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湿地保护建设引起关注

    美丽的湿地成为候鸟栖息的好地方。    汕头日报记者 方淦明 摄

    苏埃湾宁静优雅,成群的候鸟争先到此栖息。    本报记者 方淦明 摄

    11月26至28日,联合国环境署“南中国海”项目汕头海岸湿地国际示范区保护与建设论坛在汕头市召开,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李适宇等来自国内及港澳台地区的滨海湿地专家共60多人齐聚一堂,就湿地研究、保护、管理进行交流研讨,为促进汕头市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建设献计献策。省林业局副巡视员王惠恒、副市长苏耀光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讲话。

    汕头海岸湿地是国内首个湿地国际示范区,它在维护地区生态安全,维持滨海区域生物多样性,促进汕头市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保护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南中国海”项目实施以来,有效地改善了南中国海区域的生态环境。近年来,汕头湾海域频频出现中华白海豚、铅色白海豚、鲸鱼,世界濒危和国家濒危的鸟类黑脸琵鹭、中华秋沙鸭等也时常出现在汕头市沿海滩涂越冬栖息,鸟类的品种和数量逐年增多。

    据悉,为巩固和拓展汕头市生态建设已取得的成果,汕头市以建设生态型海滨城市为发展定位,在新一轮城市规划中,专门规划出一条面积约388平方公里、岸线长度约68公里的城市生态经济带,对具有代表性的自然资源尤其是将重要湿地植物资源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加以重点保护。(汕头日报 记者 魏盼生)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