业领域里的“广东创造”。近4年来的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广东林业不仅每个年度都介绍了主题经验,2010年首次把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吸引到广东。2013年5月,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赞誉广东努力建设全国绿色生态第一省,他希望广东按“美丽中国”的新要求,再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中争当排头兵。

“广东创造的重要意义在于,作为率先富裕起来的省份,广东在探索富民与强林之道方面积累的经验,对全国都很有示范作用。”全国政协资环委主任、国家林业局原局长贾治邦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矢志追逐的强国梦,对于林业生态来说,也是强林梦。富民与强林相统一,广东在这方面先行了一步。


上篇 思路是根 靠民智参与打造林业经济第一省

富,在广东;穷,也在广东。

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贫富落差大。2008年前,珠江三角洲人均GDP近万美元,是全国首富之地;粤东西北部只有其1/4,相当于最落后省份的水平。“经济第一大省”的偏远林区还有3000多个贫困村,157万贫困人口。

2008年3月,正值国家倡导建设现代林业,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如火如荼之时,张育文从林业资源丰富的河源市副市长岗位调任广东省林业局局长。面对全省“富得流油”和“穷得掉毛”的严峻现实,他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决心带领全省务林人和山区农民通过林改,自觉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盘活超过1000万公顷的林业用地,让以林为主的山区摘掉“穷帽”。利用广东处于市场前沿的优势,主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振兴林业产业,让年产1000亿元的林业经济告别“跛脚”,建设生态引领的“幸福广东”。

在张育文的执政意识里,他牢牢记住汪洋副总理在广东任省委书记“今天不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明天就要被产业结构所调整”的教诲,带领广东林业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他认为,广东林业资源优势富集,北回归线从广东大陆中部横穿而过,南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类型,使这里成为全国光、热、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境内山地、平原、丘陵纵横交错,北部南岭地区是典型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中部是亚热带常绿季雨林,南部为热带常绿季雨林。这样的条件是建设现代林业的优良基础,在任期内一定要紧紧围绕生态立省目标,瞄准世界林业产业发展制高点创新改革思路,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全国一流、世界先进的现代大林业,打造生态优美的幸福广东。


转型跨越 用“五个”林业托起绿色广东

谋转型不是喊出来的,上水平是干出来的。

不驰空想,不骛虚声。张育文厅长领航全省务林人脚踏实地,求真求是,把加快生态建设作为振兴广东林业的一场硬仗。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扩内需稳外贸、“腾笼换鸟”、提升珠三角带动东西北、节约集约用地等战略措施,谋求转型跨越,2010年底,规划“十二五”广东林业建设思路,提出科学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文化林业、创新林业、和谐林业方略,用“五个”林业托起绿色广东。两年后的2012年春天,国家林业局新任局长赵树丛在他的执政宣言里提出,要大力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科技林业、法制林业、开放林业。对照“五个林业”的名称和内涵要求,有着惊人的相似。

生态林业致力提升生态建设综合效益,加快实施碳汇林业建设,建设和改造“四江”水源涵养林和沿海防护林;加强北部生态屏障带建设,保障北江、东江、西江、韩江水源的生态安全;加快林业生态县建设步伐,全省各县(市、区)基本建成林业生态县;加强森林经营,提高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成效,提高生态公益林的整体生态效能;加快主干道两侧山地绿化。注重生态修复,加快雨雪冰冻灾害修复、石漠化治理、矿区复绿。潜心生态保护,加强林地和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强化生态公益林管理和效益补偿,大力开展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

民生林业以提高惠民效益为目标,高标准建设商品用材林、竹林、种苗花卉、油茶林、珍贵树种、名特优稀经济林“六大”基地。培育木竹浆、木竹材加、木竹家具、林产化学、木本种苗花卉、森林生态旅游、森林食品药品和油料生产加工、野生动植物资源培育、森林资源培育、林产品市场流通等“十大支柱产业”。积极推进木材加工企业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产品质量和环境认证工作,建立绿色环保标志和市场准入制度,倡导健康生活,推广生产、使用环保木材产品,促进木材高效循环利用。

文化林业以弘扬生态文明理念为根本,推进万村绿化大行动,全省每年建成2000个林业生态文明村,到2015年建成10000个以上林业生态文明村;以森林公园为抓手,加快建设城市林业;推进义务植树及古树名木保护,每个市、县在所辖区域每年建立1个300亩以上的义务植树基地。加强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建设,传授生态知识、传播生态文明、倡导绿色生活,提高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创新林业以完善体制机制为重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构建现代林业产权体系,大力推进配套改革,充分发挥林业体制改革的综合效益。加快采伐管理创新,建立便捷高效的森林采伐审批机制。推动林业科技创新,加快林木良种选育,加强林业信息化建设和林业教育人才培养。积极推进国有林场改革,促进国有林场的科学发展。

