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成千上万候鸟潼湖湿地过冬

成千上万只小鸟成群结队回家了。

 

    昨日傍晚,在惠城区陈江街道办事处青春村承包鱼塘养鱼的浙江人马如虎,又听到空中传来的阵阵鸟鸣声。马如虎建在鱼塘边的房子离潼湖湿地的堤坝还有几百米的距离,但最近的每个黄昏和夜晚,从堤坝周边象草丛(编者注:象草又名紫狼尾草,是一种青饲料)中传出的鸟鸣声,总能清晰地传进他的耳中。“整个晚上小鸟都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像是在开什么大会似的,也不知象草丛中藏有多少只小鸟,飞起来铺天盖地的,非常壮观。”马如虎用手比划着形容鸟群的庞大。

 

    小鸟站在电线上如同五线谱音符

 

    得知有候鸟来潼湖湿地过冬,记者专程前往潼湖湿地探访,第一站就来到了马如虎家。

    马如虎家窗外就是一个面积20多亩的鱼塘。在北风的吹拂下,鱼塘泛起层层波浪,偶尔一条银白色的鱼儿跃出水面,仿佛在与空中极速掠过水面的小鸟相互呼应。站在鱼塘边的小路上,马如虎指着几十米远的竹丛和几棵矮树说,竹丛和矮树的树枝上都藏着小鸟。果然,竹丛和矮树上不时地飞起一小群小鸟。马如虎在这里承包了鱼塘,还饲养了1000多只鸭子。竹丛和矮树周围就是他的养鸭场。鸟儿喜欢到鱼塘和养鸭场偷吃饲料,因此经常聚集在这里。“小鸟到鸭场偷饲料吃,鸭子也让给它们吃。”虽然有些心疼,但马如虎也有些无可奈何。在鱼塘附近的电线杆上,还栖息了上百只小鸟,远远望去,在天空的映衬下,宛如一行美丽的五线谱。

    记者随后步行前往潼湖湿地堤坝,想寻找更多鸟的踪影。潼湖湿地天然的河流、湖泊、鱼塘一个连着一个,蓝天白云下不时有零星的白鹭飞过,与河流、小溪、鱼塘、菜田相映成趣。走上湿地的堤坝,不时可见小鸟钻出草丛与人抢道。比人还高的象草在北风中与夕阳共舞,有两位渔民划着船在河边撒网,惊动了一河水浮莲,两只小狗站在河边对着生人狂吠着,几只小猫则对河岸上晾晒的鱼干垂涎欲滴。

 

    小鸟归巢成为湿地上空一道亮丽风景

 

    青春村村民说,小鸟一般在下午5时左右归巢,夕阳下成千上万只不知名的小鸟组成的鸟群蔚为壮观,成为潼湖湿地上空一道亮丽风景。

    下午5时,堤坝上突然响起了一声惊喜的呼喊:“看!一群小鸟!”一群小鸟突然出现在记者头顶的空中,转眼间就飞过一个长约200米的池塘,落在池塘旁近2米高的象草丛里。在鸟群的后面,一只落后的小鸟挥着翅膀追赶着同伴。等记者转身朝堤坝的另一端观看时,一群接一群的小鸟已经飞过头顶,飞向象草丛里。在2分钟内,记者眼前已经飞过4群小鸟,每群小鸟都有几百只,大群的估计有上千只。仔细观察后发现,小鸟从湿地草丛中几乎同时飞出,然后迅速集聚到一起,沿着河面盘旋着飞向天空,箭一样“射”向象草丛中。由于小鸟的飞行速度很快,由集聚到飞到空中就在一两秒的时间内,几乎让人看不清这个过程。

    下午5时10分。“哇!”堤坝上又响起了一阵惊呼。一个长200多米的鸟群飞过天空,沿着之前飞过鸟群的路线,消失在象草丛中。随后,又有多群成千上万只鸟飞过了,鸟儿归巢场面达到了高潮。下午5时30分,天空逐渐转暗。只有零零星星的小鸟从湿地里飞出,然后飞向自己的“家”。

