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广州4月14日电(贺林平 钟哲) 日前,广东省政府召开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推进会暨全省林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研究部署“十三五”林业改革发展工作和下一阶段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在会议上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广东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推进林业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全省各地、各部门一要明确新形势新任务,科学谋划“十三五”林业工作。要充分认识到发展林业是更好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有力举措。
4月7日-8日,广东省林业厅启动“绿色广东行”记者走基层大型新闻采访活动,由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中新社、广州日报、信息时报等18家中央驻穗媒体和省市级媒体一行共30余人组成的采访团,先后前往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茂名森林公园、水东湾红树林等地进行实地采访。
露天矿公园:从城市伤疤到生态明珠的“绿色转身”
茂名油页岩开发项目为新中国甩掉“贫油国”的帽子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同时也为茂名留下了一个长5.2公里、宽1公里、最深处距地面超过百米的两个矿坑。由于不合理的开采方式,露天矿区及周边地区生态恶化,矿坑湖成为“死水湖”,同时带来了水土流失等地质问题,给周边地区群众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从卫星图片看,露天矿宛如一块巨大的“伤疤”。
2014年初开始,茂名按照“引水、种树、建馆、修路”四管齐下的思路建立露天矿生态公园,利用闲置矿坑引入水系,把矿湖变成可利用水库和供市民观赏的景观,通过引水工程把高州水库、鉴江、矿湖、小东江水系连为一体,使矿湖死水变成活水,彻底改变了矿湖水质。建成后的矿湖蓄水量将达到1.6亿立方米,对解决周边8000多亩农田灌溉,改善小东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同时,露天矿从2014年3月份开始植树造林,目前已完成矿山迹地复绿面积6000多亩,环湖路绿化1500多米。仅用三年的时间,裸露多年的露天矿迹地上基本上达到了绿化覆盖,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
除此之外,茂名还利用露天矿的旧有厂房,改造建设一座面积约60亩的油城博物馆,展示矿区当年的生产生活用品。未来,茂名要把露天矿公园打造成市民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践行绿色发展。
茂名森林公园:国营林场变身4A级旅游景区
茂名森林公园前身是国营茂坡林场,占地面积4500多亩,2002年12月向游人开放,是茂名唯一的省级森林公园。公园先后获得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基地”、“全国林业科普基地”等8项荣誉。
公园以引种南亚热带植物为主,分为科普教育区、森林休闲区和文化娱乐区。目前已引进罗汉松、蝴蝶树、海南萍婆等100多种名贵树种。此外,公园还是广东第四大动物园、地市级最大动物园,园内展示了国家珍惜保护动物100多种3000多头(只)。
据了解,自开园也来,客流已经从最开始每年5-8万人急剧增长到现在的每年80万人,来游玩的不止有茂名本地人,还吸引了湛江、阳江等周边地市游客甚至广西的游客。
全国最大人工红树林: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电白红树林由电白市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茂港县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省级大洲岛湿地公园三部分组成,红树林保护面积2850公顷。
据介绍,电白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于1999年12月经市政府批准建立,规划建设面积1995公顷;2004年开始,电白与中国林科院合作,采取加高造林滩面、选择适生耐咸树种、围网保护幼林等措施对水东湾红树林进行生态修复,主要造林树种有海桑、无瓣海桑等10多个品种,人工造林面积1.5万亩,保护区红树林覆盖率达到35%,是全国最大的人工红树林基地。
本网在现场看到,水东湾红树林与市区道路及居民区仅一堤之隔。据了解,红树林在消浪护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曾经历过无数次台风暴潮的考验。同时,红树林还能为鸟类的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让人与动物在此地和谐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