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梅州市实施“生态梅州”发展战略,舞好林业龙头建设生态家园,林业生态建设走上了可持续发展轨道,逐渐形成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和功能更加完善的森林生态系统,建立起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森林围城工程构建人居佳境
梅州城区周围环绕着10.57万亩群山,分布在83块山地,总长50公里。2004年,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在梅州城区周围十万亩群山规划重点生态保护区的通知》,决定用4年时间把梅城周围群山建成拥有六大功能区域的绿色屏障。市委、市政府随之号召全市人民掀起了“绿满梅州”大行动。市委书记刘日知经常带头打穴种树,在他的感召下,党员林、青年林、机关林、工会林、妇女林、红领巾林……各种义务植树林琳琅满目,社区绿化、庭院植树、家庭种花蔚然成风,蔚为大观。
之后,市林业局组织技术人员与华南农业大学林业专家教授们一起,踏遍逶迤群山,科学勘查规划。经过精心调研,反复论证,《梅州城区十万亩群山森林围城工程施工设计方案》应运而生。森林围城工程由市直单位、梅县、梅江区三方分别承担任务。在百岁山一带林区,梅州市建立了桂花园、白玉兰园等特色园,并对林相进行了改造,种植了一批优良的阔叶树种。“客天下旅游产业园”里的千亩杜鹃园和百花园目前已初具规模。天伯公林区建立了林分改造试点,精心选择优良阔叶树,采取大穴、大苗、大肥进行高标准造林,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在梅县新县城梅花山森林公园,全面套种了优良乡土阔叶树种,改造了纯松林。
与此同时,森林保护工作不断加强,不断完善。梅州市聘请53名专职护林员成立梅城群山护林队,落实管护措施、责任、面积和范围,对梅州城区周围十万亩群山进行重点保护,开设了长达110公里的生物防火林带。
梅州城区森林围城工程建设的实施,推动了全市各县城森林围城工程建设,加快了“绿满梅州”的步伐。兴宁、平远、蕉岭、大埔等地纷纷建设了规模较大、景致宜人的森林公园和绿色长廊。蕉岭围绕建设“生态产业、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的发展思路,采取“树、草、花相结合,乔、灌、草相搭配”办法,对 “十园两中心”和一河两岸绿色长廊进行美化、绿化,积极构建复层立体式的城区植物群落。目前,县城绿地率达3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3平方米,绿色文明城区建设工程已初具雏形。为提高绿化品位,梅县在不断扩大绿化面积的同时,把集中连片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生长的地方列为自然保护区,利用乡土阔叶树种补植套种改造针叶纯松林,加快林分改造,不断改善林相,构筑保护类型齐全、布局比较合理、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的自然保护区体系。与此同时,规划建设了银杏园、桂花园、梅花园、红豆杉园等特色景观园区系列精品工程。
自然保护区捍卫森林景观
说起梅县阴那山、大埔县丰溪林场、五华县七目嶂、蕉岭县长潭等自然保护区,市民们无不感叹那里独特的自然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自然保护区的设立,成功捍卫了其独特的森林景观,为市民提供了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快了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加强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和自然遗迹的保护,在各级林业部门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梅州市自然保护区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全市共有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市级自然保护区34个,县级自然保护区14个,总面积16.88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0.63%。
自然保护区设立后,梅州市逐步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办法,自然保护区内设立管理站(处)29个,管理人员达200多人。大埔丰溪省级自然保护区还成立了治安巡逻队和护林哨所,并配齐专职护林员,巡山护林,强化火源管理,每年投入10多万元,修铲57公里长、10—15米宽的防火林带,并经常派出场干部到边界地区彼此互访,共同防范山火。
为保护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梅州市各有关部门持之以恒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加大对破坏森林资源的打击力度,结合每年的“野生动物宣传月”、“爱鸟周”活动,组织执法检查,对查获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放归自然保护区,有效地保护了自然资源。据了解,全市有2000余种高等植物,经考察采集和记载的有1084种,隶属于182科,598属。野生动物种类繁多,保护价值较大的主要兽类和鸟类有200多种,两栖爬行类动物100多种。全市有莎椤、伯乐树、伞花树等国家级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10种,国家级保护珍稀濒危动物穿山甲、银豹、猫头鹰、蟒蛇等26种。
梅州市各级自然保护区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还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及时掌握自然保护区内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蕉岭县皇佑笔自然保护区的科研人员经常深入保护区,调查现状,寻求保护生态的最佳方式,对国家规定的保护动植物通过人工更新的方法,创造生长条件,以扩大天然分布,促进资源发展。
林业产业发展前景可观
建设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是发展现代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油茶由于被世界公认为绿色健康食品,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而备受青睐,成为一种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大的经济树种,在梅州市发展林业产业中担当重要角色。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大力培育油茶龙头企业,在政策、技术、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做好指导和服务,鼓励企业走产学研、林科教一体化的路子,逐步建立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千家万户生产,实现产业化经营,经济效益迅速提高。政府还引导油茶龙头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在种植过程中注意绿色环保,避免污染,加工过程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注册绿色商标,争取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形成特色品牌。同时,引导企业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延长油茶产业链,进一步提高附加值。
经过几年的努力,梅州市油茶产业得到长足进步,目前,全市油茶种植面积达25万亩,其中2005年以来新种8万亩;已有2间油茶加工厂建成投产。广东新大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年出苗300万株的油茶苗繁育基地,2万亩油茶高产示范林基地,年产精制山茶油2000吨生产线,并实现了对油茶籽加工附产物的综合开发利用,形成了以油茶为主导的产业园区。今年,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油茶产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12个项目之一给予重点扶持,为油茶产业加快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梅州市将进一步发展油茶生产,计划今后5年内软枝油茶发展到40万亩,现代化茶油加工企业发展到3间,使油茶产业年产值达到 4亿元,吸收农村劳动力2万人,带动农户2000户。
随着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不断发展,林业生态旅游已成为梅州市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部分,并取得良好的生态效应。阴那山、长潭、七目嶂等自然保护区名闻遐迩,让五湖四海游客感受独特的生态佳境。梅县加快阴那山自然保护区建设,使其晋升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平远县在建设绿色生态屏障中,把南台山逐步建成了具有“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多香味、多功能”森林景观的森林公园,经省林业局评审后批准升格为省级森林公园。蕉岭县按照“突出自然景观、体现园林特色、合理安排布局”的原则,进行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加快建设,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森林公园体系。
随着梅州市各地森林围城工程和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有序推进,涌现出来的盎然绿意让人耳目一新,一个个生态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城堡正在形成,各地掀起登山健身热潮,彰显出梅州秀丽山川、满城绿韵的优越生态环境。
梅岭秋色,绿染山川,茂林满山,生机勃发。穿行城乡周边茫茫林海,犹如步入千里画廊。前不久,省林业专家一行考察梅州,非常欣慰地说,梅州舞好林业龙头建设“生态梅州”,取得了林业生态建设巨大成就,不仅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福祉,更为广东生态建设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