和谐林业重在构建平安林区,加强森林防火建设,构筑全方位预防、扑救体系;落实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全面提升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水平;加强野生动植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做好野生动植物病源病疫监测防控工作;推进森林、湿地等资源监测与评价体系建设;加强林业法制建设,完善林业行政执法体系,推进行业行政执法,创新执法监督方式,强化事前监督。

用“五个林业”托起绿色广东,2015年森林面积比2009年增加900万亩,林木蓄积量增加1.32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59%,森林资源综合效益总值达13900亿元,建立具有广东特色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全省各县达到林业生态县标准,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资源丰富、优质高效、管理先进的现代林业体系,增强森林生态功能、提升林业经济实力、提高林业管理水平、繁荣岭南森林文化,提前5年基本实现林业生态省。

广东务林人主动选择智慧科学的发展方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使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经过两年多的稳扎稳打,这一务实目标经受住了实践和人民的检验,在我们的眼里,南粤大地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平衡发展态势。


高位协调 以多种模式为林改输能量

大林改,大智慧。

广东并不是林改试点省份,启动和全面展开相对比较晚,但广东林业改革却从来没有停滞过。

多年来一直是中国林业建设风向标的广东林业,在新一轮林改中应该当好什么样的角色?2008年3月,刚刚履新的张育文反复学习福建、江西改革经验,结合广东的现有优势,创建“瞄准”机制,使“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将林改“重心”从县延伸到村、户,一步到位。

为保障林改有序推动,省委、省政府出台《建立稳定规范的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经费保障制度的意见》,加强基层林业工作站建设,将林业工作站列为公益事业单位,人员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在“五级书记抓林改”的高位推动下,在四会、始兴、博罗3个林改试点县探索出了“明晰产权、量化到人、家庭承包、联户合作、规模经营”路径和“三种类型八种模式”。

国家林业局宣传中心主任程红告诉我们,广东林改的成功在于他们因地制宜、创新求实,不机械地用一个模式“套天下”。对分户经营类型的采取自留山、责任山、联户、招标到户自主经营4种模式;对集体经营类型的则采取均股均利或按股分红的方式;对历史上形成的社会承包经营类,将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通过各种形式有偿承包给社会各种主体,收益由集体组织统一均到本集体组织的农户。这样的模式合乎现代产权制度的基本要求,合乎中央关于林改的基本精神,合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地处广东中部的四会市是中国柑桔和玉器之乡,这个全国绿色小康县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以5年来,产生了2000多个山林经营大户。2008年,石狗镇农民曾庆辉以林改的山林作抵押,从农业银行贷款100万元,扩大山林经营,现已收回全部投资成本,开始产生林业经营性收入。

市委书记梁志强告诉我们,林改让四会抢到了先机,使94万亩集体林地产生效益,2012年全市农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多元,林业生产总值达超过了10亿元,山林经济的贡献,使四会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在广东67个县(市)中进入前三。

古有“粤北粮仓”的始兴县,因林改成就冠以“南岭明珠”之誉。县委、县政府主动要求加入林改先行县行列,在10个乡镇113个村和1205个村民小组同步展开,使4.2万户18.4万农民率先受益。

始兴县在分山到户的基础上,率先成立广东首家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心和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履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认证,林权登记、变更、交易等管理职能。同时在金融支持上大步探索,协调县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东莞石龙支行合作,开展林权证抵押贷款业务,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合作探索启动森林保险业务。5年来,全县发放林权抵押贷款8亿元;开展森林保险业务的面积达9.6万亩,金额达2000多万元。

林改使始兴县坚定信念争当广东生态发展标兵,2010年6月发布县级《生态白皮书》,成为全国首创。几年来,他们扎扎实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荣获了“中国最美小城”、“中国绿色名县”、“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县”等荣誉,被省林业厅批准建设“南岭山地森林生态及生物多样性功能区生态发展试点县”。

念好“山”字经,做好“林”文章。粤西山区德庆县依托林改,使30万林农得到实惠。林农除通过造林生产木材增收外,积极发展柑桔和肉桂、巴戟等经济林稳定增收。在农民的年均纯收入中,来自林业的收益占到60.6%。

“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广东通过林改使1.51亿亩林地源源不断向林农输送增收的“正能量”,全省农民人均涉林收入由2009年的936.2元提高到2012年的1792.3元,增幅高达91.4%,4346万农民受益。韶关、河源、梅州等8个林业大市农民涉林收入由林改前的1191.1元提高到2676.1元,增长124.7%。2010年,时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广东林改的报告上签批:“广东省委省政府,特别是汪洋同志、华华同志高度重视,亲自部署,亲自视察,力度大,效果好,林改春风吹遍南粤大地,绿染了山川沟河,农民得到实惠,生态得到保护。”他亲自安排局办公厅、林改司、宣传中心机关和中国绿色时报宣传推广广东经验。

