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山再现植物新种——黄进报春苣苔

  近日,丹霞山再次发现植物新种——黄进报春苣苔。据悉,这已经是近年来在丹霞山发现的第19个新种。该植物新种的发现来源于丹霞山本地植物达人的报料,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植物科研团队根据报料线索对该植物进行了一年多的野外跟踪调查,最终通过形态学、分子系统学等方法将其确定为尚未被描述的新物种,并将研究成果发表于《广西植物》学术期刊。

  黄进报春苣苔形态特征

  此次发现的植物新物种命名为黄进报春苣苔(Primulinahuangjiniana),是以纪念为丹霞地貌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中山大学黄进教授而命名的。黄进报春苣苔的苞片仅有2.5-6mm长的苞片;其花萼叶片等长,花丝基部附近膝状突起,中部以上具有腺毛;柱头倒三角形,深2裂成两线形裂片,侧膜胎座。与新物种同属物种短序报春苣苔(P.depressa)的区别在于后者具有长达15-30mm长的苞片;花萼裂片不等长,花丝于中部膝状突起且无毛;柱头片状,稍2浅裂成三角形裂片,中轴胎座。

  黄进报春苣苔主要特征

  近年来丹霞山大力推动“科学名山”建设工作,与中山大学等全国3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有步骤地推动了丹霞山地质地貌、生物多样性、文化历史的研究。目前已经在丹霞山发现丹霞梧桐、丹霞兰、丹霞小花苣苔、丹霞堇菜、广东锦槽蛇、丹霞瘦脐菇、彭华柿、黄进报春苣苔等19个动植物和菌类新种及新纪录种。

  彭华柿

  丹霞兰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