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县上坪镇催生"一镇一品"蜜桃特色经济

  虽然雷阵雨一阵又一阵地下,但并不影响上坪桃农到上坪“植物门诊”为桃树“看病”的热情。时近中午,只有三十多平方米的“植物门诊”仍然人头济济,正在坐诊的“医生”谢文海一丝不苟地记下每种“病状”,并有针对性地开出“药方”。
  “再过半个月就是桃子收成的时节了,预计今年有5万元的收入。”连平县上坪镇西坪村村民谢振树高兴地告诉记者,他种了300株桃树,目前已有150株挂果。自从上坪有了“植物门诊”,他经常往那儿跑,向专家请教种桃技术。他说,今年在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通过适当施肥、及时“看病”,150株桃树都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子,预计产量将达2万斤,比去年同期多几千斤。
  近年来,上坪镇结合“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实际情况,积极实施“一镇一品”战略,兴建了上坪镇万亩蜜桃基地建设项目,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当地群众脱贫奔康。“凡是有山地的人都种上了桃树。”该镇镇委书记吴碧权告诉记者,目前,全镇种植蜜桃的农户共有3726户,每年的增长速度达20%,种植面积2.3万亩。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

  据介绍,上坪的土壤呈酸性,冬天不太冷且不长,这种环境比较适合蜜桃生长。该镇根据这种自然资源优势,与当地农民群众有种蜜桃的传统习惯结合起来,提出了“希望在山,致富在山”的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在上坪的众多水果中,上坪蜜桃以果大、清甜、爽脆、有蜜味闻名县内外,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通过大量的市场调查和省农科专家的调研,证实了上坪的蜜桃是全省少有的优良品种。于是该镇大力推广蜜桃种植,把水蜜桃生产定为连平县“一镇一品”的特色经济。
  “品牌就是生命,规模就是效益”。2002年以前,上坪镇有蜜桃基地4000亩。2003年,该镇完成6000亩水蜜桃的备耕种植任务,开始筹建九连山万亩蜜桃基地。该镇为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实现产业化经营,在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镇兴起了蜜桃种植热潮。从2003年9月开始,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该镇完成了备耕打穴面积4350亩,基地建设空前快速。群众种植蜜桃的积极性高涨,上坪的中村、古坑每天就有近千人上山备耕打穴。2003年至2005年,该镇动员群众再扩种1万多亩。该镇种植蜜桃项目建设实行统一规划、连片开发、分户经营的方针,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以九连山鹰嘴蜜桃基地为中心向周边各村辐射,形成了“村村有基地,户户有庄园”的格局,达到人均1亩桃园以上,使该镇成为名副其实的蜜桃专业镇。2005年,该镇被国家有关部门评为“中国鹰嘴蜜桃之乡”。

  好政策增强桃农信心

  为了使上坪镇扩大生产规模,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从2001年开始,连平县委县政府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鼓励贫困家庭到当地信用社贷款发展水蜜桃种植业。同时拨出资金,在种苗、化肥、农药、技术培训方面对种植水蜜桃的农户给予专项补贴。

  据介绍,当地农民种植水蜜桃,只需出5角钱就能买到由政府提供的水蜜桃果苗(原价需2元钱),其余的都由县政府补贴。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该县在专项补贴方面投入资金近百万元。另外,对确实存在困难的农户,还可以通过县、镇政府与信用社协调申请贷款。西坪村村民谢振树说:“我从1998年开始种桃,在2001年前,种桃只是我的副业,家庭的经济收入还是靠在外面打工为主。”从2001年开始,在县委县政府的扶持下,谢振树对扩大水蜜桃种植规模有了信心,种植的水蜜桃数量由几十棵发展到目前的300棵,种植面积达10多亩,每年的经济收入由原来在外面打工的几千元增加到几万元。去年,谢振树建起了一栋面积150平方米的三层楼房。谢振树高兴地说:“要不是在政府的扶持下扩大种桃规模,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一家人才能住上新房子。”
  为了打响上坪水蜜桃品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该县加大了对产品的宣传力度。每年7月,该县都会举办水蜜桃品尝推介会和“水蜜桃开园仪式”,向外界推介水蜜桃。同时通过电视、报刊、广告等多种形式宣传“中国鹰嘴蜜桃之乡”品牌,大大提高了水蜜桃的附加值,其价格由原来的三四角钱一斤上升到目前的五六元钱一斤(品质更好的达到七八元钱一斤)。虽然桃价涨了很多,但产品仍然供不应求。

  高科技确保品牌质量

  光有规模,没有质量,打造品牌也只是一句空话。在种植水蜜桃的过程中,连平县经常为桃农举办种桃技术培训班,专门请有关专家前来传授栽培和管理技术,并组织技术人员实地指导农民按要求规划备耕,发放相关资料给种植户,使每个农户都能全面掌握蜜桃种植、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到目前为止,该县共举办培训班50次,培训7270人次,共投入资金10多万元。
  为了重点指导农民科学用肥用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今年3月份,由连平县科技局和广东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合作建设的广东省农科院植物保护医院连平分院第二门诊在上坪挂牌,农林办两位技术员每天值班,除了收集当地植物病害信息、传授防治技术、制定定期灭杀病害的时间及药物外,他们还负责对农药进行管理和指导使用,并跟踪服务,加强了用药安全管理。
  “植物门诊”受到群众的青睐,每天都有30多人次前往咨询。谢汉州是该“植物门诊”的常客,他说:“以前我只是凭自己的经验给果树治病,有时发现果树有病也无法确诊,用药经常出现错误,造成不少损失。另外,平时在市场上要买三四种药剂才能起到杀虫作用,一亩地要花150多元钱,现在有针对性地使用由省农科院专门研究出来的杀虫剂就可以解决问题,每亩地只花了10多元钱,大大节省了成本,而且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据了解,该分院以省农科院植保医院为依托和支撑,由县、镇、村(产业基地、种植大户)三级服务组织组成。分院设有专家门诊、植保技术培训等机构,在乡镇设有植保服务诊所,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发展村级植保社区服务站。现有的半脱产农技员和植保专业户,将经过整编培训“变身”为“植保医生”。每个服务站基本上能服务5-6个村,面积在万亩以上,在保证本村技术和物资的前提下,还能够为周围村庄提供服务。这意味着,该县农民尤其是种植大户担心的果树生病、蔬菜虫害、农药化肥是否假冒伪劣等问题,可以在家门口免费得到解决。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