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遇上时代浪潮,变革与创新总会不期而至。在粤西这片充满烟火气的土地上,年例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热闹非凡的传统贺岁庆典,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心中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年例大过年”的说法深入人心。每逢“年例”,亲朋好友相聚一堂,共享美食、欣赏民俗文化,热闹的氛围洋溢在大街小巷。
今年不然——茂名电白、化州、高州等地的“绿色年例”令人眼前一亮,为古老的传统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
春节前夕,电白多部门联合发出“办年例,来种树”倡议,22个镇街迅速响应,截至2月4日,累计种树6424株,群众3126人次参与。化州发起“我为娘家种棵树”倡议,短短半个月,广大外嫁女积极响应,开展活动42场,累计种树1.7万余株。高州则在春节前便早早行动起来,当地积极动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宣传“绿色年例”,鼓励人们参与到绿色行动中来。高州市连续11年开展“有喜事来种树”活动,今年深化为“做年例,齐种树”,得到了群众的积极拥护。
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绿色年例”的兴起,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与社会价值,与绿美广东的发展理念高度契合。在文化层面,绿美广东强调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而传统年例中存在的大摆筵席、铺张浪费现象与之相悖。“绿色年例”倡导的植树行为,正是将绿美广东所蕴含的绿色生态理念融入传统节日,让人们在传承年例传统的同时,强化对生态文化的认知与践行,实现了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态文化的有机融合,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也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增添了文化底蕴。
从社会价值方面分析,“绿色年例”对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是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在基层乡村的生动实践。植树活动美化乡村环境、增强村民环保意识,这种从物质追求到精神追求的转变,体现了乡村文明的进步,契合绿美广东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的目标。此外,“绿色年例”为外嫁女等群体提供回馈家乡平台,增强了乡村凝聚力和归属感,有助于整合乡村力量,共同投身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推动乡村生态、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协同发展。
当然,“绿色年例”的发展仍有广阔的空间。未来,当地可以思考如何将“绿色年例”与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等产业相结合,打造具有粤西特色的绿色发展模式,进一步丰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内涵。同时,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类绿色文化活动,让更多人了解“绿色年例”的意义,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其中,让这一创新的传统习俗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中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绿色年例”的出现,是传统与现代的一次完美碰撞,它让我们看到了传统习俗在新时代的无限可能。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绿色年例”将成为粤西地区的一张亮丽名片,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以及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