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乐昌岩溶地区生物治理效果显现

  乐昌市是国家“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百个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之一,近年来,乐昌市投入巨资对石漠化地区采取工程、生物、人文等方面实施综合治理,取得了良好效果,保护了生态,增加农民收入。   乐昌市是我省7个石灰岩县(市)中石漠化面积最大、石漠化程度最高的县级行政区。全市17个镇中有沙坪、秀水、云岩、梅花、白石、黄圃、庆云、坪石8个分布在石灰岩岩溶地区,全市国土面积2439平方公里,岩溶面积就达796.6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2.9%,其中石漠化面积267.6平方公里,占岩溶面积的33.6%。石漠石漠化致使生态系统涵养水源功能下降,缺水严重,人畜饮水困难,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难以保障,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导致岩溶地区石漠化除自然因素外,主要是过度采伐、火烧、毁林开垦等人为活动的干扰和破坏,造成森林植被减少,土壤侵蚀严重,形成石漠化。   1994年以来,按照国家和省实施森林分类经营的要求,该市以保护和改善岩溶地区生态环境为重点,把林业生物治理作为防治石漠化的重要措施,促进岩溶地区森林植被恢复,提高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一是将岩溶地区的林地区划为国家重点公益林89.3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29.9万亩,禁止一切商品性采伐;二是在沙坪镇建立市级保护区,确保该镇的八宝山水库集雨区域内有良好的森林植被;三是加强护林队伍建设,制定护林防火乡(村)规民约,岩溶地区每个镇建立30人以上的护林队伍,签订护林防火责任书;四是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组织群众开展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农村能源改造、鼓励群众外出务工和有计划迁移等活动,减少人为干扰破坏,促进森林植被尽快恢复。   经过努力,该市岩溶地区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生态状况不断改善,过去极度干旱的“梅寮四地”的森林覆盖率都有较大的提高。至2008年,沙坪镇森林覆盖率达51.1%、梅花镇64.0%、秀水43.5%、云岩60.2%。沙坪镇的八宝山水库由于森林植被良好,近几年虽遭遇多次的异常干旱天气,但从未干枯,解决了该镇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彻底结束了十年九旱、人畜饮水“贵如油”、“一担水半日工”的历史。岩溶地区的群众将已封育成林的“风水林”视为“保命林”,而倍加珍惜。(乐昌林业局)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