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至2日,全国城市生态站工作年会暨城市生态年报发布会在广州举行。会上发布《绿美广州生态空间状况监测报告(2024年)》,这也是我国首次以城市为主体,向公众发布生态空间状况监测报告。
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快速发展。作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全国构建的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网的重要站点,广州城市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在全市布置14个监测点,收集水、土、气、生、环境等生态全要素指标数据,科学反映绿美广州实施以来城市生态空间状况。
据了解,该报告基于广州生态建设成效、相关研究和统计结果,结合2023年观测数据等本底资料,公布5大类生态指标,从优化生态格局、强化生态韧性、巩固生态稳定性、提升生态品质和增进生态福祉等五个方面阐述绿美生态建设成效。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一级巡视员李世东表示,城市是人类活动中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迫切需要建立面向城市生态系统的长期观测站,以监测城市生态功能和健康状况的变化。
近年来,广州通过对绿色本底和蓝绿网络提升建设,实现从传统山水格局向“通山达海 贯江融城”生态网络格局转变。数据显示,广州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429.15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全市湿地面积6.95万公顷,占广州市国土面积9.35%;规划保护划定自然保护地75个,面积达10.98万公顷。
“我们实施了‘公园+’行动,不断提升公园的活力和吸引力,加快城市品牌的塑造与传播。”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局长孙玥介绍。截至2023年,广州市建成各类公园1426个;开放绿地、草坪及林下空间124处,共280万平方米。这些高品质的休闲游憩活动空间,让市民可以便捷地走进自然、了解自然。
“这次报告的发布是我们的一次尝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城市生态站专业组组长王成表示,“我们需要科学数据和观测指标的支撑,这些科技监测结果,能够科学地指导我们城市生态空间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市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