分山到户是手段,稳定致富是目的。几年来,广东在配套改革过程中,统筹推进林改深化,注重完善各项政策机制,理顺了全省的基层林业管理机制,较好地转变了服务林农的职能。充分让利于民,不仅让参改农民得到实惠,又注重农村集体经济,有效避免了村集体因林改返贫的现实问题。为使林改后的山林充分发挥经济效应,广东“破冰”森林保险,利用财政补贴在韶关、河源、梅州、湛江、肇庆和清远6个地级市以及省属国有林场启动森林保险,取得了好效果。


超前谋划 靠政府和市场协力兴产业

一路攻坚克难,一路昂扬奋进。

多年来,广东林业战线充分运用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场的“无形之手”娴熟配合,一起发力,极大地推动了广东林业产业,使其与经济第一大省相匹配,连续多年位居全国林业产业龙头。2012年,产业总产值实现4691亿元。

面对这份骄人的成绩单,广东上上下下的务林人并未喜形于色。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余波仍在,更重要的是放眼未来,形势逼人,时不我待。

如何再造竞争新优势,继续走在科学发展前列?广东林业在思考,在行动。

超前谋划,先人一步创新求变,自我加压不断超越。广东务林人有这份激情,亦有这份干劲。2012年12月中旬,结合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省林业厅召开干部学习会,集思广益,探讨林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路。学习会上,厅领导勉励全省林业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林业创新型经济,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

方向比速度更重要。自觉把产业转型升级和提高林业惠民生效益统一起来,构建结构优化、功能完善、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广东林业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宏观调控引导产业健康发展;不断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积极培育林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带动农民致富能力;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发挥珠三角林业产业强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粤东西北地区特色林业经济集聚发展;建立完善涉林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化企业发展的法制环境、投资环境、融资环境和营商环境,进一步巩固全国林业产业第一省的地位。

发展创新型林业经济,建设创新型林业产业大省,是广东面向未来的战略抉择。

2008年,广东林业明确提出加强政策扶持,优化产业结构。正是这一决策,使广东赢得了建设林业产业高地、创新高地、人才高地的先发优势,使之不仅在国际金融危机“弯道”期做到发展不“减速”,更因见事早、动作快、步伐稳,赢得了保增长、调结构、促创新“三箭齐发”。2011年1月6日,广东省在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介绍了着力打造全国林业产业发展排头兵的经验。

主动求变,挖掘林地资源潜力做优第一产业。全省在突出林业生态建设主体地位的同时,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稳步推进商品用材林基地建设,为木材加工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广东省各级林业部门引导林业民企抓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积极调整结构,培育新的增长点。目前,全省已建成商品林基地4650万亩。为提高林地产出率,许多地方顺应红木家具、贵重木材产品受到热捧的新趋势,积极引导降香黄檀、紫檀、柚木、檀香、沉香等珍贵树种的种植。

2008年以来,广东全省新种植珍贵树种近百万亩,2020年珍贵树种种植面积将达到1000万亩,建成南方最大的珍贵树种基地。肇庆北岭山林场与科研单位合作,建成了1万亩各类珍贵树种基地。高要市龙珠岛檀香研究中心注重种植质量,连片发展印度檀香2000多亩,成为全国发展檀香的代表基地。企业主动求变,林地“脱胎换骨”,茂名市电白县南药药业公司种植沉香,现已发展到3万多亩,成为亚洲沉香种植时间最早、面积最大的示范基地。花卉产业的年销售额和出口创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顺德陈村花卉世界成为全国花卉苗木展示交易中心。

创新求变,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做强第二产业。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广东省的林产品进出口减少幅度也不小,家具、木材装饰材料在国内市场销售受滞,外贸和内销不畅对林业企业形成双重压力,近30%的企业处于停产或倒闭状态。

林业厅主动担责任,成立省林业产业协会,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筑起一座“园中新城”,要求企业抱团“集约经营”闯市场,培育扶持了一批生产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广东盈然木业生产的大自然地板是中国名牌产品,年产量超过800万平方米,产品远销韩国、日本、新加坡、德国、意大利、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省林业厅长张育文鼓励集团董事长佘学彬引领企业由大做强,协调顺德市在政策范围内给予优惠,请国家林业局局长视察鼓励。企业扩建厂区,并向全国布局,起草行业健康新标准。公司通过摩根士丹利公司融资1亿美元,引进国际精密制造设备,实施精益生产,提高产品出材率,每年在生产环节降低成本近4000万元,并在加拿大碳汇市场购买碳汇,倾力打造木地板行业的高端品牌。

沃德森板业利用废旧木质材料加工纤维板和阻燃刨花板,产品通过中东出口欧洲市场,有效规避了国际贸易壁垒。省林业产业协会提醒企业抓住金融危机期间设施设备价格低廉的机遇,仅用7000万元便从意大利引进了一套分离设备,对废旧木制品实行循环利用,节约了大量森林资源。

