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保护生态福泽百世

  东莞实施“划定生态绿线,严禁森林采伐”为主要内容的整山工程,对山体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划定了1103平方公里、占东莞土地面积的44.7%的市域生态线范围,在生态控制线范围内严格控制开发建设项目,构筑起东莞的“生态高压线”。   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区,东莞规划保留了42平方公里的同沙生态公园;在长安、虎门等沿海城镇种植红树林1200多亩;占地1.7平方公里的大王洲湿地公园正在建设中。东莞的山塘、湖泊、湿地占市域面积比例一直保持在27%的水平,湿地自然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全市实施“治水工程”,对内河涌实施综合整治,两岸种植本土树种。2003年至2006年,累计投入5.6亿元,对全市镇、村中心区河涌进行全面整治,共整治61条(段)内河涌,总长195公里,清理淤泥52.2万吨,改造堤岸55.9公里,绿化19.8公里。近年来,东莞市又累计投入10亿元,对东江河堤进行标准化建设,东江东莞段及其水系的水质明显好转,成为风景幽雅的生态绿堤。   目前,全市4000公里的道路绿化率均达到国家标准,绿化覆盖面积比以往增加50%以上,全市主干道路绿地率达42%,次干道路绿地率27%,道路绿化率达98.02%,营造了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的城市环境。   在社区生态绿园的建设上,东莞坚持做到规划建绿、拆旧补绿、见缝插绿,拆旧造景,相继建成中心广场、金鳌洲主题公园、滨江体育公园等大小公园广场1446个,面积4189公顷。   东莞实施以人为本的生态绿城创建活动:   2005年1月,获得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2006年3月,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   2006年11月,夺得国际花园城市唯一金奖。   2007年11月,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2008年12月,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附件:

相关稿件: