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象头山自然保护区志》付梓出版

  经过一年的精心编纂,我省第一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志——《象头山自然保护区志》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象头山自然保护区志》的编篡,不但是对保护区自然环境、动植物资源状况等重要资料的汇编,也是对以往建设事业历程的分析和回顾。志书的出版将对自然保护区今后的工作思路、发展方向起到启迪作用,同时也为生态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宣教工作提供了一份生动的教材。 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惠州市北部,博罗县境内,距惠州市区18公里,紧贴北回归线,是北回归线上一片难得的绿洲。1998年12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象头山省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7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0696.9公顷,森林覆盖率88.4%,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物种繁多,区位优势明显,属森林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野生动植物。象头山自然保护区是广东省东江上游多条支流的发源地,东江担负着深圳、东莞等重要城市的供水任务,保护好象头山森林植被,对保护东江水量和水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十多年来,在惠州市历届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经过林业部门艰辛努力和象头自然保护区工作者的默默耕耘,保护区已发展成为珠三角地区资源、特有物种最多、区域优势最为凸显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其保护、发展成果显著。据统计,区内有植物种类1627种,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6种,华南特有植物360余种,广东特有植物18种。区内有陆生野生动物305种,其中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2种:蟒蛇、云豹;Ⅱ级重点保护动物32种,如虎纹蛙,三线闭壳龟,苍鹰,穿山甲,大灵猫,小灵猫,水獭,苏门羚等;此外,区内还有昆虫339种、鱼类72种。象头山保护区由于有着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我国南亚热带地区难得的物种基因库。 象头山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主要特点是山高林密,怪石嶙峋,溪谷清幽,飞瀑急倾,高山平湖,玉带明珠,一幅宁静优美、自然酣畅的风景画卷。据生态旅游专家定性分析,有一级景点1处,二级景点15处,三级景点14处,其他8处,这些景点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在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大对象头山自然保护区保护力度,提高管护水平,坚持保护为主,适度开发的原则,走可持续的科学开发的发展道路,为惠州市建设粤港澳休闲度假基地作出新贡献。(惠州林业)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