在新一轮产业发展中,广东省确立人造板、家具、木(竹)地板、竹材及竹制品、林化浆纸、松香深加工等十大主导产业。据统计,全省从事林业第二产业加工经营的单位有2万多家,从业人员200多万人,其中规模以上的家具企业6000多家。

大变图强,发挥森林多种功能做活第三产业。一个一个的转型,一家一家的升级,广东的林业产业“积小变为大变”。但广东没有忘记第三产业的“大气魄”、“大手笔”。

近几年来,广东林业系统坚持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林区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遗址和动植物资源,积极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推动实现由“砍树”向“看树”的根本性转变。

截至2012年年底,全省已建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270个,总面积1847万亩,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85%;全省已建森林公园458个,总面积1602.2万亩,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94%;建成11处国家级、省级湿地公园。通过举办广东森林生态旅游推介会暨投资项目签约仪式,22家公司与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签订了合作意向书,总投资额达63亿元。

近几年来,通过创建广东省森林生态旅游示范基地、“我最喜爱的森林生态、滨海旅游度假区”评选、“活力广东旅游摄影大赛”等活动,选出77家森林生态旅游示范基地。2012年,全省森林生态旅游业产值中,仅门票收入就达50亿元,同比增长45%。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动森林生态旅游上水平、上档次。广东长隆集团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生态旅游品牌。深圳市东阳光实业公司与南岭森林公园签约,在5年内投资5.5亿元,用于立体开发南岭丰富的森林景观和生态旅游资源。保利(东莞)投资有限公司斥资100亿元,与省樟木头林场合作建设集休闲度假、康体养生、会议商务、文化展示、生态体验于一体的世界生态城,打造国有林场改革发展新亮点。森林旅游已经成为广东旅游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先行一步,能否领先一路?一向低调的广东人说,发展创新型林业经济,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要切实把先发优势转化为长远的竞争优势,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一茬接着一茬干。


中篇 创新是魂   让民意引领首创森林碳汇第一省


在2007年9月8日悉尼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国家主席胡锦涛代表中国提出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倡议,并写入会议通过的《悉尼宣言》。这一被国际称为增加森林碳汇,减排温室气体的“森林方案”,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承担义务,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不承担减排义务,但中国政府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承诺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

始终走在中国改革开放前端的广东省主动响应国家号召,试点创建低碳省,创新碳汇造林机制,试点碳汇交易。广东林业部门上下同心,切实发挥林业制衡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率先制定《广东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方案》,采取多种措施强化森林资源管理,科学营造森林碳汇,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9年增加900万亩,林木蓄积量增加1.32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59%。

2012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广东省公布林业生态状况公报,截至2011年底,全省森林蓄积量4.55亿立方米,森林生态效益总值9796.78亿元。广东森林同化二氧化碳总量9.522亿吨,固碳总量2.597亿吨,比2010年增量0.277亿吨,相当于每年间接减排5%。

张育文厅长告诉我们,近4年来,广东先后启动实施了林分改造、水源涵养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初步构筑起以珠江水系、沿海重要绿化带和北部连绵山体为主要框架的区域生态安全体系。


生态修复留足储碳空间

“林地不独是父辈留给我们的礼物,更是我们向子孙暂借的财富”、“不给子孙留生态债”已成为广东的最大民意。

保住青山绿水、守住碧水蓝天,广东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通过创新林地资源管理机制,实施碳汇建设新机制,极大拓展了森林储碳的有效空间。

2010年1月,省政府提出“培育森林资源,增加森林碳汇”,10月发布实施《广东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12月份立项建设森林碳汇生态工程,明确到2015年投入66亿元建设1500万亩碳汇工程林,其中消灭宜林荒山500万亩,改造提升1000万亩,既构建生态屏障,又增加森林碳汇。

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绿色低碳理念,省领导高度重视,亲自部署、亲自推进、亲自督查,要求全省上下同心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抢占生态发展先机、建设生态文明的幸福广东。全省林业战线的领导和机关干部主动担任向大众宣传教育,林木每生长1立方米,平均吸收1.83吨二氧化碳,放出1.62吨氧气,造林就是固碳的意识植根人心。

2012年9月10日下午,张育文厅长来到华南农业大学,为林学院的数百名新生辅导碳汇理论,他说:“森林具有强大的产业功能和碳汇功能,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是重要的文化载体。森林灭,人类灭;森林兴,人类兴。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他要求志在山林建功业的学生,弄清“五个林业”的内涵和特征,为广东现代林业强省建设作出贡献。

加强森林结构调整,提升森林质量,增加碳汇能力,广东省林业在节能减排、开拓碳汇容量、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较好的带头作用。在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省长与各地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签订目标责任书,并亲自挂点督办重点地区的碳汇林建设工作。省政府制订考核办法,对完不成任务的采取“提醒注意”、出示“黄牌”、“红牌”警告,直至就地免职等措施,同时,省林业厅建立了11位厅级领导包片、97位处级干部包县的督导制度。

