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打造森林城市特色景观 将城市与森林和谐相融

  广州在生态建设中,把城市、森林“二者融合”,将城市的生态需求、森林的自然功能、景观功能等有机结合,演绎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融合的和谐之美。   广州地处中国的南大门,北回归线横穿中部,南面太平洋,珠江川流不息,中部是丘陵平地,南部冲积平原依次分布。如此多的地形地貌集于一身,为广州打造不同主题的森林公园提供了条件。近年来,广州按照《广州市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发展规划》,广州建设森林城市特色品牌,推出“五个主题”生态旅游区,将东北、东部、西北、南部、中心城区等五部分分别打造成“北回归线上的都市桃园”、“南国乡村大公园”、“空港休闲大观园”、“滨海休闲的海上田园”、“城郊森林谷”等风格各异的主题园区。市民足不出市就可领略从高山到盆地、从丘陵到平原、从河流到海洋的花城美景。   从1983年广州建立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以来,历经25载,目前广州已批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50个,总面积112.7万亩,占广州国土总面积的10.1%,数量、面积位居全国之最。根据《广州市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发展规划》,至2010年, 全市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总数为57个,面积98554公顷,占广州国土面积13.26%。目前,广州市已对外开放的森林公园有17个,流溪河、石门、风云岭、帽峰山、大夫山、火炉山、龙头山、蕉石岭等森林公园,森林茂密、自然景观优美,成为广大市民旅游、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广州大力打造森林旅游品牌和旅游线路,积极培育“广东流溪梅花节”、“石门红叶节”和“白水仙瀑”等知名旅游品牌,结合森林公园片区规划,打造5条精品森林生态旅游线路,即增城片区以大封门、白水寨森林公园为主的高山飞瀑、幽林探险旅游线,从化片区以流溪河、石门国家森林公园为主的红叶禾雀、碧湖泛舟旅游线,花都片区以王子山、九龙潭森林公园为主的绿海花香、休闲度假旅游线,北郊片区以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帽峰山森林公园为主的森林浴场、娱乐垂钓旅游线,南郊片区以南沙湿地公园为主的海上森林、观鸟赏潮旅游线。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满足了市民休闲、健身、娱乐需求,丰富了市民的生活,愉悦了心情,陶冶了情操,促进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从98年开始,广州开始大规模的生态环境整治行动,拆除了违章建筑,白鹅潭至华南大桥两岸共23公里堤岸连成一线,形成珠江两岸观景长廊。如今,泛舟珠江,两岸已成为贯穿城区的一条绿色走廊,滨江广场绿化带四季常绿,花朵姹紫嫣红,尽显“森林城”特色。凭栏而望,宽阔的江堤、多彩的灯饰、高大的榕树、平整的道路,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珠江两岸游已经成为广州的著名景点之一。   广州市全市江、河、湖、海水岸总长度1417.13公里,其中适宜绿化长度1162.96公里,目前已绿化水岸长度就有1082.13公里,水岸绿化率为93.0%。同时,广州将安全、环保、自然、人本、生态等理念融入绿化之中,形成近自然的水岸绿化模式,营造亲民宜居的绿色岸线,成为广州市特色的休闲、观光景观带。更引人注目的是,在推进河涌截污工程的同时,广州坚持绿化景观与河涌截污同步实施的策略,河涌两侧的绿色岸线形成一幅幅正待展开的岭南水乡画卷。目前河涌整治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驷马涌、新河浦涌、沙河涌、马涌、塞坝涌、沙基涌等河涌沿线均已建成供市民漫步的绿色岸线。   同时,大力保护好城区的南北肺——3.3万亩白云山和1.8万亩的海珠生态果园。目前,广州通过严格保护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林、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办法,建立起239万亩森林,在全市一共打造了448万亩的森林面积,凸显“四季花城”和“山、水、城、田、海”的特色。(广州林业)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