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第二批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人选名单”,其中,广东林业系统有两人成功入选。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卫华入选林草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小良生态站副站长、陈焕镛研究员王法明入选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
为推进林业和草原高质量发展,强化林草科技创新人才支撑,2020年8月4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下发《关于公布第二批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人选名单的通知》,在全国林业和草原系统内高校和科研机构遴选了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本次共有15名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15名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30个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团队入选。
张卫华,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张卫华长期从事林木遗传育种工作,致力于速生用材树种遗传改良研究,突破相思、桉树、红锥等树种核心群体构建、新品系选育、规模化繁育、高效栽培系列关键技术,选育一批速生、抗逆新品系;围绕快速建园目标,在亲本评选、杂交育种等方面成效显著。
她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专题和广东省科技计划等项目12项,参与20余项;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3项、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2项、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1项、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SCI收录3篇);认定良种5个,授权发明专利5项;颁布地方标准1项;出版教材/著作3部。
王法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副研究员
王法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小良生态站副站长、陈焕镛研究员。王法明长期以海岸带的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自主设计的野外控制实验,结合长期演替序列研究、空间大数据分析和模型模拟等方法,系统的了解了生态恢复和气候变化对沿海热带森林和滨海湿地碳循环过程的影响,揭示了热带森林植物适应高氮和低磷环境的机制,加深了我们对海岸带蓝碳(Blue Carbon)生态系统高碳汇功能及其与气候变化负反馈机制的认识,推动了我国在海岸带生态系统恢复及其对环境变化响应的发展,提高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影响,取得了受到国内外同行关注和认可的多项原创性成果。
已在国内外主流SCI刊物发表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论文23篇,累计影响因子100,含Nature Communications (NC), Functional Ecology (FE), Restoration Ecology (RE), Total Science of Environment, Plant Soil (PS),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BFS),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SBB)等生态学和土壤学主流期刊论文。主持国家基金4项,授权专利2项,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入选“珠江科技新星”。
王法明受邀担任Functional Ecology (英国生态学会主办的生态学顶级期刊)和Ecology and Evolution副主编,以及中国植物学会主办的Journal of Plant Ecology编委。此外,他还担任巴西Serrapilheira研究所基金评委(2020-2022)和澳大利亚大学研究生论文评委,并为20多个国际主流生态学和林学SCI期刊审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