绿色低碳理念的深入,广东林业在森林经营管理、提升森林质量方面加大投入,对有潜力的现有林地开展森林经营管理措施,使其在很短的时间内提升森林质量,显著增加碳汇能力。一份权威报告显示:广东通过造林1年减排8000多万吨二氧化碳,森林质量指数为0.684,森林生态指数为0.756,森林状况综合指数0.7200,处于“较高”水平。

2012年10月8日,在国家林业局的认定下,全国首家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中心在广东省挂牌成立,为企业进行林业碳汇交易提供了一个碳汇计量与监测的平台,这是广东林业对中国林业的又一崭新奉献。

“一灭三改”营造碳汇林

“作为长时期经济高速发展的地区,广东面临不小的资源、环境和生态压力,绿色发展、低碳建设、循环经济对建设美丽广东具有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意义。”广东省省长朱小丹一语中的。

近4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全力推动下,广东林业通过技术创新,开展“一灭三改”(消灭宜林荒山,改造残次林、低效纯松林、布局不合理的桉树林)行动,碳汇造林风生水起,已成为林业转型发展、打造美丽广东的金钥匙。

走进“羊城八景”之首白云山,宽阔的山体上绿树秀美,省市两级结合碳汇林建设投入1亿元对3万多亩森林林份整体优化,局部提质改造6500亩,新植乡土树种和珍稀树种近百万株,使其锦秀云山,成为广州“市肺”。据权威部门测算,白云山的供氧量增加了一倍,对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吸收能力提高了30%多。

生态紫金山,碳汇紫金林。山区大县紫金树立前列意识,紧紧抓住广东建设碳汇林的机遇,选择乡土阔叶树种,解决造林用地和农民山林权属问题,自筹资金2000多万元,按照科学编制的工程造林规划,把任务分解到村,责任落实到人,层层抓好落实,当年营造碳汇林12.8万亩,赢得省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资金4000万元,将全县的碳汇林建设拓展到91.3万亩,既提升了紫金县的森林生态功能等级,对结构减排、治理水土流失、构筑区域生态安全体系起着重要作用,又进一步营造了“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的宜居环境,提升了群众的生态幸福指数。

山川毓秀的梅州市五华县,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他们以“硬打硬”的精神建设碳汇林,每年都掀起一次春季造林大会战,全县民众在本乡本村的大小山头同步展开。近几年来,五华县消灭宜林荒山32.69万亩,改造疏残林33.3万亩、低效纯松林28.73万亩,改造布局不合理的桉树林2.12万亩。

龙川是碳汇造林重点县,县气象局在积极参与“一灭三改”植树造林活动的同时,发挥职能作用,加密监测天气变化,积极发布《“一灭三改”专题气象服务快报》,以及与植树造林密切相关的降水、气温、日照等气象因子短中期预报和临近灾害预警,为植树造林活动提供了精细、准确、周到的气象服务。

河源市巧借碳汇东风打造“广东绿谷”,规划到2015年全市完成森林碳汇工程365万亩。我们在当地看到,河源市沿粤赣高速公路和平、连平、东源3县段两旁栽种杜鹃、簕杜鹃116.3公里,建成了百里杜鹃花廊。省林业厅评价河源市重视碳汇造林工作,做到了早规划、早行动、早建设、严管理。2012年6月12日,朱小丹省长视察河源森林碳汇工程后明确表态:河源动手快,成效显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省政府支持在河源创办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点。


设立专项基金建设碳汇林

广东谋变,从“单向建设”到“民众同心”,率先设立了省级碳汇专项基金。

2011年3月21日,在时任省长黄华华的见证下,广州长隆集团董事长苏志刚向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作为成立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广东碳汇基金专项”的启动基金。

在这个捐赠仪式上,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秘书长李怒云充分肯定了广东林业在碳汇造林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她说广东作为低碳试点省,在森林覆盖率已经很高的基础上,省政府决定新建300万亩高标准、高质量的碳汇林,受到企业的支持,在全国带了个好头。

经济发达的佛山市,可供植树的空间相对较少,市政府动员市民购买碳汇,用全新的形式广泛参与植树绿化活动。广东碳汇基金和平台作用发挥明显,赢得了全省民众的资金支持。

深圳市宝安区主动与广东碳汇基金合作创立“绿色宝安基金”,结合筹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以城乡统筹的绿化建设为突破口,找准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

2011年4月1日,基金募捐正式启动,全区各部门、街道、企业和市民踊跃捐款,富士康集团和西乡商会等机构捐款分别达到500万元和300万元。一位企业家代表到区里办事,听闻设立绿色基金的活动,当场表态捐赠100万元。

