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大埔”生态优美增引力

  近年来,大埔县紧紧围绕“生态增引力”的发展思路,主抓森林围城、绿色长廊和万亩林分改造三大生态工程建设,落实营造林质量管理、森林资源管理、森林防火管理、行政效能管理等四项管理措施,努力推动林业生态县建设,打造绿色生态屏障。目前,大埔县森林资源蓄积量明显增大,道路绿化明显好转,城镇村庄绿化面积明显增多,生态公益林功能等级明显提高,群众生态意识明显增强,自然保护区得到有效管护。   据了解,三年多来大埔共完成造林面积15万多亩,完成中幼林抚育40万亩,完成义务植树330多万株,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5%,并通过林分改造,全面提高森林总量和质量。目前大埔有林地面积179376公顷,森林活立木蓄积量4485096立方米;全县生态公益林面积58896.8公顷,其中一二类林占68.3%,森林覆盖率达74.3%,位居全市前列,始终保持森林资源生长量大于消耗量的良性循环。   在森林围城工程建设方面,大埔县制作森林围城管护责任示意图,明确县直11个系统和湖寮镇的管护责任;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对虎山公园全园清杂,铺设草皮,补种、套种名贵树种,提高公园品位。在绿色长廊工程建设方面,一是对大梅线绿色长廊进行补植树木草皮,努力把其建设成为“样板绿色长廊”。二是协助公路、交通、国土等部门,做好道路两旁路树的加密补植和已经关闭的石场、取土场的复绿工作。在万亩林分改造工程建设方面,在湖寮、三河、茶阳三镇的生态公益林区共规划了11620亩林分改造区,调集90万株木荷、樟树、枫树等乡土树种苗木,抓好改造工程。   在营造林质量管理措施上,该县确保做到“营造一片、成活一片、改造一片、见效一片”。引进福建漳州老板投资500万元建设科技含量较高的年产苗木1000万株的苗木培育基地。在森林资源管理措施上,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方式,从源头、流通、加工场地三环节加强管理,制订了《大埔县木材经营管理规定》,投入80万元加快推进在县城黎加坪的木材加工专业园区建设,增加茶阳木检站十字路口的“电子眼”,形成三个木检站和茶阳、三河、大东三个林业站实行电子眼监控的木材流通网络监控系统。在森林防火措施上,抓生物防火林带网络建设,投资30多万元购买高压水力灭火系统,确保长廊及围城安全。   3年来,大埔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逐步建立起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体的“生态屏障”,大埔的生态优势使投资环境和旅游环境更具吸引力。据了解,仅今年5月,该县就先后迎来了潮州300多名自驾车游客和2000多名海内外游客徒步游大埔境内的韩江流域。(大埔林宣)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