    堤坝上象草丛中传出吵闹的鸟鸣声,记者跟随声音来到堤坝一侧的象草丛边。走进比人还高的象草丛,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只是听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当记者准备离开时,天空中出现了一幕壮观的画面:象草丛上方突然飞起了一群鸟,从草丛的一侧盘旋着飞向另一侧,而后又落进了草丛里。而另一群鸟又马上飞出草丛,依旧在草丛上方盘旋。这群鸟还没有表演完,另一个更大的鸟群又飞了起来。在暗蓝色的天幕下,鸟儿似乎依次出场,进行一天的谢幕表演。天色暗下来了,小鸟的叫声和身影都渐渐在夜色中模糊。

 

    小河湖泊鱼类繁多吸引小鸟栖息

 

    据了解,湿地的草丛中昆虫无数,小河、湖泊鱼类繁多,这是引来众多小鸟栖息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多鱼,潼湖湿地还住有渔民,这些渔民居住在临时搭建的窝棚里,靠在湿地捕鱼为生。

    在一个窝棚的门前,一个中年男子正在宰杀小鱼。这名中年男子姓王,是广西人,几年前来到潼湖湿地,和几名老乡一起在潼湖湿地的小河湖泊捕鱼为生。王先生表示,这几年确实有很多小鸟飞来过冬,一些小鸟喜欢跟着牛的后面,吃草丛里被牛惊起的小虫。“一只鸟大约重150克,大的重近500克。潼湖湿地的小河湖泊里有很多鱼,小鸟很喜欢在河面上捕鱼,有时成群结队在河面上盘旋。”

    王先生说,湿地里有很多鱼,他每年都能捕5000公斤左右的鱼,有些晒成小鱼干出售。“每年能挣个一两万元,春节就带回家去过年。”在潼湖湿地的渔民是晚上捕鱼,上午卖鱼,下午做鱼干。对于天空中出现的鸟群,王先生已经没有很大的感觉。“每年都有大群的小鸟来,晚上归巢和早晨外出,非常壮观。”

    青春村村委会副主任罗松生介绍说,青春村的这片土地是潼湖湿地的一部分。从2003年开始,每年都有大批不知名的候鸟来这里过冬。今年11月开始,小鸟陆续来到潼湖湿地,估计现在整个潼湖湿地有数十万只小鸟过冬。

 

    候鸟中不乏省重点保护珍禽

 

     就潼湖湿地候鸟过冬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惠城区林业局。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潼湖湿地占地面积有1.5万亩,辖区含惠城区陈江、沥林、潼湖、潼侨等四镇(街道办事处),是属典型的内陆淡水湖泊湿地,也是候鸟迁徙停歇地和栖息地。每年有200多种鸟类在此停歇栖息,仅在此过冬的候鸟就100多种,另外还有鱼类和爬行类、两栖类动物,有水生植物、昆虫等野生动植物资源。潼湖湿地是我省极少的典型内陆淡水湖泊湿地之一。近年来,为了更好地给潼湖湿地200多种鸟儿提供栖息地,有关部门在湿地周边广种水生草、水生树、芦苇等植物,从而使湿地环境日臻改善,恢复湿地植物,达到引鸟的效果。潼湖湿地生态系统正逐渐恢复,已成为候鸟乐园,吸引了大量候鸟在此栖息繁衍,目前区内拥有的鸟类,其中不乏广东省重点保护的珍禽。

    据了解,惠城区林业局在潼湖湿地设有候鸟的监测点,有专人负责监测候鸟的动向,除了预防禽流感外,还对市民的捕杀鸟类行为进行监管。

 

相关链接

 

    潼湖湿地动植物资源丰富

 

     潼湖湿地位于惠州市区西部,距市区22公里,毗邻东江。湿地类型丰富,现有湖泊湿地670.3公顷,河流湿地632.05公顷,库塘湿地面积1352.05公顷。湿地内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共有维管植物64科155属203种,常住鸟类7目23科51种(在此过冬的有百余种),鱼类30多种。有国家2级保护动物2种:褐翅鸦鹃、虎纹蛙;广东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10种:黑水鸡、白翅浮鸥、苍鹭、大白鹭、中白鹭、牛背鹭、夜鹭等。潼湖湿地已成为候鸟迁徙的主要地区,为多种野生鸟类和动物提供了栖息环境。我市已将潼湖湿地的研究保护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拟投入大笔资金,将潼湖湿地建成广东最大的湖泊湿地生态公园,集科研、教学、旅游于一体的自然保护区。本组文字 本报记者朱如丹 方莲花 通讯员陈惠清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