参与绿色宝安基金捐款活动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分别达到1700多家和3.8万人,捐赠金额超过8800万元。在鼓励广大社会群众捐资绿化过程中,一批企业和个人以捐赠树木的形式参与到碳汇林业的行动中,所捐赠树木总值达775万元。

宝安区为了早日建成“城在山中、城在林中、城在绿中”的现代化、国际化的新城区,各级政府先期垫付,对中心城区公园、道路节点、山体景观生态林进行精心建设,使城乡绿化统筹的宝安变得更加秀美了。在宝安558平方公里的辖区面积里,全区绿地总面积已达24165公顷,绿化覆盖率为46.2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2.18平方米。

广东森林碳汇资金形成了竞争性分配制度。2012年5月15-17日,省林业厅会同财政厅举办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竞争评审会,全省42个县(市、区及林场)进行要件审核、公开演讲、现场答辩等环节角逐,由评审专家根据各竞标单位的综合表现进行评分,最终17家单位脱颖而出,获得2012年广东省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奖补资金。

近几年来,广东省通过市场手段推进企业节能减碳,走出了关键性的第一步。截至2012年12月,全省9大行业827家能耗企业纳入“控排企业”范围,根据控排企业近3年二氧化碳历史排放情况,结合所属行业特点,一次性向控排企业发放未来3年各年度碳排放权配额。这827家企业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为11067.8万吨标准煤,约占全省能源消费量的42%,占全省工业能源消费量的62.7%。广东实行碳排放权有偿使用制度,碳排放权配额初期采取免费为主、有偿为辅的方式发放。政府向控排企业发放碳排放权配额,对控排企业碳排放进行监督管理;控排企业按照所获配额履行控制碳排放责任,并可通过配额交易获得经济收益或排放权益。作为广东碳排放交易平台,广州碳排放交易所已经完成了国内基于碳排放总量控制下的一级市场首例配额交易。

2012年11月2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说,我国已在广东等五省八市开展低碳试点取得成效,碳强度(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5%以上。


下篇 实干是本 用民生共享共建生态建设第一省


建设生态文明,是新时期党和政府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要求广东人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2012年12月17日,广东省林业厅厅长张育文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动员大会上,要求全省务林人结合林业生态建设实际,少说多做、慎言敏行、稳扎稳打,以改革、创新、实干的姿态推动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取得明显实效。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在经济发展领跑全国的同时,深刻意识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实施绿色发展战略、走生态立省之路的要求,把绿色发展、生态立省作为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闭幕后,省林业厅以高度负责、勇于担当的姿态,谋划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当履行的重大职责,从全省层面提出了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计划:到2017年,美丽广东绿色森林生态屏障初步建成,生态景观林带基本成林成景,珠江三角洲9市达到森林城市建设标准,形成森林绿地城市群。全省森林面积达1.63亿亩、森林蓄积量达6.2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0%,森林碳汇总量达到1亿吨,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林业产业总值突破8000亿元,森林生态效益总值达1.59万亿元;农民人均涉林收入比2012年增加1000元。到2020年,基本建成森林生态体系完善、林业产业体系发达、森林文化体系繁荣,生态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绿色生态省。


打造科技示范省

广东林业重视科技在建设现代林业中的关键性和基础性作用,立志打造成全国林业科技创新示范省和现代林业的先行示范区。

2009年10月,广东省出台科技服务林业行动实施方案,在全省范围内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通过林业科技创新、科技示范、科技特派员等系列行动,以林业新技术、新品种示范推广及实用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等为主线,组织和动员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到科技服务现代林业建设,形成了科技人员服务基层、服务林农的长效机制。

平台创新成果多。4年来,广东构筑林业科研开发、试验示范、科技服务三大林业科技创新平台,提高了林业建、管、护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

国家林业局科技司司长彭有冬深入广东专题调研,认为广东省在林业人才队伍、基础设施、重点学科、科技成果转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全省每年都坚持举办林业科技管理培训班,专题落实推进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管理工作,系统培训林业科技和标准化项目与资金管理、科技成果管理、知识产权保护、林业科技业务等。林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省厅重点确立珍贵树种、油茶良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30个,现已取得国家级和省部科技成果7项,选育林木新品系27个,申请专利9项。7个林产品被评为省名牌产品,申请林业植物新品种权9项。

林业科技创新使广东林业走出国门,与新加坡在林业交流合作中提升了广东林业科技的品牌影响力。

林业科技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仅仅几年时间,珠三角变“绿”了,珠江水变得清澈了,城市、农村更美了。在“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房更靓、城更美”的广州,在从“制造”转向“创造”的深圳,在探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发展模式的珠海……林业科技主导下的生态建设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广东探索出了一条生态文明与产业升级良性循环的科学发展之路。

佛山市禅城区是广东省专业镇发展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全区面积仅154.15平方公里,作为佛山的中心城区,承载了众多公共功能,城市和产业发展密集,每平方公里产出GDP达到6.76亿元。

