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深蓝“碳”路

  在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郁郁葱葱的红树林如同一条绿色的生命线,守护着这片海域的生态平衡。

  福田红树林位于深圳湾东北部,是我国唯一处在城市腹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全球候鸟迁飞通道的重要驿站和越冬地,每年有近10万只候鸟在此栖息繁衍,成为一道亮丽的生态风景线。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带海陆交错区生产能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维持生物多样性、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被称为海岸卫士、蓝碳明星、天然物种库。

  近年来,深圳在红树林保护工作上不断加大力度。2023年2月2日,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被列入《湿地公约》的“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23年9月,经《湿地公约》常委会第62次会议审议通过,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

  开展红树林保护,如何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近年来,深圳市坚持守正创新、强化使命担当,高标准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构建红树林保护碳汇全链条交易机制,畅通“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技术路径,探索出一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深圳路径”,为全球红树林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经验和示范。

  构建红树林保护碳汇全链条交易机制

  郁郁葱葱的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同一块绿宝石,镶嵌在深圳市中心。在“两山”理念和“双碳”目标指引下,深圳市积极探索构建覆盖确权登记、碳汇计量、底价评估、交易规则和金融支持等红树林保护碳汇全链条交易机制。

  2021年3月,深圳首次完成了对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明确权属与红树林地总面积,划清保护区界址范围,明晰自然资源权属状况和关联信息,为碳汇交易打下产权基础。

  2023年5月,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了全国首个《红树林保护项目碳汇方法学》。这一方法学明确了红树林保护项目碳汇的碳计量方法及监测程序,填补了国内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类碳汇项目方法学的空白,为建立红树林保护碳汇市场提供了技术支持。经核证,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约126公顷红树林地保护活动在第一监测期内(2010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的碳汇量为38745.44吨,年均3874.544吨。

  2023年9月26日,全国首单红树林保护碳汇在深圳拍卖,起始价为183元/吨,经过92轮激烈竞价,最终以485元/吨的价格由深圳市家化美容品有限公司成功竞得,该笔成交价格也成为了全国碳汇市场的最高单价。

  据介绍,红树林保护碳汇拍卖底价参照土地资产评估方法确定红树林碳汇拍卖底价,从成本、效益、市场及技术路线等方面构建碳汇资产评估方法体系,综合考虑试点意义、资源稀缺性、深圳市实际情况等因素,运用市场比较法,对红树林保护碳汇开展价值评估,确定起拍价。

  为增进企业对红树林保护碳汇项目的了解,提升意向企业的购买意愿,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广泛开展市场推介,举行深圳红树林保护碳汇交易宣传推介会。同时,在深圳市纪委监委、发展改革、司法、生态环境、金融监管、财政、统计等部门配合下,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牵头编制《福田红树林保护区红树林保护碳汇交易试点组织方案》,并经深圳市政府同意印发。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推动社会资本参与红树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此外,深圳通过生态保护和保险机制有机融合,创新开发适合红树林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金融保险产品,探索建立蓝碳交易和新型金融业态合作机制。2023年7月25日,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签订《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碳汇保险捐赠协议》,标志全国首单红树林碳汇指数保险落地深圳。

  2024年10月,兴业银行深圳分行与深圳市蓝碳家化科技有限公司就蓝碳金融创新合作正式签约,落地深圳首笔红树林保护碳汇质押融资业务。该笔业务通过以“碳”换“贷”的方式,为企业提供新的融资渠道,着力满足企业流动资金需求,是蓝色金融领域的创新突破。

  蓝碳“深圳模式”全国推广首单落地

  江门市恩平市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也是一座生态之城。这里有绵长的海岸线,以及大湾区连片面积最大的红树林——约373公顷的镇海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2023年9月26日,深圳市完成全国首单红树林保护碳汇拍卖,为恩平市红树林保护碳汇交易提供了最切实可行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在2024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蓝碳交易与蓝色金融”活动上,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和恩平市政府举行《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依托深圳市场化优势、蓝碳领域专业技术力量和恩平市红树林生态资源,共同推动蓝碳开发与跨区域合作,探索蓝碳交易联盟的可行性路径。

  2024年11月20日,蓝碳“深圳模式”全国推广第一单——恩平市镇海湾红树林保护碳汇以336元/吨由深圳市中成机电工程有限公司竞得,该笔成交总金额超198万元,创全国红树林保护碳汇单次拍卖新高。

  此次恩平市镇海湾红树林保护碳汇的开发和拍卖,是深圳市与恩平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优质生态产品价值有效转化最鲜活的地方实践,实现蓝碳交易跨区域互联互通,为进一步健全蓝碳市场化交易体系,构建粤港澳大湾区蓝碳交易市场贡献可行方案。

  下一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进一步开拓自然资源碳汇市场,加快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探索跨区域合作下蓝碳交易联盟的可行路径,逐步搭建可供多种社会力量直接参与的蓝碳交易市场架构,实现从实验到量产、从试点到全国的转变,为广东乃至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新力量。

  向世界传播红树林保护的“深圳经验”

  2024年11月6日,国际红树林中心成立协定在深圳正式签署,首批18个成员国代表共同签署协定并为国际红树林中心揭牌。

  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为何落户深圳?这是深圳市扎实推进湿地保护工作的重要体现,也折射出世界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认可。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深圳便积极投身于红树林保护工作。目前,深圳红树林总面积296.18公顷,其中,已划入自然保护地实施严格保护的红树林面积185.30公顷,占全市红树林面积62.56%。

  在营造和修复方面,深圳更是超额完成了广东省下达的任务,“十四五”期间,深圳已完成红树林营造15.48公顷、修复面积103.08公顷,为红树林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据统计,深圳湿地涵养的植物已达67科148属219种,为鸟类、鱼类、哺乳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等81科253种野生动物提供了生生不息的家园。目前,深圳正在推进《深圳市湿地保护规划(2024-2035)》的编制工作,构建适宜国际化大都市特征的湿地保护空间格局,努力建设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示范城市。

  作为全球首个红树林保护交流合作中心,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将通过成员国和观察员的紧密合作,收集总结全球红树林保护的优秀案例和先进做法,组织专家在全球红树林的演变趋势、驱动因素和优先策略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制定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的技术标准,适时开展跨国合作的科研项目。深圳也将成为国际多边环境治理机制的全球枢纽之一。

  近两年,深圳围绕加强红树林保护修复、国际合作交流等,举办了一系列国际高级别论坛、国际研讨班,并与马达加斯加、柬埔寨等国家签署《红树林保护修复能力建设项目合作协议》,推动设立国际红树林保护专项基金,不断壮大红树林保护的“朋友圈”。

  同时,坚持“走出去”,将“深圳经验”不断传播至世界各地。2024年11月11日~2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办。其中,“中国角”边会在会议期间举行了“绿美湾区,‘碳’索未来”广东地方专场活动,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参会代表在会上发言,重点展示深圳在红树林保护方面的国际合作成果,分享红树林保护和碳汇交易的具体做法和经验。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立足深圳优越的自然资源禀赋,厚植高质量发展的蓝绿基底,锻造向海图强的“蓝色引擎”,进一步深化在红树林保护和碳汇保护和交易方面的国际影响力,积极拓展与世界各地的合作渠道,努力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加鲜活的“深圳经验”。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