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龙川:狠抓造林绿化 推进生态建设

  2009年以来,龙川县狠抓造林绿化,推进生态建设,大力营造县城周边景观林,抓好205国道、河梅高速公路、隆江公路、铁路沿线的绿色通道人工造林绿化及东江水源涵养林的建设,改善了县城周边、交通要道两旁的森林生态环境。据统计,该县2009年共完成人工造林面积2.7072万亩,全面完成了中央、省、市下达的各项造林绿化任务。
  落实责任,建立营造林工作激励机制
  去年4月全市营造林工作现场会在龙川登云镇召开后,龙川县委县政府专门召开了各镇镇长、主管领导、林业站长参加的营林工作会议。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全面部署了宜林荒山造林绿化的工作,要求各镇把造林绿化作为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全力配合林业部门,积极做好规划,切实抓好造林绿化,做到明确任务,制订措施,落实责任。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今年上半年召开的全县林业工作会议上,县委、县政府对造林绿化先进个人给予表彰通报。
  突出重点,落实营造林工作总体方案
  该县成立造林绿化规划设计小组,人员以林业部门营林技术骨干为主,对造林绿化进行科学规划。技术人员深入到各山头地段,查清宜林荒山的数量、分布及成因等情况。严格按照森林分类经营的思路,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结合各镇的实际,通过封、管、改、造等多种方式进行灭荒造林。重点突出生态区位重要的东江流域两岸山地、国道省道公路沿线、高速公路和铁路两旁的宜林荒山、迹地,作为重点造林实施对象,实行高标准、高质量造林。在林种选择上,以营造混交阔叶林为主,实行多树种混交造林,把生态工程建设改善森林生态结构,与培育优质森林生态资源结合起来,把发挥森林生态效益与周边环境绿化美化协调统一起来。为确保造林绿化苗木供应,县财政拨出育苗专项资金,培育了红椎、桉树、藜蒴、木荷、杨梅等主要树种共500万株苗木,保证了造林绿化苗木的需求。
  严格把关,提高营造林工作整体效果
  该县在造林工作中坚持做到先进行外业调查,填写造林档案,制作造林规划设计后开展施工。在组织实施时,主要把好四个关:一是把好林地备耕打穴质量关。严格按国家、省有关造林技术质量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跟进工程进度,按工序逐项进行检查验收。二是把好育苗质量关。为育好苗、育壮苗,从抓种子质量开始,到育苗地的规划,整地、播种和苗木管理、出苗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确保出圃苗木健壮。三是把好造林种植质量关。为提高造林种植质量,在做好种苗工作的同时,狠抓苗木种植质量,提高造林成活率,植前做好裸根苗的浆根工作,营养袋苗定植时实行全剥袋,植后覆穴成反倾斜状。苗木种植成活率必须达到95%以上。四是把好造林绿化验收关。检查验收工作是整个造林绿化工作中关键一环。我们做到完成一项,检查一项,一项工序合格后,才转入下一个工序,不合格的必须进行返工补课,从而达到确保造林质量目的,保证造林绿化成效。
  筹集资金,确保营造林工作顺利开展
  为保证全县营造林所需资金,该县想方设法从不同渠道多方筹措资金,保证了造林绿化工作的全面展开。主要靠以下几种方法解决:一是用好用足省各项造林绿化的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二是县财政每年安排造林专项资金100万元,解决部分造林种苗经费;三是实施异地造林,如中电控股有限公司与该县共建生态林基地;四是发动群众开展义务植树造林活动。同时,发动社会力量筹集造林资金,动员群众投工投劳,引导镇村各级干部带头承包荒山绿化。(龙川林业)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