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任海: 国家植物园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

  忙科研、忙管理、忙履职......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华南国家植物园研究员任海的工作中,“植物”始终是重中之重。

  自从华南国家植物园于去年7月正式揭牌后,任海亲眼目睹园区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同时也感觉到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作为生态恢复和植物保护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国家级植物园的管理者,编制华南国家植物园的总体规划和建设方案、联合申请植物多样性与特色经济植物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引进高层次人才、带领全国植物园同行制定《中国植物保护战略(2021-2030)》和《国家植物园考核评价标准》等一系列重要工作,都需要任海亲力亲为。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华南国家植物园研究员任海。

  2023年,任海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全国人大代表。谈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感受,任海既感到意外,也非常期待。“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我会以科研精神积极履职,加强学习、深入基层、勇担履职责任。”此次参加全国两会,任海结合自身专业,持续关注科技创新和植物保护的交叉领域话题,并精心准备了“推进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遗传资源数字化序列信息的保护、规范与利用”等建议。

  科研

  成果产出数量居世界顶尖水平

  2022年7月11日,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正式揭牌,成为华南地区首个国家植物园,也是我国国家植物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2023年,广东省工作报告和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中分别提出了“高标准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和“涵育多彩多姿的广东山水、广东湖海、广东花木”的工作目标。

  对此,任海表示,华南国家植物园肩负着非常重要的使命,其核心工作就是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国家植物园,而强化自主创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则是这项工作的基本支撑。

  在科研方面,华南国家植物园成果斐然。“去年,我们发表SCI论文533篇,集中在生态学、植物学、农学三大学科,总数在全球植物园中排名第一,高质量论文数也排第一。”任海还表示,揭牌后华南国家植物园联合申报了植物多样性与特色经济作物全国重点实验室并获准建设,同时依托这一平台引进44位高层次人才。

华南国家植物园内收藏的植物标本。

  任海透露,2022年华南国家植物园还承担了三项国家重大项目,以科研成果服务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除此之外,华南国家植物园还牵头制定了《中国植物保护战略(2021-2030)》和《国家植物园考核评价标准》,参与编制国家植物园体系规划和《全球植物保护战略(2021-2030)》(英文)的工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

  “我们将努力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和全省高质量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任海介绍,结合国家需求和科学前沿,他们还将重点研究南方海岛植被生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多样性的调查评估和保护等。

  保护

  既是珍稀物种的“避风港”,也是植物资源的宝库

  今年春节期间,北京的国家植物园和华南国家植物园两个国家植物园联袂举办兰花展,各种珍稀兰花品种亮相。其中在华南国家植物园的温室群景区及兰园内,550余种兰花“共聚一堂”,兜兰、迷你蝴蝶兰、香蕉兰、领带兰等为“花城”增添了别样风采。而各种兰花争奇斗艳的背后,反映的是华南国家植物园在珍稀植物的收集、保育以及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不懈努力。

华南国家植物园中人工育苗的兰科植物。

  华南地区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迁地保护是华南国家植物园的重要职能。据任海介绍,去年以来,华南国家植物园新引种植物超过110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8种。“我国总共有大约3.7万种高等植物,其中华南国家植物园已经收集了超过1.7万种(含种以下单元),居全球前列。另外在500余种广东特有的植物当中,我们也收集了相当一部分。未来我们将力争迁地保护植物达到2万种左右,占我国高等植物种类的大半,并实现华南地区珍稀濒危植物园内迁地保护全覆盖,经济植物达到6000种左右。”任海说。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