过去,这里已经发展起了陶瓷、针织、不锈钢和童服等传统优势产业。南庄镇曾被誉为“中国建陶第一镇”,但长期粗放型生产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成为以尘土、灰霾为特征的污染重镇。省市林业部门联手,把过去鳞次栉比的烟囱、窑炉逐渐由陶瓷商贸城、研发基地和公园绿地代替,绿树与鲜花点缀的东平河婉如一条秀美的生态休闲带。禅城把建设生态和发展产业巧妙融合,使正在发展的LED、生物质能、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和生态相容,建成了国际绿色能源环保产业基地这一“佛山绿岛”。副区长梁炳军说:“禅城要更加坚定确立绿色产业和城市生态共融共兴的理念,在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同时为产业升级创造更大空间。”

科技提升生态,环境助推产业。禅城主导的国际绿能低碳产业,已经成为风投集中的热点市场。广东省林业厅充分发挥碳交易平台作用,在探索碳排放权交易外,共同开发林权、水权等权益类交易品种,优先为绿色环保企业提供多种融资服务。

种种迹象表明,禅城正在掌握中国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一环——先进技术,超前理念,领军企业,一旦布局完成,禅城的发展动力就不仅仅依靠100多平方公里,而是来自全国各地绿色能源产业的旺盛产能和多样需求。


万里景观林带美

2012年2月27日上午。广惠高速公路增城石滩段。

在广东省林业厅的组织协调下,广州军区和广东省、广州市的领导和当地人民共同植树,全面启动全省万里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工程。

红棉锦簇,花海缤纷。在新一轮绿化广东行动中,重点打造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工程。军地领导共建的这条生态景观林带是全省规划23条中的3号线。我们沿着双向六车道的广惠高速观看那片示范林带,只见道路两旁的树木色彩缤纷,宽幅各为13排,从路基向两侧,依次由矮到高,整齐的栽植红花紫荆、红花檵木、樱花、火焰木、凤凰木、大叶紫微、木棉树,花色随时令变换,景观随季节变化,带状分布,片状种植,呈现出了百里国庆花廊的秀美主题。

广东各地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建设创新的意识强、办法多、质量高,生态景观林带工程源于早期绿道的提升工程,亦可谓之绿道工程的“升级版”。

“绿道”是广东首创,最终形成广东生态林业特色。2008年,国家林业局提出用现代林业建设破题生态文明创建,广东林业决心用生态建设提升市民幸福感,规划对各地城市的主干道路生态型、乡村郊野型、城区都市型的分类标准,建设各具特色的三大绿道网络——自驾车游绿道、自行车休闲健身游绿道、珠江水系绿道,使“绿道”建设成为广东发展绿色的经济之道、市民休闲的健身之道、游客观光的消费之道、农民增收的致富之道。

怡情健体,游历画境。我们在广东采访期间,体验了增城市绿道源连塘村社的一段绿道。我们乘坐电瓶车沿着增江水道建设的绿道缓行,时而进山,时而入村,满眼映存的荷塘、荔园、花园、名贵苗木、油茶林,绿道上布满了特色小吃点、售卖点,来来往往的旅行人群或骑车、或步行,悠然自得。中午时分,绿道边上的农家乐家家红火,这里的农村生态变成了生态旅游优势,农业劣势变成了增城发展优势。增城绿道在全国建设最早、设施完美、里程最长、旅行安全、景观最多,累计建成自驾车绿道200多公里、自行车休闲健身旅游绿道300多公里,还有50多公里的增江画廊水上游绿道,汪洋书记在全省推广增城绿道,现已建成了1200多公里,大多已经市县相连。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增城改造提升绿道工程,先后投入4亿多元,对荔新、增派公路和增江河两岸等8条主干道233公里公路进行景观林带建设。广东省林业厅重点推广增城经验,决心在2020年前,在全省建设23条共10000公里、805万亩的生态景观林带。广东省委支持省林业厅的作为,在十届十一次全会上上升为省委意志,并进行了专题部署。2012年新春刚过,省委、省政府便在增城启动了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工程。

让“景观林带”遍布“美丽广东”,广州、深圳、珠海、佛山、韶关、河源、梅州、惠州、东莞、中山、肇庆等各地的党委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市民的主体作用,干就干成,干就干好,真正把生态景观林带这一惠及广大群众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截至2012年底,全省基本建成生态景观林带2720公里。

全省紧紧按照省林业厅“五带(主干道生态景观林带、环城防护林带、主要河流绿化景观带、森林生态游憩带、野生动物生命带)、两体系(湿地公园和森林公园体系)、一屏障(北部连绵山体生态屏障)整体建设规划,因地制宜整合各类发展项目,为后续经济发展打好基础,留足空间,使绿道和生态景观林带两大绿色血脉融合延展,组合成广东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骨架。


进城围城共创森

广东与众不同,广东一直在变。

近几年来,中央提出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幸福广东”。实践在前、探索在前、发展在前,广东林业脚踏实地搞改革,自觉把为人民改善秀美环境作为服务宗旨,尽力为社会和民众提供公共服务,在全省范围内自上而下地实施森林进城围城工程,依托全民绿化打造粤港澳优质生活圈,携手珠三角9市同创国家森林城市,使“美丽广东”的幸福指数摸得着、看得见。

站在新起点,广东省各地林业部门主动响应,以森林进城围城为标准,把争创森林城市作为新目标、新使命。他们始终坚持“追”和“赶”的态势,保持“拼”和“闯”的气势,纵深推进生态广东建设,全力争创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城市。

绿色崛起看珠海。山清水秀,风柔花香,珠海人口不多,生态环境优美。

珠海是国家园林城市,为赢得国家森林城市荣誉,市委、市政府出台全民绿化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全民绿化运动,三年内建成了10个森林公园、新建改造了10个特色公园、打造出了10条特色树种路。

近年来,在省林业厅森林进城围城规划的指导下,珠海创新“绿美组合”打造城市林业亮点。他们在海滨公园主种樱花,对白莲洞公园遍植桃花,而海天公园则栽种市树紫荆和市花杜鹃。

凤凰路上凤凰木,桂花路上桂花香,情侣路上椰树绕,地处珠三角生态构架节点上的珠海,在新一轮城市绿化中建成了100个镇级小公园、小游园,200个森林社区和村庄,累计面积5000多公顷。2012年9月,张育文厅长视察珠海生态林业,称赞蓝色珠海绿色宜居,生态环境能够与欧美先进国家媲美。

璀璨明珠靓东莞。走进今天的东莞,优美的绿地,整洁的街道,城市充满生机。

东莞因“虎门销烟”而闻名,因改革开放而驰名。这个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在森林进城围城工程中创建森林城市,一跃成为国际生态花园城市。

全市人民科学破解森林进城围城工程,规划330平方公里中央生态休闲区,政府投资,作为公益项目,建设大面积、多层次、多色彩的森林景观,降低城市污染,增加负离子,提升市民养生功能。

全市分期分片,在城市中央生态休闲区的生态景观改造中,补种100多万株优良的常绿、长寿乡土阔叶树种,呈现出乡土阔叶林、民俗文化林、卫生保健林、五彩景观林、香树奇观林、湿地景观林、林荫景观带、主题景观林8种不同的城市“森林景象” 。

创建森林城市,建设美丽东莞。《东莞市森林进城森林围城规划》表明,以实施森林公园体系建设、湿地保护体系建设、中央生态休闲区绿化、生态修复工程、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和水乡生态林网建设为抓手,用5年时间朝着“生态化、特色化、精细化、一体化”的方向前进,努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山川秀丽惠州美。“半城山色半城湖”,惠州市在城中闹市的西湖鹭岛为鹭鸟安置温馨的家,“城里闻鹧鸪,城中飞白鹭;城在山水中,家在花园里。”惠州人的居家环境让外来人羡慕不已。

没到过惠州的人很难想象:工业发达的惠州,竟然处处山青水碧,城市的空气还带着山岚的清新。惠州,演绎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音。

惠州视生态环境为最宝贵的生命线,结合森林进城围城工程,建设组团式山水生态城市,保护自然生态屏障,避免了城市发展“挤作一团”的大城市通病。目前,惠州城区人均绿化面积已达11.92平方米,东江干流水质和城市饮用水源水质保持国家一至二级标准,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森林覆盖率59.9%,绿化率91.3%,空气质量在珠三角地区名列前茅。

在采访中我们到,惠州在“创森”的40项国家指标中已有37项达标。投入3.56亿元绿化三环路工程全面展开,将其打造成广东省的绿化标杆。按照惠州的创森计划,2013年底前,新建7个县级森林公园,60个森林家园,7个森林绣花工程。

惠州市把中心城区6个休闲公园建设列入政府十件民生实事。我们行走在绿色惠州,处处体验到了惠州的自然美。全市各县区打破自我封闭之状,在广东和惠州的大局下行动,用统一的标准联通途经惠州的3条绿道,把惠州的“名山”、“大河”、“丽湖”、“大海”巧妙串联,展现出“海之韵”、“江之美”、“湖之秀”、“山之灵”的秀丽主题。

竞进提质,落脚在“进”。三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和推进,使南粤大地的天蓝地绿,山青水净,城美人和。

凝聚正能量,提振精气神。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广东林业珍惜、呵护和升腾已然形成的三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场效应”,全省上下声气相通,拧成一股绳,贡献、聚合、强化正能量,共同发力、深化建设,强化管理、提升质量,树起了一个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生态建设新标杆,在通向美丽幸福广东的高层次上奋力拼争,蓄势领跑共建、共享、共富的发展之路。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